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改信佛教基督教 印度贱民的生存之困

来源:星岛环球网 发表人: 2023-12-04 浏览量:2899
 

  印度11亿人口中80%信奉印度教。改信其他宗教是争议极大的事件,尤其是改信基督教或伊斯兰教。但是,因为包括印度教领袖在内的多数人都认为,佛教是印度教的分支与延伸,因此,改信佛教不会引起那么强烈负面反应。

  印度教把人按职业分为贵贱四等,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王公贵族)、吠舍(商人)与首陀罗(农民)。四等之外即为贱民,又称“不可碰触者”。

印度贱民皈依佛教

  近十万名印度部落居民及种姓制度中最低阶层的“贱民”2007年5月27日在印度孟买举行皈依佛教大典,就此脱离尊奉种姓制度的印度教。此次皈依三宝大典是由印度国会议员、已过世的印度共和党主席阿塔瓦勒筹办的,大典在一个跑马场内举行。皈依者盼望通过皈依佛教,能摆脱种姓制度僵固的印度教,取得平等权利。

    跨种姓婚姻可能惹来杀身祸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三个较低等级的人口总数已经占到印度全国11亿人口的67.6%。

  跨种姓婚姻可能惹来杀身祸,在孟买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三名男子2006年7月被判死刑,罪名是“荣誉谋杀”。2004年5月,杀人凶手蒂利普·蒂瓦里和两个朋友,将他妹妹的丈夫、丈夫的两个亲戚以及一个邻居砍死。他们杀人的唯一动机就是因为他的妹妹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却违背父母的意愿,嫁给了出身于低种姓家庭的邻居诺奇尔。

  印度最高法院2006年7月作出裁决,此类“荣誉谋杀”实属野蛮行径,并下令警方保护跨种姓婚姻者。最高法院称种姓制度是“国家的祸根,在我们需要团结起来面对挑战时,它却使整个国家分裂……与此同时,跨种姓婚姻实际上符合国家利益,因为它们最终将摧毁种姓制度。”

  实际上,早在1995年,印度法律就允许不同种姓间通婚。如今,确实也有一些低种姓女性嫁入高种姓男子家中,根据传统,他们的孩子的出身将随父亲的出身而定。但绝大多数印度人仍坚持“门当户对”,坚持同种姓或等级之内通婚;很多想不同种姓或等级间通婚的人,往往不得不逃离家园。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可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这个以民主国家自居的国度却依然保留着与之极不相称的社会制度——种姓制度。数千年来,种姓制度把印度教社会分成若干社会集团,集团之间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有的种姓之间彼此仇视,相互诋毁。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印度教内部,对印度的穆斯林、基督教徒等也不同程度的影响。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代表印度教的基本教义,以四大种姓最低者首陀罗为主的“下等阶级”,再加更低的“贱民”也即“不可接触者”,占到了印度总人口的50%左右。几千年的印度教传统,造成这些人口绝大多数无法逃脱的世袭性不平等命运。这一命运的平衡被打破之时,往往就成为印度社会动荡的开始。历史上,印度政府1990年曾推行为低种姓阶层保留27%政府公职的政策,进而引发了高种姓人群的骚乱,十万人到新德里游行抗议,甚至有63名学生在事件中自焚。


  种姓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缺乏团结。如在国会制宪会、长老会等的选举中矛盾重重,不是以人的才干为条件,而是以某种姓为前提,这势必影响到选举的顺利进行和选举效果。

  由于种姓制度人为地把人分成若干等级,彼此仇视,各种纠纷此起彼伏,甚至造成伤亡事故,更成为境内非法武装组织如鱼得水的最佳土壤。因此,种姓制度是印度产生矛盾和不团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摆脱贱民身分的艰难之路

  六十年前获得独立之后,印度的宪法明令禁止对低种姓人的歧视。但贱民迄今仍然倍受歧视,比如说,只能从事条件恶劣、地位卑贱的工作,孩子在学校必须单独吃饭等。

  目前在印度,贱民通过这一方式摆脱昔日身分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人早上离开家里的时候还是印度教教徒,但是下午回家的时候就成了佛教徒。一些参与者甚至还领取了一份证书,证明他们是自愿信仰佛教的。

  这个被称为贱民的群体大约占印度十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不论他们被称作是不能接触的、还是神的子女,贱民们说,几个世纪以来,他们的待遇并没有改善。

  虽然从印度的法律上来讲,种姓制度至少已经被废除了五十年,但是在许多村庄,贱民还是不能在水井打水、不准进入印度教的庙宇、或者是进入阶层较高的印度教教徒的家中。

  许多在种姓制度之下属于低下层次的人仍然认为,除了改变信仰之外,别无他法。但是许多案例显示,即便改变了信仰,还是不能消除印度社会的歧视现象。阿姆倍加尔便曾表示,贱民获得完全自由的惟一出路是从心理上抛弃印度教和种姓制度的束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