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农历九月十三日《大乘掌珍论》译成纪念日

来源: 发表人: 2023-01-07 浏览量:192

《大乘掌珍论》书影(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农历九月十三日,《大乘掌珍论》译成纪念日。

《大乘掌珍论》,简称为《掌珍论》,二卷。古印度清辩菩萨著,唐玄奘法师译。清辩是古印度与护法菩萨同时之论师,承龙树中观之宗旨作《大乘掌珍论》,主要以因明论法破斥外道、小乘、大乘有宗谬见,确立中观自立论证派之空义。首先叙述造论缘起,次以掌珍比量亦即“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此一论式提出全论纲要,举诸师之谬并加以论破,最后则以“诸心慧境现,智者由不取,慧行无分别,无所行而行”一颂,劝行者观有为无为所破能破法性空之理以证得无分别慧,修六波罗蜜圣行以趣入菩提。注释书有元晓《大乘掌珍论料简》一卷、神泰《大乘掌珍论疏》一卷等多种。据《开元释教录》记载,贞观二十三年九月八日,玄奘法师于大慈恩寺翻经院开始翻译此论,至九月十三日译毕,由沙门大乘晖笔受。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俗家姓陈,名袆,是河南偃师人。玄奘法师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跋涉万里,于贞观七年至印度,在印游学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为玄奘法师设大会,敕使诸国义解之徒于曲女城汇集,玄奘法师受请登床,专扬大乘论意,被尊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回长安,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太宗敕命于弘福寺传译。高宗永徽三年,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次年法师于该寺译《大般若经》。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录此前所译诸经论,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世寿六十有五。玄奘法师一生事迹,详见《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佛祖通载》诸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