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党员多松年同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68921379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23年03月30日

多松年
  • 多松年

  • 1905年 — 1927年
  • 别名:暂无
    性别:暂无
  • 生肖:暂无
    信仰:暂无
  • 籍贯: 暂无
  • 生活地址:
  • 墓地地址:
  • 天堂编号:TT168921379
  • 网址:http://5201000.com/TT168921379
您是10575位前来悼念的人,今天是公历: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今天是农历: 甲辰[龙]年十二(腊)月十三
多松年,原名多寿,1905年冬出生在归绥城北郊(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乡)麻花板村一户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直到1918年春天,已经13岁的多松年,才在亲友的资助下,进入归绥石王庙蒙文小学校,后又转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一位思想进步的国语教师,使他了解到中国当时的状况,在幼小的心田里萌发了爱国的思想,开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
这个馆主很忙,还没有撰写逝者一生大事 。
这个馆主很忙,还没有撰写逝者档案。
  • • 多松年烈士精神永传后人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时间:2015年09月30日
    多松年烈士的故居位于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是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大规模的城市拆迁改造中,这个不大的院落被保留了下来。烈士故居有正房五间,东房三间,南房两间,多松年以及父母使用过的物品依然保存完好,有20余件实物、80余件图片,正屋里还留着一些已经掉漆的家具,以及两盘土炕等原物。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烈士故居,缅怀这位壮烈牺牲的年轻英雄。 二十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每年清
  • • 多松年参加党的“五大”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时间:2015年09月30日
    多松年、乌兰夫等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蒙古农民》刊物时,中共北方区委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希望,于1925年秋,派多松年、乌兰夫等人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他们不得不停下只创办了四期的《蒙古农民》。 在异国他乡,多松年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俄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突破了语言关,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课余时间,他瞻仰了革命导师列宁的遗容,还听过斯大林的讲演,也受到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的接见,更进
  • 1925年春天的一天,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找多松年谈话: 组织上交给你一个新任务,李大钊同志指示,让你们办一份小报,向广大蒙古族群众宣传马列主义真理,你考虑行不行? 多松年不假思索地回答: 完全可以。 多松年回到蒙藏学校,正好碰上同学乌兰夫,乌兰夫把邓中夏同志刚才与他谈的这个问题也告诉了多松年。多松年与乌兰夫商量后,第二天,他们找到奎璧,向他讲了组织的意思和他俩的想法,奎璧表示赞同并愿意参加
  • • 多松年同志的工作经历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时间:2015年09月30日
    1923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受到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等的教诲,阅读《向导》、《新青年》等刊物。1924年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蒙藏学校团支部负责人。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内蒙古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积极参加促进国民会议运动,任中共北京西城区委宣传员。1925年同乌兰夫等创办革命刊物《蒙古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宣传,任编辑和发行人。1925年,几次参加北京声援上海五卅惨案
  • 多松年(1905-1927)原名多寿。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归绥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入土默特高等小学读书,受到进步教师的影响,思想追求进步,先后参加过归绥学生砸日资电灯公司的斗争和抵制日货运动。 多松年1905年4月出生于归绥县麻花板村(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麻花板村)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他的父亲叫蒙克,生有二子一女,多松年是长子。1918年,多松年
微信扫一扫“码”上纪念 多松年

温馨提示:请为您已经逝去的亲朋好友点一柱香 献一束花,让他们在天堂永不孤单。

免费创建纪念馆
周公解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