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蕅益大师:《占察善恶业报经疏》(19)

来源: 发表人: 2023-12-26 浏览量:306
且如证初禅者,若更异修四禅、四等、四无色定,并及观练熏修一切诸禅,无不依于所得初禅而起方便,乃可次第成就;既成就已,乃能出入随心,既随心已;乃能超越自在。又如已证体真止者,或更异修方便随缘止,乃至息二边分别止,亦无不依于所得体真止而起方便,乃能次第成就,出入随心,超越自在也。

  是名十种次第相门,摄修禅定之业。

  纵令修学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出世无相禅者,亦必有此十种次第相门,方获成就,方与奢摩他、毗婆舍那恒得相应,思之思之。二示进趣义竟。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云何巧说深法,能令众生得离怯弱?

  上虽开示一实境界彻底分明,犹恐愚钝众生,于空假中宛转相即之义未能信解,则不能修二种观道,故特问之。又由佛先叹其善安慰说故也。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无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尝以巧便,宣显实义而安慰之,令离怯弱,是故号我为善安慰说者。云何安慰?所谓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最胜最妙,意虽贪乐,发心愿向,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难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数长远,于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获,以是之故,心生怯弱。

  本为执性废修者,说此称性修行之法,是圆有门,而钝根闻之,则作三大阿僧祇劫苦行之解,又以小心而生怯弱也。

  我即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乃至为说十八空等,无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光,如泡,如露,如灯,如目曀,如梦,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槃。

  此是善说第一义空以破有执,皆约圆教空门,仍复依三谛说。初云所谓一切诸法乃至而可得者,即圆真谛。次云又复为说乃至易可令灭,即圆俗谛。后云又烦恼生死乃至即是涅槃,是圆中谛也。初言一切诸法者,即十界百界千如假实国土等法也。本性自空者,缘生无性也。毕竟无我者,十界内外诸法,推求主宰实不可得也。无作无受者,无我故无作因受果之人也。无自无他者,既无我人,则不可分别自他也。无行无到,无有方所者,既无实迷,亦无实悟,无有此岸彼岸处所可分别也。亦无过去现在未来者,过去已灭,现在不住,未来未有,三世皆悉性空寂灭也。十八空者,空尚非一,那有十八?约十八境而显空理,名十八空。所谓一内空,二外空,三内外空,四空空,五大空,六第一义空,七有为空,八无为空,九毕竟空,十无始空,十一散空,十二性空,十三自相空,十四诸法空,十五不可得空,十六无法空,十七有法空,十八无法有法空也。生灭涅槃一切诸法,皆无定实之相,所谓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此则一空一切空,假中皆空,依于圆融真谛说也。如幻如化等者,非有似有,有非实有,五住烦恼,二种生死,性皆微弱易灭,此则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依于圆融俗谛说也。是中举十四喻,总是六喻、九喻、十喻出没开合有殊,而义并无增减。又虽并含空假中意,而皆对治实有法执,仍属空门。言阳光者,即是阳焰,亦名野马;灯焰喻其易灭,目曀妄见空华,电不久停,云易出没,余并可知。又五住烦恼,二种生死,即以一实境界法性为体,故毕竟别无自体可得,即是不生不灭寂静涅槃,此则一中一切中,空假皆中,依于圆融中谛说也。而亦对治实有法执,还属空门。

  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著想故,得离怯弱。

  一切皆空,何所不破,涅槃尚空,况复身心情见;一切皆假,复何所不破,涅槃亦假,况复身心情见;一切非空非假,又何所不破,生死烦恼皆悉非空非假,更何得有身心情见。所以能破诸见,能损执著,令离佛道长远之怯弱也。初慰小心怯弱竟。

  复有众生,不解如来言说旨意故而生怯弱。当知如来言说旨意者,所谓如来(已能)见彼一实境界故,究竟得离生老病死众恶之法,证彼法身常恒清凉不变等无量功德聚,复能了了见一切众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实微妙清净功德,而为无明闇染之所覆障,长夜恒受生老病死无量众苦。如来于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众生离于众苦,同获法身第一义乐。而彼法身,是无分别离念之法。唯有能灭虚妄识想不起念者,乃所应得。但一切众生,常乐分别取著诸法,以颠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来为欲令彼离于分别执著想故,说一切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无所有。若广说者,如十八空。如是显示一切诸法,皆不离菩提体,菩提体者。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非有无俱;非一,非异,非非一,非非异,非一异俱,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以离一切相故。离一切相者,所谓不可依言说取,以菩提法中,无有受言说者,及无能言说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无有能取可取,无自无他,离分别相故。若有分别想者,则为虚伪,不名相应。

  见彼一实境界,证于中道实相体也。究竟得离生老病死,即证如实空义也。证彼无量功德,即证如实不空义也。自证三德秘藏,了知众生同具如是三德秘藏,故起大慈大悲,欲拔其苦,欲与其乐,为说毕竟第一义空,令彼得离分别执著,然所谓一切世间法、一切出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者,正以十界假实国土染净诸法,皆不离菩提体,所以别无自体,正显因缘所生,无不即中,而菩提体,即是一实境界第一义自性清净心如来之藏,此体本自非有非无乃至离分别相故也。言菩提体非有者,不同情计生死有故;言菩提体非无者,不同情计断灭无故;非非有非非无者,不堕双非戏论句故;非有无俱者,不堕双亦相违句故;非一者,不变随缘作种种故;非异者,随缘不变无二性故;非非一非非异者,离戏论句故;非一异俱者,离相违句故;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不堕有无一异种种四句相故;言菩提体离一切相者,以不可依言说取,亦不可依心念知故;即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显菩提法体。此等开示,本依圆教非有非空门说,三谛皆悉非有非空,大部般若多明此义,昧者不知,故判作空宗耳。

  如是等说,钝根众生不能解者,谓无上道如来法身但唯空法,一向毕竟而无所有,其心怯弱,畏堕无所得中,或生断灭想,作增减见,转起诽谤,自轻轻他。

  遮遣情执,本为显示法性无分别体,而钝根随语谬解,一向谓空,或生恐畏,或计断灭,畏则作增见而转起诽谤,谓非佛说;计则作减见而自轻轻他,谓归断灭也。初明不解竟。

  我即为说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此依圆教有门,直显法身中道之体,诸佛众生平等具足,非断灭也。

  如是等说,能除怯弱,是名安慰。

  二慰不解意旨竟。

  又复愚痴坚执众生,闻如是等说亦生怯弱,以取如来法身本来满足,非修非作相故,起无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计自然堕邪倒见。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以无所得,则无所不得,故得大用现前,二利满足,而彼妄起无所得相,则以不可凑泊而生怯弱。又妄计生佛平等,不假修习,闻说淫怒痴性即是佛性,则恣行贪恚,无惭耻心;闻说幻化空身即是法身,则宝其臭秽,不复厌离;闻说地狱天宫皆为净土,则安此泥沙,不求出要。当今谈圆顿者,类皆堕此,亦可哀也。

  我即为说修行一切善法,增长满足,生如来色身,得无量功德清净果报。

  此依圆教全性起修之义,仍属有门,对治无所得见,并治自然邪倒见也。

  如此等说,令离怯弱,是名安慰。

  初示种种巧说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