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蕅益大师:《占察善恶业报经疏》(4)

来源: 发表人: 2023-12-26 浏览量:234

  共十九轮,皆用此式也,长可九分,方可三分,须用香木。

  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

  示正因缘,故破邪见,显示善恶业报差别,故坏疑网,令行八圣道中,得到涅槃最安隐处也。

  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

  下文自解,不必先释。一之与二皆云宿世者,并约过去所熏种子,即以过去名为宿世,不必独指前生也。盖善恶现行,刹那即灭,所熏种子在藏识中,不失不坏。第一轮相,但观善恶种子有无。第二轮相,乃观善恶业力强弱也。第三遍示三世报者。如下文百六十数,明现在报。次十一数,明过去报。后十八数,明未来报也。初总示竟。

  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

  每轮各有四面,一面书善,一面书恶,令使相对,则余两面皆空,故使善恶有现、有不现也。

  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余恶法。

  十善为众善根本者,果德万善,皆由十善而生也。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者,不惟生一切善,亦即摄一切善更无余也。且如不杀,则有事不杀、理不杀等。乃至嗔痴亦然。故曰唯佛一人持净戒,其余皆名污戒者。十善为法界,一切法皆趣十善,是趣不过也。又散心十善,即波罗提木叉戒。定心十善,即禅戒。出世十善,即无漏戒。止一切恶,即律仪戒。具一切善,即摄善法戒。利一切众生,即饶益有情戒。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也。十恶为众恶根本者,一切恶业,身口七支摄无不尽,并由贪嗔痴三不善根而起。此三即摄一切根随烦恼,慢是贪摄;疑及五见,并属痴摄;忿恨恼嫉害,皆即嗔分。覆诳与谄,皆贪痴分;悭之与憍,皆即贪分;无惭无愧,并是痴摄。掉举放逸散乱,并等分摄。惛沈不信懈怠失念及不正知,并是痴摄。故云能摄一切诸余恶法也。问:若约圆融为语,则秖一善字,已摄百界千如皆尽;秖一恶字,亦摄百界千如皆尽。今既善恶对论,则无记品业,如何相摄?答:若欲摄者,则有覆无记,摄入恶品,是染污故;无覆无记,摄归善品,是白净故。今轮相意,则取能招乐异熟者,名为善种;能招苦异熟者,名为恶种。二种无记,但能招等流果,不招苦乐异熟,故以不现表之。又无漏善,能得离系,不感异熟,亦以不现表之。初正示轮相竟。

  若欲占此轮相者,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咨受正法;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至不退转;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

  至心礼佛法僧及我地藏,一一皆云学者,上则普缘十方三宝,下乃普为十方众生,即是悲智并运,须达一心无作四弘,故当学也。学此无作四弘,方名至心,有此至心,方成感应。何者?悟此现前一念心性,则为十方三宝及地藏尊;迷此现前一念心性,则为十方一切众生。迷悟总不离于一心,秖就一心而论迷悟,迷为无作苦集,如水成冰;悟为无作道灭,冰还成水。能觉名为佛,所觉名为法,能所不二名为僧。三宝是一切法依持,名为地。一切法总不出于三宝,名为藏。求契此理,名为至心敬礼;以此益他,名为因即立愿也。

  如是礼已,随所有香华等,当修供养。

  三宝离障清净,不受诸受,损之不嗔,供之不喜,而恶心毁谤,则自受其殃。如仰天唾,还坠己身。好心供养,则自取其福。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故须修供养也。但云随所有者,有而不供,则为悭鄙;无而强营,则妨正业。故秖令随力随分。盖物无大小,大小由心,心大则少施亦福等虚空,心小则多施亦终成有漏。譬如满屋琉璃,不及摩尼一粒。所以贫士一灯,胜阇王之千炷。五茎莲供,超多劫之事檀。良以一切供物,皆是因缘生法,当体无不即空假中。达之则事随理遍,迷之则理被事局也。供必用香华者,香则然之而任运腾空,表无作善;华则散之而始周法界,表有作善。又香以表戒,华以表慧。现前一念心性,正理不动,本即那伽大定,戒慧二种共庄严之,即是缘了二因,助显正因一性也。

  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佛是能觉,法是所觉,僧是能所从来不二,此自心一体三宝也。彻证一体三宝者名为佛,诠显一体三宝者名为法,修行一体三宝者名为僧,此自心住持三宝也。此心无始无终,故常。此心无分无剂,故遍。此心无间无缺,故满。此心竖穷横遍莫载莫破,故无所不在。自心既常遍满无所不在,一切佛法僧宝皆以此心为体,则亦体常遍满无所不在矣。非由忆念使然,但以忆念而照了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