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顾城-诗词欣赏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小巷》 顾城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山影》 顾城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

顾城-主要著作

《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 《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 《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 《顾城诗集》 《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城》 诗集 《白昼的月亮》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北方的孤独者之歌》 《铁铃》 《黑眼睛》 《北岛、顾城诗选》 《顾城诗集》 ...

你怎么就这样走了

你怎么就这样走了, 带着亲人和友人们的期盼, 在风驰电掣的车上闭上了双眼。 山川大地银装素裹, 风在呜咽,地冻天寒。 再也听不到你亲切的话语, 再也看不到你英俊的容颜, 我们的友情被残酷的画上了句号, 怎么能不让我泪下潸然。 难道你忘记了我们今天的约定? 难道你不再想着怎样壮大你的学院? 难道你舍得让85岁的老母悲痛欲绝, 难道你不晓得女儿尚未成年, 难道你听不见妻子撕心...

梁羽生悉尼下葬

  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这是陈文统先生(笔名梁羽生)写下的一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他自己的一生。1月22日,这位与金庸、古龙齐名的武侠小说大师与世长辞。1月31日他的葬礼在澳洲悉尼市北区麦考里公园的公墓举行。   根据家人的意愿,梁羽生的小型葬礼十分低调,仅家人和亲友等七十余人参加。葬礼于上午10时开始,在一位华人牧师引领下,葬礼依照基督教仪式举行,梁羽生的二子陈心明在仪式上回顾了父亲...

梁羽生传奇

少年词人梁羽生   他接受的是古典诗词的熏陶,他的理想是作一名词人或学者。   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拂袖去来,软尘初踏,蒙城西住。短锄栽花,长诗佐酒,几回凝伫。惯裂笛吹云,高歌散雾,振衣上、千岩树。   莫学新声后主,恐词仙、笑侬何苦。摘斗移星,惊沙落月,辟开云路。蓬岛旧游,员峤新境,从头飞渡。且笔泻西江,文翻北海,唤神龙舞。   1944年,一位名叫陈文统的广西少年禁不住内心...

梁羽生趣事一箩筐

作家司马中原曾评论:梁羽生的作品,可以稳厚绵密四个字来形容,非常的工稳、厚实,生活的根基很深,重视历史考据,侠中见儒气。       文如其人,梁羽生对待武侠小说创作态度严谨,在个人生活方面,与古龙、温瑞安、甚至金庸相比,也是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在香港几十年,一直过着闲散的写作生活,除了写书,就只剩下养养花、下下棋、读读书、聊聊天。及至定居澳洲,日子愈加闲云野鹤。       可自...

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在学术界,海子诗歌的哲学意义和美学贡献被不断发掘,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诗歌透露出的昂扬生命力、积极情怀和明亮色彩为中国诗坛带来了丰蕴的温暖感受,并在美学层面上实现了不小的超越。这正是他的诗作常被大声朗诵,而且不给人消极沉溺之感,反而对生命产生无限憧憬与向往的深刻原因。因此,海子诗歌有着宽博的精神世界,完全突破了大量浮光掠影的当代平庸之作,学术界也在为挖掘这位年轻诗人的精神财富做着极大努力。从...

海子-造成影响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

海子-著作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

海子-诗与死

海子是个先验性的诗人,在他的身上,预言性的、启示性的东西不断为人们所发蒙,所感知,这是海子神话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海子是视诗为生命的,诗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发现了他最后自杀时的全部的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而尤给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们是不会注意,有时即使是注意也是不会警觉这些死亡景象的。但是当人们后来一遍一遍地感受...

海子-诗歌成就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到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

魏巍-著作书目

《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通讯集)1951,人文 《长空怒风》 (中篇小说)与白艾合著,1951,中青 《两年》 (诗集)1951,文生 《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 (故事)1952,中青 《老烟筒》 (故事)1954,通俗 《黎明风景》(诗集)1955,人文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 (散文集)1956,中青 《红色的风暴》(电影小说)与钱小惠合著,1956,工人...

魏巍-最后的时光

2007年11月起因肝癌住院 据魏巍女儿魏平介绍,魏巍在2007年11月份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偶尔血压高,心脏不舒服。2007年11月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魏平悲伤地说,父亲离世时全家人都在他身边,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从他平静的表情里可以感觉...

魏巍-到老不忘“最可爱的人”

近年来,魏巍仍然念念不忘最可爱的人。2006年,魏巍笔下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小老虎战斗英雄张立春离开了人世,当时远在北京的魏巍打来电话,委托朝阳市政府代他向战斗英雄张立春敬献了花圈,并要求在挽联上写下:你是最可爱的人。 2007年,湖北省羊楼洞村老营盘茶山上一片荒凉悲壮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142位烈士墓群牵动了魏老的心。久病在床的魏老说,一想起这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我就激动,我就有一种...

魏巍-影响数代人的作品

一篇入选中学生语文课本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魏巍这个名字。 1950年魏巍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时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魏巍作为总政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1950年至1958年间魏巍3次赴朝鲜。他深入战士们中间,被许多感人场面所打动,便决定留下来。 经过3个月的采访,魏巍回国已是1951年2月。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的魏巍,便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以...

魏巍-创作经历

魏巍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建国后亦未脱离部队生活,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浩然-评价

谈到浩然,听到最多的感慨是,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从对浩然或褒或贬的评述中,能感觉到,浩然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了一段历史时期文化标志的代名词。解玺璋在博客里写了一篇怀念浩然的文章,有三百多条留言,其中很多人表示怀念从收音机里听《艳阳天》的岁月,还有不少人说,读着《艳阳天》开始了萌动的青春期,批评的留言不足三十条。 浩然的遗愿是最终没有写出文革回忆录,他曾说过写作动机,要说清楚自己不是蟊...

浩然-作家之间

肖复兴第一次与浩然见面是20年前的事。当时我和他应邀到天津给青年作家改稿,我们住在天津第一招待所的同一层楼上,晚上没有事我们就一块聊天,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很开心。肖复兴说,当年听浩然的名字如雷贯耳,没想他如此谦和、平易近人。肖复兴和浩然相处最大的感受是,他非常坦诚,我们在聊天时不自觉地就聊到他在文革期间发生的那些事。关于创作,关于自己对时事的想法,我能感觉到他当时的内心是矛盾的、彷徨的、挣扎的...

浩然-文革期间

文革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百花凋零,当时的局面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浩然走在金光大道上,因此,在谈论文革文化的时候,就不能绕开一个人,那就是浩然。在文革时期,浩然这个16岁入党,32岁写出长篇小说《艳阳天》、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民子弟,创造了中国文坛的奇迹,亘古未出现过的奇迹(浩然语)。 十年文革中的浩然,大致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六年(1966-1972),浩然出于对共产党、毛泽东...

浩然-为农民而写作

我的根在农村,我要为农民而写作。这是著名作家浩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写农民,为农民写浩然将此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坚持了一生。这位农民出身、长年生活在农民中间的当代作家,对于中国农民和广大农村有着质朴而又深沉的感情。谈及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时,浩然曾说:好的小说应该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不仅带着须子和萝卜缨子,还带着一嘟噜湿乎乎的泥土呢。他的作品,也始终充满着浓郁、朴实的泥土气息,被学者称为中国农村近...
  共1347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