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江教授网上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3966756
本馆由[ 石心桥]创建于2024年02月16日

从禁忌到面对以致超越

发布时间:2013-11-16 18:17:12      发布人: 石心桥
从禁忌到面对以致超越 赵可式 一九八八年我在美国求学时,参与了美国政府与民间合资,专门援助开发中国家医疗服务的“希望计划”(Project Hope)到北京医科大学任教。彼时有机会带学生到医科大学附设医院实习。在三个月的医院经验中,惊讶地发现虽然台湾与中国大陆在政治及经济上有巨大差异,然而对于“死亡”的禁忌,居然一模一样。当有人患癌症时,其家人及医护人员大多隐瞒。若患肝癌则告诉病人是“肝炎”,患胃癌则告诉病人是“胃溃疡”。当病患已达末期临终阶段时,旁边的亲友更是与病患互相演戏,假装他会好起来。医护人员则说些言不及义的安慰,如“你要有信心!”,或“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等等,对于“死亡”这个话题,是不能谈的。 今天的台湾社会,由于许多人的辛勤耕耘及努力,渐渐的死亡教育受到重视。各大学纷纷开设“生死学”课程,中、小学也开始发展“生命教育”。医院中逐渐设立“安宁疗护”病房,而且照顾品质优良的安宁疗护机构,更是供不应求,几乎天天有末期癌症病患,自己要求接受医疗,因为希望“有高品质的临终期”。 十年后的中国大陆,不知在死亡的禁忌课题上有改变吗?1997年有机会去杭州参加“海峡两岸临终关怀学术讨论会”,听了南昌大学教“生死哲学”的郑晓江教授的一席演讲,真是茅塞顿开,如获至宝。郑教授是一位将中国古书读通读透的现代中国人,怪不得选修他“生死哲学”的学生达1360余人。他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精华,发展出“生死互渗”及“生死沟通”的智慧,或许是现代中国人的一帖良药,将人们从恐惧及否认的不健康禁忌中释放出来。 与郑教授再深入接触,愈钦佩他一介清廉布衣儒哲的操守。他一天读书写作十六小时以上,夏天在一个破电扇下挥汗写作,汗湿透了廉价的薄纸,模糊了字迹,只好重新再写。他执著于最不叫好的“死亡”课题的研究,只因若一个文化不能面对及超越“生死大事”,这个文化必流于肤浅。 虽然海峡两岸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但面对死亡的态度上竞如此雷同。可能五千年文化的汇整流传已进入我们的血液,不知不觉中流露在生死大事上。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文化,是该超越死亡的时候了。郑晓江教授的书在世纪末出版,我想对海峡两岸的朋友都会有一番省思及启示。 赵可式谨识 一九九八年圣诞节于台南成功大学 (本文转自郑晓江1999年在台湾正中书局出版的专著《超越死亡》序) 作者简介:赵可式,女,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副教授、博士。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