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焱将军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70916349
本馆由[ 怀念 ]创建于2011年04月08日

鄂豫皖最早一支便衣队的建立__ 李世焱将军遗著1

发布时间:2011-04-09 20:33:30      发布人: 怀念
 

鄂豫皖最早一支便衣队的建立

          李世焱

《红二十五军战史》讲到鄂豫皖便衣队的产生情况时写道:一九三三年秋,在红安县河口地区和仙居区,出现了“便衣队”的对敌斗争形式。这种斗争形式经鄂东北道委总结推广后,认为是极为适宜的一种游击武装斗争的方式。

我原在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一营一连任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五军在郭家河,潘家河战斗胜利后,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初,围攻红安七里坪之敌,近一个半月,仍未攻下,最后鄂豫皖省委决定撤出七里坪的围攻。就在这时我得了痢疾病,便下到红安县城区大、小坳口、徐家畈一带养病。九月间,我在休养地遇见了河口县、区、乡的党政工作干部,都是熟人,领队的是董志新同志。他们见我病得很厉害,要我随他们去老君山后方休养。到了老君山,我才知道他们有七、八十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二程区的,只有极少数是其他区的。他们按照鄂东北道委的意见,将河口县委改称为河口县特委(实际上是红安县二程区区委),董志新为书记,韩先模为副书记,徐海珊,武世国,董德勤为委员。在特委领导下,成立了一个由六十多人组成的武装工作队,韩先模兼任队长,董志新兼任政委。我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身体恢复了健康。特委要留我在他们那里工作,我就参加了河口县武装工作队。这时二程区一片白色恐怖敌人在各乡村建立了联庄会,组织了反动民团,夜晚巡逻放哨设路卡。

同年十月间,鄂东北道委要求各县、区干部要设法回到本地区去坚持斗争。河口县特委接到道委的指示后进行了讨论。大家总结了前段武装工作队在原地坚持斗争人多目标大的教训,认为只有组成小型便衣队,缩小目标才能开展活动。决定派徐海珊,李世焱,钱运华三位同志回二程区工作。我们起程之前都换上了便衣,带上短枪,由特委组织部长徐海珊同志任队长。由于一律穿便衣,大家便叫我们是“红军便衣队”,从此这名字就传开了。特委交给我们便衣队有四项任务:(一)做群众工作,与革命群众保持联系;(二)打杀反动分子,镇压其反革命活动;(三)收集敌人的情报;(四)散发宣传品。

我们这支便衣队回到二程区后,白色恐怖比以前更加严重。敌人采取移民并村的反动手段,把山区独户人家和偏僻小村庄的群众都赶到平畈上的大村子里去了。然后实行五家连座法,如有一家通共,五家同斩。反动民团每天四出清查,一些外逃出回来的地主、富农,以百倍的疯狂向农民反攻倒算,老百姓出自水深火热之中,有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惨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白天不能活动,完全靠夜晚找群众,群众都不敢接近我们,有时一整天难弄到一餐饭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立足点,可是到那里去建立立足点呢?经过反复研究,认为龙王山上的龙王庙比较合适,又不为敌人注意,因为庙里的老和尚在土地革命时被划为地主,现在又有一个小和尚在民团里当兵。我们想抓住这两点去做和尚的工作。一天晚上,我们摸上山去,找和尚向他讲明来意,当时和尚很害怕,经过一番细致的说服教育,和尚才答应掩护我们。我们采取昼去夜来的办法对和尚观察了几天,觉得他还比较可靠,才以龙王庙为立足点。我们隐蔽下来以后,和尚向我们反映了许多情况,那村地主、富农和反动分子都回来了,向群众反攻倒算搞的厉害。又说到夜晚谁在民团的据点里睡觉,谁在河口镇里住宿,民团和联庄会常到那些地方去搜山、设卡,那些道路不能走等。后来和尚对我们党的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与我们的关系也就更融洽了,甚至对如何开展工作上,也向我们出谋献策。他说,要开展工作,要先设法镇压联庄会。若不把联庄会的反动气焰打下去,想活动开来很难。和尚所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看法,我们认为是对的。由此可见,在革命处于艰苦困难的时候,我们党也会有同情者和支持者。

