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父亲(二)
纪念我的父亲(二)
文/西部奔牛
父亲的求学经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是没有放弃他心爱的学业,他经常利用干农活的空闲,偷偷跑到学校教室旁边,听老师讲课;想方设法借到以前同学学的课本,在家里学习。后来,这事传到了老师那里,老师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也觉得他辍学怪可惜的,就主动找到家里来,做爷爷奶奶的工作,说父亲是个读书的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并表示可以缓交学费,先上学再说。爷爷奶奶见老师说得有道理,再加上父亲苦苦的哀求,终于同意他继续到学校读书了。
父亲生前曾多次提起过此事,他说他这一辈子都要感激这位老师,是老师那次家访改变了他的命运,要是没有这位老师的关心,他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了。所以,他后来每次回家探亲,都要去拜访他的那位老师。
父亲进入学校后,更加发奋地努力读书学习,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业,考上了县上的重点高中。作为一个深山沟里的农民的儿子,能进入县城最好的学校读书,在当时简直是凤毛麟角,父亲相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学校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文化,不敢有一丝的松懈,终于在1965年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
说起父亲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总是感慨万千……
父亲给我们讲,他在几岁、十几岁的时候,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他清楚地记得,那时他在县上读书,每个星期都是从家里带粮食到学校去,吃的是干盐菜、辣椒酱,从来舍不得到学校食堂买饭菜的,家里条件也不允许。
有一次,他从学校步行二十几里的山路回到村里,村里的一位大娘看到他面黄肌瘦的,心疼得不得了,就问他在学校里吃的什么?当大娘翻看他的书包时,惊呆了,就问他,你在学校就吃得这个?于是,大娘赶紧转回家里,从家里取出一些煮好的腊肉、香肠等包好,硬塞进了他的书包。后来,这位大娘又多次给他一些时令的食品,有时是三两个盐蛋,有时是一小袋花生米,有时是一小包豆豉,有时是几个桃子、李子之类的水果,更多的时候也就是一些红薯啊,黄瓜之类的东西。大娘无儿无女,是以前地主家的姨太太,上过私塾,看到父亲爱学习,非常喜欢。可惜,这位大娘命不长,在父亲刚考上大学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提起这位大娘,总是满怀感激之情的。
父亲回忆,那时他求学的经历真的是很苦的。作为农村的孩子,能够进入学校正规地学习,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当时家里的条件相当的差,每学期的学费都是一拖再拖,几乎是要下学期开学才能交齐上学期的。他说,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觉得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学习搞好的。那时,对于农村里的孩子来说,要想跳出“农门”,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读书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啊。
对于学习,他在生前曾经无数次地教诲我们:一定要珍惜学习机会,人一辈子都要不断地学习,但能够有如此集中的在学校系统学习的时间是不多的,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再想补回来是相当困难的。说来惭愧,当时自己总觉得父亲是在夸大其词,无法理解,现在回想起来,父亲说的是真理啊!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