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独调查20
国殇之三:人口安全又添新愁
2014年11月11日,一封由五千名“非独”(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家庭联名上书的《非独家庭要求全面放开二胎的建议信》,分别寄往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以及国家卫计委。原文摘录如下——
我们是非独家庭(以下简称“非独”),是目前计生政策规定不可以生育二胎的群体。自2015年11月15日起,我们这个特殊群体从13亿人中被划分出来。
我们不是独生子女,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必须生育独生子女的理由。2013年11月15日,对于每一位有生二胎意愿的、期盼计生政策的“非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应该体现公平和公正。单单把“非独”挡在门外的“单独”政策,对于我们这个群体公平吗?难道我们“非独”,尤其是70后“非独”,就应该成为计划生育最后的牺牲品吗?每当看到“失独”的报道,每当看到老无所依的报道,我们的心都在揪着。后独生子女时代涌现的种种社会弊端,正拷问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敢想象,未来的日子,我们要生活在一个老无所依的社会……我们更不想在“失独”的恐惧中度过今生。
我们每天在煎熬着、期盼着。我们不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望穿了秋水,等瘦了心。人将老矣,又有什么事情是比“儿孙绕膝”更为幸福的呢?我们更不愿去想,如果有一天,“失独”的结局发生在我们身上该怎么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故此,我们建议并呼吁:全面开放二胎,让中国全体公民都拥有生育二胎的权利……
据参与这封信起草的来自广东的“非独”家庭代表、广州涉外经贸学院经济学教师李润发介绍,其实.这封信在2014年初“单独”二胎政策陆续在全国各地实施时就已经草拟好了,因为种种原因,拖到2014年11月11日“单独”二胎政策公布一周年才发出。
“双独”和“单独”二胎政策先后实施,使得“非独”家庭感受到了不能公平享受生育权的痛苦。2013年就有“非独”代表致信中央,希望政府能够考虑“非独”群体渴望公平生育权的呼声。他们之所以强烈要求生育第二个孩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挥之不去的养老压力和“失独”梦魇。
“失独”,确实如阴霾般笼罩在国人的头上,笼罩在共和国的大地上,直接威胁着人口安全,给本来已经危机四伏的人口问题带来更多的挑战。除了直接减少了劳动人口、增加了养老压力外,许多“失独”父母受到打击和刺激,精神出现异常,甚至歇斯底里,极易出现极端行为,危及社会稳定。
一位“失独”父亲对我说,女儿死后,他向当地政府反映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我相信,只要我杀了人,政府就会重视了。如果我的死能换来政府对‘失独’家庭的重视,我死了也值了。”为此,他甚至制订了三套“方案”……
尽管这些所谓的“方案”听上去有些异想天开,但我依然感到震惊。我对他说:“那些生命都是无辜的啊,你怎么可以这样!”
他说:“我什么盼头都没有了,大不了就是一个死。如今过的这日子比死还难受,我还有什么可怕的?”
他说得慷慨激昂,我听得毛骨悚然。我不得不终止采访,在劝慰无果的情况下,与当地计生部门联系,协调派专人与他建立长期帮扶关系,积极想办法为他解决困难,以消解他心头的怨气。
为了本文的写作,为了与更多的“失独”者建立联系,我也加入了多个“失独”QQ群,在里面经常看到一些“失独”父母激偾的言辞。对他们,我除了劝慰,没有一点儿办法。而这些劝慰连我自己都觉得没有任何力量,更不用说去说服一个因痛苦而偏激的“失独”老人了。
我为那些老人担忧,更为我国的人口安全担忧。
有专家说,人口安全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成人口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资源、环境等。适度的人口数量、合理的人口结构、较高的人口素质、均衡的人口分布,是人口安全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长期的低生育率、失调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连年的劳动人口减少、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偏高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无序的人口流动等现象,都对人口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失独”现象的发生,更增加了对人口安全的威胁程度。
2003年6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举行的“人口、社会与研讨会上,有学者率先提出了“人口安全”的概念,并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人口安全意识,建立人口安全警戒线。许多专家一直在积极呼吁,尽快放开二胎政策,以缓解人口安全的威胁。
中国政府一直把人口安全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在工作部署上,强调在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着手对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比如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的实施,在调节生育率、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出生性别比平衡、降低“失独”家庭风险等方面,无疑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这无疑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人口安全问题注射了一针“稳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