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辽宁省党政军领导和各界群众向郭廷标同志告别

郭廷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党组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党组书记郭廷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23日零时10分在厦门逝世,享年68岁。 郭廷标同志逝世后,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王刚、王岐山、李源潮、张德江、薄熙来、李...

中共早期银行家龚饮冰

1927年马日事变后,龚饮冰劫后余生,转入地下,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受党中央领导,曾任中央主管会计并负责白区交通通讯机要财务等工作。抗战爆发后,龚饮冰在重庆以商人身份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3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为发展永(利)久(大)集团化学工业需要办银行融资,将重庆和济钱庄、成都振华银号改为建业银行,行址设在重庆民族路117号。他知道龚饮冰饶有资金,联系他参与对银行投资。当时党组织考虑到龚饮冰...

沈体兰的教育思想

今年是沈体兰先生诞辰105周年,沈体兰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他为民族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 沈先生1931年就任麦伦中学校长,至1951年出任华东教育部副部长,先后近20年。我们作为他半个多世纪前的学生,曾受到过他亲切的教诲和关怀,至今,在麦伦中学(今继光中学)广大校友心中,仍怀着对沈校长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沈体兰校长的教育思想内容很丰富,他的教育理念、培...

重视教育的刘文辉

1935年,四十岁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主任。1939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   主政西康期间,他十分重视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讲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

韩愈文学成就

文创作理论上: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诗歌风格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

柳公权著名作品

柳公权一生书碑特多,在此,就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作些介绍: 1.《金刚经刻石》(824年,四十七岁时)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或云此乃敦煌石窟经生托名柳公权所作,但属柳体一脉无疑)。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

李贺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

司马承祯,时称帝王之师

唐朝的皇帝推祟道教、尊礼道土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玄宗、武宗曾亲受法箓,成为道士皇帝。唐武宗所尊赵归真邪术干政,臭名昭著;而玄宗所尊司马承帧、李含光师徒,却是有唐一代的著名高道。 据《旧唐书》,司马承帧(647-735),字子微,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仕宦世家,饱读诗书却不肯做官,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十一岁时出家当了道士。先居嵩山,以上清派第十一代传人潘师正为师。后游句曲山(即...

颜真卿纪念馆

颜真卿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广州路,东连乌龙潭公园,南望蛇山,西邻龙蟠里,北依清凉山、虎踞关,清静幽雅,翰墨流香。这里原是颜鲁公祠,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祠庙遗迹。 现存的颜鲁公祠为砖木结构,青砖小瓦,有大殿,配殿、东西厢房12间,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颜鲁公祠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1995两年,鼓楼区政府拨款全面维修颜鲁公祠。现在颜...

颜真卿:书法大师 戎马生涯

文武双全 横扫燕赵建奇功 人如其字 刚正威武有气节 颜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书法,其实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是被人称道的。但在朝为官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颜真卿也终究躲不过这一劫,宰相卢杞借反臣李希烈之手害了他。 固守平原 率军大破安禄山 颜真卿,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二十六岁时他中了进士,又擢制科(朝廷为...

王维诗集内容及著名作品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

旧唐书本传:关于王维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刘禹锡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

刘禹锡与《乌衣巷》诗

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此...

高适封丘作赏析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早年闲散困顿,直到天宝八载(749),将近五十岁时,才因宋州...

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白居易为官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
  共1347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