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容妈妈日记:给母亲的一封信《下、二》
一九五0年,我的家乡已经解放,没有见到解放军。只看到有个“催粮”工作队的进村,叫大家把粮食贡献出来,支援前线解放军,当时南方还有好几个省没有解放,大部队的推进需要后方人力和财力的支援。
父亲1945年便辍学回家务农。一直在“徐家庙”和“宇王宫”教书。由于教育战上的“六、腊”战争,他迥避了二年,于48年到49年之间在经商,主要做棉绸买卖,家乡解放后作农会的文书,并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和他一齐工作的武装队员文富春不识字,便由我父亲手把手的教他,后来他俩成了暮谊之交。
记得有次下午,他直接向父亲学文化,刚开始时马上要下大雨,他帮忙收了稻谷还要收稻草,忙乎一个下午,天已黑,啥也没有学到。
到1951年,父亲又回到了教育战线,而文富春已升为土改工作队长,不久又调到“借田”区武装部工作,后上升到县公安局,再到县委书记,最后官至乐山地区政法书记,这人一生对党的事业诚诚恳恳,到2013年才去世。
大娘:你向我说过,1945年分家时,家里田土总数按人口分的,而爷爷奶奶的田土又是他的父母分给他们的,由于父亲的读书,家中几十年没有增加土地,人口又在自然增加,所以分给我们的地也少,我现在都能记上水田在那里,旱地在那里,田土比较贫脊又背阴,投入的劳力不少,收入却不高。土改我家已有六人,划分成贫农,又分了不少田土,苦是苦点但收入稳定了,父亲参加工作后开始是以大米结算发工资的,1953年后才改成现金结算,由于父亲的收入是你的三倍左右,从此我家就开始过上好日了。
父亲由于一直在那学校教书,资历老而学历高,评的工资也高,当年我记得他是24、5元。24、5元当年是什么概念?父亲的伙食费每月是3元,大米饭随便吃,三天一次大“牙祭”,主要以猪肉为主。天天有“小牙祭”以鱼肉和狗肉等非正规肉为主。市场价是大米每手斤0,08元,猪肉价是0、37一斤,我和大哥在餐馆曾经包月吃过饭,父亲定的标准两兄弟是每天0、10元,就是说每人一份饭和小菜一份,那里还是有肉的,吃饭时老板娘老是叫我们点肥锅肉和小炒肉丝,或者是肉片汤,价格分别是0、15,和0、12,及0、10元。一说大哥便要吃,为了这事我记得还和大哥争吵过,一月后由于父亲承受不起,我们还是自带饭吃,
老板娘现在还健在,快到九十岁了,就在镇上卖小百货,我们有时路过那里,也在他那里随便买点,谈上六十几年前的事他还大笑不止。
这几年你很辛苦,每天都是汗流颊背的。上山下水,栽秧打谷,样样都干,已分不清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但是你红润胖乎乎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看出你还满足的。
1955年前,对于社会最基层的老百姓而言,由于土改已完成。家家有地可种,过着自耕自收的生活,大家还是满意的,由心的感激现政权,感谢解放军。
但是当地政府和农民在粮食‘统购统销’上矛盾比较尖锐,在我们同学中的父亲就有“抗粮不交”抓去劳改的。1955年已经成立农业合作社,“统购统销”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家庭也得到了实慧,水田的活和重体力的活全是男人干的,女人就该干女人的活,粮食分配上我们也占了便宜,那几年是按人口分的,我们弟兄姊妹多,小的太小,耗粮是不大的。关于父亲的去世,县公安局又作了明确的指示,所有费用都免除,实际那段时间从生活上讲还是过得去的。
53年左右我过继给么叔,入社后他们尽是强劳力,粮食不够吃,天天汤汤水水的,我记忆犹新。当年我采取的是两个办法,一是赖在学校父亲那里不走,而是跑回家偷着吃,但那必竟是杯水车薪之事了。
大娘:你也是苦命人,以后接二连三的事把你推上了生活的深渊。
2015年5月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