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不凋春永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50957407
本馆由[ 老顽童]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奕叶重光-张氏家谱再现(组图)蒂尕

发布时间:2014-04-30 10:33:45      发布人: 派拉

          自期颐父母相继驾鹤西游后,就萌生寻根续谱的想法。家中原来珍藏的家谱,在文革中无端失去,现已无缘再见甚是可惜。多年来一直盘算此事,苦于曾祖因仕途搬迁离乡后,沧海桑田翻天覆地,蹉跎岁月繁衍到我这代,乡中五福内的亲戚均已离去和外迁,各奔东西的很难寻觅。
    年轻时因工作和拉扯娃娃滩,忙于生计疲于奔命,加上当时条件又有各种限制,一直没机会涉足老家柏泉乡。孤支难撑参天大树,可想而知的被动局面,给寻根续谱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好在互联网的出现,真的还给我帮了大忙。

      这里要注明的,十几年来的运动扭曲了人际关系,让亲情、友情,变得苍白淡漠而陌生,观点改变了传统,阶级阻碍乡际亲情,市侩使人变得唯利是图,为了蝇头小利,亲兄弟都会反目为仇,甚至大义灭亲......。
      往事不堪回首,均已随风而去,但,人过花甲往事想得会多些,思旧情绪日趋增长。人就是这样怪,老了反而对往事记忆犹新。叶落归根续谱祭祖,传统意识在思想上,逐步占驻重要地位。这就是所说的思旧情绪,传统意识上的弈叶重光罢了!
    在实现寻根续谱工作中,主要依靠周围的亲戚、朋友、通讯和网络,这是一项浩大,充满机遇欲速而不达,水到渠成的工程,所以不可太急。
     我抱着寻根续谱和回忆两不误的态度,对父母的爱,融入笔墨中,回味那段逝去的温馨和甜蜜,心中总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努力把父母的新老佳作重新整理出来,以报答养育之恩,也是父母在事业上的一种延续。昨天市老年大学王老师来电话,告知诗社即将出刊,要我加速整理,抓紧时间给她们送去。
     想到先祖们的荣耀与辉煌,看到各地拥护的和爱戴的场面让人肃然起敬,不禁周身热血沸腾,激励后人奋发向上!据各地方誌记载:(本族) “祖上从顺治三年至乾隆十三年,15人为举人,其1人为进士。仕途畅通,30人任县令以上官职,其中巡抚2人,按察使1人。嘉庆后,在科举仕进方面逐渐暗淡,外出做官人数不多,但和先祖一样,为官清廉乐于施善,深受百姓爱戴。虽没那般辉煌,但相对于其他宗族,依然显赫”。    
     寻根续谱的想法来源已久,事由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追源血脉,知道自己。俗话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是想遵照这一原理,把先祖和父母留下的毕生心血整理出来,使其足迹更显更深,让他们学术上的文章,继续服务于社会,帮助、激励后人奋发向上。
    执着的寻觅真的还感动了上帝,如同“功夫不负有心人”话语一样!来得恰到时期。那天我在整理,家父在《艺术与时代》上发表:“文天祥四水归原砚台记略”文章,只见桌面的右下角QQ不停闪烁,传来阵阵的嘟嘟声,用鼠标点开一看,是未曾慕面本家在呼叫唤我。告诉我,他从就小非常关心寻根的老事,岁月使关心成了夙愿,成了人生追求的一个方向。苦于势单力薄,在寻找的道路上独自摸索多年。他四处寻觅几经周折,终于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在家乡柏泉曾见到有人晒谱,几经周折终于谋到光绪二十年“张氏三修家谱”。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话是这般讲,其中的辛劳、苦愁,只有他自己知道。
    听他这么一说,顿时心花怒放,这可是多年梦寐以求的幸事,一拍即合,拟定出大致工作方向。就在和本家见面畅谈的同时,本家豪爽答应让我拍照。当本家搬出沉淀那厚重历史的家谱,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连忙拿出相机,欣慰拍到“三修家谱”的部分照片,要不是当时相机电池用完了,拍摄的还会多点。现将所拍摄的“张氏三修家谱”摘抄如下,让同宗、同族的亲人,和广大的族谱爱好者,共同分享: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