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磨西教堂:长征路上的红色传奇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表人: 2023-12-04 浏览量:1201
 

磨西天主教堂

  磨西教堂神甫楼——毛泽东曾经在此留宿一夜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巍巍雪山与秀美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的街道,法式教堂建筑,藏式宾馆群,川式木质民居构成磨西镇最亮丽的风景线。而更为当地人感到颇为自豪的是,红军长征时曾打此经过,并在此留宿。从此,磨西古镇的历史上又留下了一段传奇…… 

  贡嘎山下的宝地“磨西”   

  在有着“蜀山之王”美誉的贡嘎山东坡,有一处美丽的冰雪瀑布。流动的冰面从高山上飞泻而下,这便是“海螺沟冰川”。它是贡嘎山47条冰川中最长、最壮观的一条。而距离冰川不远处,坐落着美丽而古朴的小镇。如果不是探险者们闯入了这个世外桃源,恐怕这美丽的小镇至今还沉睡在历史的长河里。这里便是四川“磨西古镇”。

  “磨西”为古羌语,意为“宝地”之意。它是始于汉代的磨岗岭古道之上的重镇。因此古时磨西还被称作“磨西面”,当地老人说是因为镇子在磨岗岭之西的缘由。这里的土著居民曾经是氐人的后裔磨些人(亦写作摩梭、么些),现今这里是汉族、彝族、藏族等12个民族的混居地。

  磨西古镇距成都约304公里,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约70公里。举世闻名的大渡河从山下湍急流过。也许正是因为它坐落在山势水势险要的地方,镇上的大多数建筑还都保持着清末民初的原貌。茶马古道留下的青石板路也依然存在,仿佛见证朝代的更替和人类的繁衍不息。

  磨西天主教堂就坐落在古镇之上。它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安然伫立在古街入口处。曾经历经了无数次风雨飘摇,甚至是血雨腥风。

  磨西天主教堂坐西朝东,为中西合璧四合院建筑,建有经堂、钟楼、神甫楼和男女生宿舍,建筑面积289.7平方米。教堂内装修雅致,有柱12根,每根顶柱上都有木制树叶雕花,并绘有少量花纹,望板上绘有玫瑰花,极具西方浪漫色彩。钟楼共3层,楼顶采用六角形攒尖顶,由6根圆柱抬顶,窗为桃尖形,二层为四角形,用四方长形砖柱托檐,有方形窗、拱形大门,门两侧有圆柱各一根,并绘有花纹图案,极具东方古典建筑风格。

  神甫楼是一幢两层三直青砖土瓦房。楼前有块白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等字样。走进神甫楼,里边陈列着有红军曾经用过的一些物品,毛泽东同志住房存列,磨西会议房间复原存列。而最主要的是,室内的一些展示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红军在磨西的活动情况,介绍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以及红军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历史事件,保存着当年一些红军将领到此参观的题词。 

  “磨西会议”与泸定桥战斗   

  1850年,法国传教士勒努(汉名罗勒拿)以商人、旅行家、探险家的身份一路得到云南丽江、迪庆、西藏和四川康巴地区的活佛、喇嘛、土司、头人的信任,最终到达了磨西,他把天主教带到了磨西,乃至康巴大部分藏区。

  相传1892年左右,法籍传教士彭某,在四川丹巴传教时遇害,获赔白银2000两。其弟用这笔赔偿在磨西置地,为后来磨西修建天主教堂作准备。彭弟初来磨西,租一汤姓院落立足传教,边发展教徒,边选址筹建磨西天主教堂。

  1918年,彭弟主持修建磨西天主教堂,1922年完成神甫房,1926年钟楼和经堂也落成,不久天主教堂峻工。

  就在教堂落成后不久,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5月27日,毛泽东从安顺场出发,经海尔洼、田湾、菩萨岗、猛虎岗,向磨西、泸定方向前进。5月29日傍晚,红军抵达磨西。由于雨大天又黑,通往泸定的山路全是悬崖峭壁,毛泽东和军团部队夜宿磨西,当晚住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晚10时,毛泽东在神甫楼召集同行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陈云、邓小平、秦邦宪、林彪等召开会议,史称“磨西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不去康定,因为兵员、粮食得不到补充;通知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后过马;征求陈云意见,中央准备派他出四川到上海恢复被敌人破坏掉的党组织,而后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通知部队抓紧筹集补充粮食。磨西会议是泸定桥会议的预备会,对红军通过泸定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晚毛泽东夜宿神甫楼,次日凌晨4点,毛泽东等离开磨西教堂,行进到到磨岗岭半山坡时,接到先遣团派人送来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的消息。据资料记载,当时在教堂时,一个传教士为毛泽东做了西餐。

  解放战争胜利后,磨西教堂的法国传教士被驱逐回国。1988年1月,四川省泸定县成立天主教爱国会,由政府拨款3万元修复磨西天主教堂和神甫楼,作为该县天主教徒集中活动的定点场所。1999年,磨西天主教堂被甘孜藏族自治州评定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磨西会议遗址”列入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至今日,磨西教堂依然是众多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教堂之中,你会发现时而会有青年人踏入虔诚地祷告,时而又会有蹒跚而行的老人,静静地坐在角落,口中低声呢喃他们每天都要祷告的《玫瑰经》。在游客的邀请下,老人们还会高唱圣经,微笑着满足每一个猎奇者。

  相对于外面的喧嚣世界,这里无处不散发着安然宁静的气息,那血雨腥风的战争早已随大渡河水远远流去。磨西古镇和天主教堂清新得好似雪山上飞泻而下的冰川,晶莹剔透。冰花拍落在山石之上所飞溅起的雪花,就好像历史的变迁也能激起世人心中的涟漪,荡漾着澎湃的思绪,且是那样的流连忘返,让人回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