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世界禅茶论坛:贤志法师观点

来源: 发表人: 2023-12-31 浏览量:248

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德市佛教协会会长、福鼎市佛教协会会长、福鼎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在首届世界禅茶文化发展论坛上进行了《试论福建茶禅对世界茶文化的贡献》的主题演讲,演讲摘要如下:

何谓茶禅?“茶禅”一词典出宋代圆悟克勤的“茶禅一味”的偈语,是茶文化和佛文化、禅文化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一种文化现象。“茶禅”是“禅茶文化”的简称。赵朴初居士生前发起成立的中国茶禅学会,以及台湾圣轮法师为理事长的中华茶禅文化协会就是专门研究茶禅的学术机构。

福建是六大茶类中白茶、红茶、青茶三大茶类的发源地(白茶发源于福鼎,红茶、青茶的发源于武夷山),茶文化底蕴之深,无与伦比。同时,福建也是佛教文化十分繁荣的地方,从禅宗八祖马祖道一“禅化七闽”开始,福建涌现出了一大批禅师。禅宗“一花开五叶”和福建的禅师息息相关,“南禅宗发展到晚唐达到繁荣,作为其标志是形成沩仰宗、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家。这五家的创立人多为闽僧或闽僧的得法弟子。”(王荣国《福建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闽东霞浦籍的灵祐禅师是禅宗率先开宗立派(沩仰宗)的祖师,闽侯雪峰寺是云门、法眼两宗祖庭,禅宗衍出的“五家七宗”在福建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传播。纵观历史,福建既是茶文化底蕴最深的地方,也是禅文化最兴旺的区域,茶和禅的有机契合,缔造了辉煌灿烂的福建茶禅。随着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对外传播,福建茶禅对世界茶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福建茶是最早与佛教结缘的茶

福建的茶禅博大精深,可追溯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可考的文字记载,率先与佛教结缘的茶叶是来自福建的。据四川雅安《名山县志》记载,蒙顶山智炬寺曾立一个石碑,碑刻宋代诗人孙渐诗《智炬寺留题》中写道:“昔有汉道人,剃草初为祖。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道人,是指修行之人。据古代《天下大蒙山》碑记:

二、福建佛教寺院培植举世名茶

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安县莲花峰石刻“莲花茶襟”。莲花峰位于丰州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莲花荼襟”意思是说,在莲花峰上向四周俯视,只见茶园如襟如带,相互萦带,层层叠叠,尽是绿油油的一片茶树。文末无署名,只落款“太元丙子”4个小字。据《中国历史年代简表》资料表明,太元丙子即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可见,莲花峰上的“莲花荼襟”这一石刻,比刻印比问世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陆羽撰的《茶经》还早404年,可算是福建最早的一块茶文化石刻,莲花自古是佛教的象征,莲花峰上莲花岩寺的莲花茶襟石刻记载了福建茶叶与佛教自古不分家的历史事实。

三、闽东茶文化东传的使者——空海、元表大师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法师等23人乘船入唐,因遇飓风在海上漂流34天。至八月初十始在霞浦赤岸海口登陆,当时船破、无水、缺粮,人员伤病,他们得到了赤岸群众的救援,在赤岸逗留41天,然后乘船往福州,经南平、建瓯、浦城,取道浙江,进长安,在福建境内历时3个多月,把沿途的茶俗带回日本。

说明元表到达支提山后栖居在深林里,“饮木食”,“饮”是专用于食用液体的动词,而最常见的“木食”最有可能就是茶。专攻韩中文化交流史的顺天乡大学朴现圭教授研究认为,元表法师在后期返回新罗国传播华严宗。因此,元表大师无疑也是闽东茶文化传播到朝鲜的使者。

四、闽籍禅师的茶禅公案

灵祐禅师“沩山摘茶”公案折射沩仰宗的思想光辉

灵祐禅师诞生于茶文化盛行的闽东霞浦,从小受茶文化熏陶,于是在他参禅悟道、阐述佛法中,每每以茶为契。《五灯会元》、《祖堂集》中有关于“沩山摘茶”的公案:沩山摘茶次,谓仰山曰:“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撼茶树,沩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曰:“未审和尚如何?”沩良久,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沩曰:“放子三十棒!”仰曰:“和尚棒某甲吃,某甲棒教谁吃?”沩曰:“放子三十棒!”

闽籍禅师的“吃茶”之道

赵州从谂禅师(778—897)吃茶去的公案烛照千年,无独有偶,几乎在赵州禅师生活的同一个年代福建的雪峰义存禅师(822—908年)和武夷扣冰古佛(844—928)、保福从展禅师(867—928)也常以“吃茶”的机锋接迎人事,开示后生。诚如邵长泉在《扣冰也曾吃茶去》中记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