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大悲寺的前世今生“慈悲心肠”和“雷霆手段”(1)

来源: 发表人: 2023-12-24 浏览量:288

诸多清规戒律是大悲寺最初声名鹊起的原因。住持妙祥要“恢复佛教最原本的戒律”。(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摄影:王轶庶)

当地政府曾希望借助大悲寺的名声开发旅游事业,但寺里很快针对性的挂出“禁止旅游”的告示。(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摄影:王轶庶)

大悲寺内的僧人与居士均参加劳动,强度较大,但可随时休息。 寺里对工期也毫无要求,大殿修了快十年仍未完工。(图片来源:资料图)

原标题:大悲寺的“慈悲心肠”“雷霆手段”

不捉金钱、日中一食、百衲衣、四小时睡眠、行脚、乞食——这些清规戒律让大悲寺独树一帜,成为信众心中真正的“修道之地”。

借助权力扩张,又拒绝权力侵蚀立寺之本;最初以暴力驱逐“外道”,又接着驱逐依赖暴力解决问题的成员。在大悲寺的13年发展历程中,同时能看到佛教最传统的,以及当下时代所特有的东西。

没有妙祥就没有大悲寺。在寺庙商业化的汹涌潮流中,妙祥常提到“护持佛法”和“恢复最原本的戒律”。在权力、利益和争执无可避免的当下,妙祥的方法是在“慈悲心肠”与“雷霆手段”之间反复平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