我们接受了和尚的建议,开始镇压联庄会。我们化装成联庄会的人,带一面锣,到最反动的村庄,有意暴露一下目标,联庄会一发现,首先敲锣,接着鸣枪放土炮,打呵呼,喊捉共党。这个村庄锣声一响,其他村庄也照样敲起锣来,我们趁机混进联庄会的人群中去。因为是夜晚,谁也看不清是谁。我们便掏出枪来,见联庄会的反动家伙就打。第一个村庄被我们打死打伤二十余人。我们很快又混进第二个村庄的联庄会中去,又打死打伤一些反动分子。经过这样反复几次镇压,群众明白是共产党回来了,都不愿参加联庄会了。有些村庄的联庄会便自动解散了。各村的反动分子晚上也不敢在家蹲,跑到河口镇去了,被强迫迁移的偏僻小村庄的群众逐步回到了原来居住的地方了。群众敢于接近我们。我们很快在龙王山周围建立了十余个联络点。为防止敌人破坏,我们建立的联络点都是单线联系。我们与群众联络时,使用暗号暗记。如第一天晚上我们在他们门口做个暗记,群众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不仅知道我们来了,还知道我们隐蔽在什么地方,就以打柴或干活为名去与我们联系,并带去吃的东西。这种办法群众很满意,因为这样既能为革命办事又不致于暴露自己。

联庄会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反对派民团还是很猖狂。他们白天强迫群众配合他们搜山,晚上在主要交通路口设卡埋伏.我们的活动经常遭到他们的伏击。一天夜晚,我们去散发东北道委的《红旗报》和《告东北军书》。上级要求到敌人中间去,河口镇驻有东北军一个团。我们沿着王家店至河口的公路走,直到离河口镇不到半里地的北岗,这里驻有东北军一个连。我们避开敌人的流动岗哨,迂回到敌人的工事外围,将宣传品散发到工事里面去。任务完成后,我们向北转移,走到老河湾店时,碰到民团在店上睡觉,我们冲上前去打了几枪,民团弃枪逃跑了,我们缴获了六支步枪。

我们和敌人“捉迷藏”打击了敌人,敌人却打不着我们。但民团的反动气焰仍然十分嚣张,如不狠狠打击,对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障碍极大。我们会老君山后方,向特委汇报。特委听我们汇报后,对我们的工作感到满意。我们向特委建议:要集中特委全部的武装工作队打击民团,当尤其要拔除两个民团据点,一个是西张家,一个是大畈。这两个地方的反动民团据点是我们从二程区回老君山的交通要道,我们经常受到他们的袭击。特委同意我们的意见,决定在适当的时候,集中武装工作队的全部力量回到二程区,拔除这两个最反动的民团据点。

一九三四年五月间,由韩先模、董志新二同志率全体武装工作队,化装成民团,以巡逻查哨的名义混进了西张家村里。这个村庄未筑碉堡,民团凭着两座高大的门楼据守。我们进村后,将两座门楼前的哨兵摸掉了,敌人尚未发觉。接着我们混进了民团住房,只见一些反动分子和团丁在那里说说笑笑,我们一进房就开枪扫射,当场打死十余人,敌人乱作一团,慌慌张张往房顶上钻,想找条出路逃走。我们早已将房顶封锁了。敌人钻上去一个,我们就抓住一个,打死一个,将西张家的民团全部消灭,该村的联庄会也不打自散了。我们这次对西张家反动民团的镇压,威镇全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一个月后,特委又决定消灭大畈民团。我们便衣队通过龙王庙的小和尚弄清了大畈民团内部情况。这个民团共有四十余人,筑有坚固的工事,强攻不行必须以计取胜。我们把这些情况报告给特委,特委研究后,决定诱敌外出予以歼灭。

大畈的东边有条大河。河东有几个村庄,属大畈民团的防区。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埋伏在河边,一路埋伏在河东村庄附近。布置就绪后,派几个人到河东村里区有意撞击老百姓的大门。大门一撞响,群众就敲锣,打呵呼,喊共产党来了。大畈民团听见锣声,气势汹汹地向河东村冲来.他们进入我们的埋伏圈,我们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开火,打死打伤敌人十余人。敌人调头往回跑,被我埋伏在河边的武装工作队拦住一打,又歼敌十余人。剩下的敌人被打得落荒而逃,经过这次战斗,大畈民团彻底垮台了。

拔除了西张家和大畈两个民团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其他民团据点的反动气焰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嚣张。许多村庄的民团慑于便衣队的威力,都自行解散了,反动分子纷纷龟缩到河口镇里去了。群众也敢于和我们接触了,我们的活动范围一天比一天扩大,便衣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整个二程区的革命局面重新被打开,完全建立了"白旗"下的群众工作和秘密组织工作。

二程区便衣队在鄂东北是个首创,在白色恐怖万分恶劣的情况下展开工作,打开局面,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武装斗争形式。首次受到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同志的表扬,并把我们的经验在鄂东北地区加以推广,于是,便衣队这一新的武装斗争形式象烂漫的山花开遍了大别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