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寺八思巴大师坐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
八思巴大师,生于1239年,圆寂于1280年,萨迦派第五代祖师。
八思巴大师十五岁为元世祖忽必烈授戒,十七岁时,被临终的萨迦班智达任命为自己的法位继承人,即萨迦寺住持和萨迦派教主,萨迦班智达去世后,八思巴开始担任萨迦寺住持和萨迦派教主职位,成为萨迦派第五祖。十九岁时以佛教观点批判老子化胡经,论破道士。随后入蒙,忽必烈崇为国师,统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事务。后受命创制蒙古文字,八思巴大师以西藏文字为基础创造蒙古文字,即“八思巴文”,忽必烈赐以“大宝法王”之号。
少年时代的八思巴即为藏地统一做出巨大贡献。在萨迦班智达、八思巴法王两代萨迦祖师的努力下,西藏彻底结束了400年的分裂局面,先后实现了十三万户和三个藏区的统一,最后又与蒙、汉民族融合,形成中华多民族大统一的国家,对中国领土的完整和稳定发展至今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五祖八思巴法王开创汇集整理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之先河,并亲自组织缮写萨迦经书墙,气势宏伟的经书墙长约60余米、高近7米,藏经数目多达44000余部,藏书涉及藏族政治、社会、历史、法律、宗教、天文、历算、医学等人文和自然学科的方方面面。
1280年,八思巴在萨迦寺拉康拉章英年早逝,享年46岁。八思巴在萨迦寺圆寂后,忽必烈又赐封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1320年,元仁宗下诏,在全国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师殿,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功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