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像(图片来源:资源库)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一皆忏悔。
愿消三界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为中根稍钝之人以譬喻说法,这一品叫“譬喻品”,譬喻即比喻。因道理深奥,难以理解,故用比喻,使人容易明白。
前方便品,佛为上根利器人说法。上根利智者,闻即顿悟,明白十方三世诸佛为度众生方便,说方便法,待众生大乘根机成熟,再开权显实,说一乘道。但中下根机之人,犹不明白。故佛巧用譬喻说法,使其领悟得解,故言譬喻品。
本品,是以世间事物,比喻出世间佛法,如用世间父子,譬喻出世间师徒;又以火宅中种种险象,譬喻三界的苦境;再用三车与一车,比喻三乘与一乘的佛法。以浅喻深,令中下根机的人,明白诸佛教化众生皆成佛道的良苦用心。此品在本经二十八品中位居第三,故名《譬喻品第三》。
一、佛讲完方便品后,舍利弗向佛陈述自己闻法领悟后的心情。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
佛讲完方便品,舍利弗不仅理解了佛的权实二智,同时得知自己将来必定成佛,故极大欢喜。喜动于形故言“踊跃”。当时舍利弗即从座起,合掌仰视佛的尊颜,用恭敬至诚的心,向佛陈述自己闻法领悟后的心情。
什么叫权实二智?实智,是佛内证自性本有的智慧;权智,是佛证道后为度化众生说方便法的智慧。
“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闻此法音”,是指佛于前品,称赞十方三世诸佛的权实二智,以及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等开示。此一乘妙法,昔日未闻,今始得从佛闻,自此捨小学大,成真佛子,故“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什么叫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开权显实,是指说开、放下三乘方便法,归于一乘真实佛道。因为众生各有不同程度的“不善根”,佛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采取方便灵活的说法,以便他们接受,才“于一佛乘分说为三”,即声闻、缘觉、菩萨乘,现在时机成熟,将三乘合起来归于一佛乘。小乘回小向大,都行菩萨道,圆满成佛。
“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舍利弗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如此欢喜,只因佛讲方等经【是一切大乘经的总称。所说之理方正平等,契合中道。是佛成道弘法十二年后所说的经典,共说了八年,包括维摩诘经、圆觉经等,因其经名前都有“大方广”字样,所以称方等经】时,闻佛批评小乘,称赞大乘;又见佛为诸菩萨授记作佛,而自已及诸大声闻弟子被排除在外,不但成佛无分,还被佛诃斥为“焦芽败种”,“沉空滞寂”,故甚伤感,以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有机会作佛了,进而“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今日始知,自当作佛,故“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法性”,即是真如自性,亦是本经所说的诸法实相。《华严经》中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心经》说诸法空相,这都是说的真如理体,也叫真谛。舍利弗已经断尽见思烦恼,远离取捨,证真空理,与诸菩萨一同证入诸法空性,得一切智,故言:“我等同入法性。”
舍利弗对佛诉说心声:在方等会上,见佛为大菩萨授记作佛,心有疑惑,故当个人独处山林,或静坐沉思、或经行树下时,常常思惟,我等声闻与菩萨都得法性,为何如来用小乘法度我等呢?是否如来对我等小乘人不慈悲呢?常常私下里打这样的妄想。可是,现在我明白了,这不是佛的过错,是我等声闻弟子的过错。我等小乘人慧根浅薄,难发度众生的愿心,所以纵然佛说大乘法,我们也不能接受啊。
“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这是舍利弗解说引为自咎的原因。舍利弗说,在此法华会上,我等声闻人听佛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即佛果)之因缘,必以大乘菩萨法修行才能得度,如梦初醒。过去,我等声闻人不明佛法从方便入,佛设方便法教化众生,是因人施教,应病予药;而我等愚痴,初闻佛说四谛等法,就相信唯此法可以解脱,进而用功修行证果而以为究竟。
“待说所因”,含意有二:一是指成就佛道的真因。如果舍利弗等,自觉得知菩提心的四弘誓愿,是成就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真因,然后依教奉行,佛必然以大乘法,令舍利弗等声闻人得度;其次是指佛,“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佛是在等待声闻弟子大乘根机成熟时,才以大乘法接引。可惜他们不解佛意,故最初闻佛说四谛法时,即便信受、思惟、取证偏空涅槃,以致后来怀疑佛心不平等。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舍利弗说,世尊!我从参加方等法会以来,经常思考这件事。“终日竟夜”也想不明白。“每自克责”:克是克己,即严格要求自己;责是责备自己的过错。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达到大菩萨的境界。每每起心动念,都被大菩萨呵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