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中国样本]聚焦养老:北京的居家社区养老院2

来源: 发表人: 2023-12-28 浏览量:826
 天气暖和的时候,乔阿姨还到养老院教大家打太极,郭阿姨也在和平家园社区住,养老院里的书画、唱歌这些活动她都来参加,毅军老人更是养老院演唱组合队长。生活在养老院,只做一件事——无忧无虑。   毅军:用不着那么拘束,老小孩,老小孩,有时候就玩点小孩的东西,小孩玩的东西,那我们也玩。   每天午饭后,腿脚灵便的老人们坐在一块儿晒太阳聊聊天。每周儿女们来看个一两回,他们相互之间就是伴儿。   张阿姨:我们哪个都亲,看不见谁就问他干嘛去了,你家里人也不可能天天在一起,比家里人还亲。   院长王小龙和几个清华同学筹资1000万元建了寸草春晖,瞄准的正是养老行业的好前景,着力谋求养老模式的创新。所谓以养老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王小龙说,北京对建设社区里的养老院已经有了要求。   王小龙:北京市民政局力度还挺大,他们现在已经明确了在小区里要建床位,比如50张以上的床位,按照照料中心的模式把老人照料起来,让老人实现就近养老。要求各街乡都要找出50张左右的床位。   在王小龙心目中,只有连锁化、品牌化的养老院才有未来,明年他打算再建一到两家新的养老院,移植寸草春晖的模式。初步测算,寸草春晖8年左右回成本,目前只有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每月国家有补贴,比如小饭桌这类面向居家老人的服务成本都由养老院自己承担。作为民营养老机构,王小龙还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王小龙:我们自己的养老院有医务室,但我们办不了医保资质,理论上它应该有医保资质,但是这又归社保管,我们又拿不下来医保。   记者:所以老人在这里看病,不能花医保?   王小龙:不能报销。老人都是病人,他们非常需要医疗的支持。很多部门,现在还不是很融通,养老是大社会的一件事情,政府要想把它真正扶植起来,必须要政府主导给一定支持。   明年,记者将持续观察这里,来年的变化将在明年的今天为您呈现。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王磊:如果要规模和服务的话,寸草春晖在北京绝对算不上是最好的养老院,但是之所以能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北京市典型,原因就在于寸草春晖探索的是一种居家社区养老模式,而一般的民营养老院出于成本考虑,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偏远的郊区经营,这显然隔断了老人和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圈交流,达不到养老身心愉悦的最初目的。而那些在市区的公立养老院在数量上又难以承担整个城市的养老任务,寸草春晖在探索一条新型养老院的经营之路,这种探索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在快速进入老龄社会,而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又使得很多家庭往往一对夫妻承担4个老人的养老任务,养老已经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演化成了一个社会重要问题,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已经成为很多家庭不得以的选择。 可是现在的养老院也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数量太少,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说北京最火的一些养老院要排一百年的队才能进入,一个是养老院太偏远,寸草春晖通过探索来解决这个矛盾,但这显然又是一个非常难啃的骨头,社区养老意味着房租成本加大,而民营养老机构又不是公立机构,价格如果定得过高,又不一定能够吸引老人入住。寸草春晖能不能在未来十年走出一条路来,这不不仅仅取决于寸草春晖自己,更取决于国家对民营养老机构是否重视,是否有着像公益养老院的那样的补贴,是否认可这种养老模式。用十年来记录寸草春晖,也是在记录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后所采取的对策,记录我们父母的命运,记录那些独生子女家庭的负担和努力。 十年,我们不仅仅希望寸草春晖能够走下去,更希望看到社区养老已经成为一种平常和普遍。当然寸草春晖也是一个特殊的窗口,通过它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休闲、他们终老之后的目的问题都可以一一折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阶段,医改,或许是最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一直以来,安徽都是医改的急先锋,诸如基本药物制度、医生多点执业、医药分营等等,都在这里率先试点,继而推广全国。在未来进入改革攻坚期与深水区的十年,那些与医院打交道的人们,会发生哪些变化?医改,又将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