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平的“太平轮”
吴宇森导演的《太平轮》,演绎出一曲感人的悲歌,也勾起了人们了解六十多年前太平轮事件的兴趣。
太平轮排水总量2489吨,载重2050吨,乘客可过千,堪称名副其实的豪华巨轮。此轮原本属于太平船坞公司,二战期间用于运输。1948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沪台之间的物流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1948年7月14日,上海中联企业有限公司开始支付月租7000美元,租借太平轮,用于台湾和上海之间的往返运输。中联公司是由周曹裔、龚圣治、周庆云、蔡天铎(台湾艺人蔡康永的父亲)等六位宁波籍老板集资共建的。
1949年1月27日(当年小年夜)太平轮搭载了“最后一批乘客”,有票乘客508人,船员124名,无票者约300人,共约1000人,另载有沉重货物,包括600吨钢条、东南日报印刷器材与白报纸100多吨、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和国民党档案等等。原计划下午4点起航,但因为等待中央银行的一批银元,直到晚上6点才开船。
据《沉睡的太平轮》等文的记载,那天晚上海象极佳:无风、无雨也无雾。太平洋上一片太平景象。因为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夜。太平轮管事顾宗宝登船前准备了大量的美食和酒水。一顿美餐后,乘客们大多静静入睡。谁也没能预测到“太平轮”在太平洋上居然不太平。晚上11点左右,太平轮行至浙江舟山附近(大约在白节山、白洋山、三星山之间的三角区内),与迎面而来的建元轮相撞。后者立刻下沉,太平轮随后不久,船舱进水,约12点前后被大海吞没。数小时候后,只有一只澳大利亚军舰华尔蒙哥号来到现场,救起旅客30人(2名是建元轮上的)和船员6名。另外当地渔民也救起10多位乘客,其余约千人全部命丧大海,其中就有富商李浩民(李昌钰的父亲)和音乐家吴伯超等一大批名人。
1951年,基隆港东16码头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围墙内立有一座于右任题写的“太平轮遇难旅客纪念碑”。
太平轮罹难后,轰动全国,有迷信人士说这是改朝换代的预示,是国民党兵败的陪葬品云云。客观分析,太平轮失事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严重超载,船上仅仅有记录的钢材就是600吨,许多乘客和货物都是通过各种关系悄悄上船,对面而来的建元轮也载有许多货品。重重相撞,岂能不沉。第二、烽火绵延,客船为了安全,夜间行驶全部不开灯不鸣笛,无声无光,同时为了加快进程,抄近路,太平轮走错了航线,出事的概率直线上升。第三、美食填饱了大家的肚子,但美酒却送了大家的性命。
据太平轮事件的幸存者徐志浩回忆:“太平轮大副当天已喝醉,交由三副掌舵,三副忘记调舵,等发现建元轮迎面而来,提醒挂灯鸣笛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