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碧霞元君和岱宗街上的“娘娘庙”

来源:生活日报 发表人: 2023-12-04 浏览量:1852
 

  泰山娘娘,即碧霞元君,传说中的泰山女神,亦是道教所尊奉的神。“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民间称其为“泰山老奶奶”、“泰山娘娘”、“泰山老母”。碧霞元君信仰在中国北方地区极为兴盛,泰山上下建有上中下三庙奉祀碧霞元君。神轴中的碧霞元君慈眉善目,双手持笏板。两旁站着手举凤头幡的侍女。在其下左右为送生娘娘和眼光娘娘,其旁所立一侍女,分别手托一只眼、一童子为其标志。此幅娘娘神轴绢本绢裱,系明万历年间御制,清光绪年间岱庙道纪张文斋重修。

  岱宗街位于繁华的大明湖路与后宰门街之间,小巷曲折僻静。路中有一学校宿舍,解放前,这里建有一座泰山行宫,济南人俗称“娘娘庙”,所祀乃泰山碧霞元君。

  传说中的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其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

  据资料记载,济南的泰山行宫创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及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民国时,泰山行宫曾被警察机关借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十月,济南名人辛铸九等曾对泰山行宫进行重修,并立碑记载此事。新中国成立后,行宫改为岱宗街小学。

  当时,学校临街是一破旧的石砌二层楼,一楼中间一间为校门,其他几间是办公室或教室,楼的背面有石砌台阶。校门前左右有几棵高大茂盛的杨树。

  进校门不远,迎面是一大庙,黄色琉璃瓦,飞檐斗拱歇山顶,由于年久失修,屋顶上长满蒿草,墙皮斑驳,门窗破烂不堪,上边钉着横七竖八的木条。从窗缝向里看,屋里塞满了破旧的桌椅,上边蒙着厚厚的一层灰尘,想来这“娘娘庙”是学校存放杂物的储藏室。

  从大庙两侧向北绕到庙后,紧挨着大庙有一方形土台子,台前是一小广场,广场北侧是一溜几间红砖平房教室。

  岱宗街小学东边的南北胡同里,还有一分校,地方不大,只有几排红砖教室。此处原为水官庙。

  据王象春《齐音》记载,水官庙前曾有一处北芙蓉泉。民初《续修历城县志》

  载:北芙蓉泉位于岱宗街24号院内。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涌出成泉。泉池长1.65米,宽1.3米,深3米,条石砌垒。因位于芙蓉泉的东北而得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居住在司家码头附近,有时候与小伙伴来学校玩耍、打乒乓球。

  上世纪60年代末,岱宗街小学很是热闹过一阵,附近街道的人们经常到这里来开会,校园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口号阵阵。

  1975年后,岱宗街小学改建为济南六十六中学,不久又成为济南十七中学的分校和宿舍。

  碧霞元君“生辰”考

  传说中的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生辰”,有“三月三”、“三月十五”、“四月初八”、“四月十八日”、“四月二十”等多种说法,其中的“三月十五”与“四月十八”影响最大,其由来与变化,是泰山信仰文化中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

  “四月十八日”说考

  碧霞元君生于“四月十八日”,此说由来已久,源头甚长。最早的载录见于明代中期出现的宝卷《玉女卷》。其记云:

  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子时生女玉叶,貌端而性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岱史》卷九《灵宇纪》录隆庆时人王之纲《玉女传》引。按清康熙朝泰安同知张奇逢所立《禁止舍身碑》所引与此略有不同,其碑云:“矧读顶庙碑文内载《玉女卷》云:天仙圣母本石□,西牛国奉符县人,生东汉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两者出生之年号不同而日期一致。)

  这是最早出现的关于碧霞元君身世的文本,书中将女神诞生之日设定在“四月十八”。由于宝卷作为一种讲唱文学样式,宣于妇孺,传布犹广,此说遂不胫而走,流为丹青,载入经籍,成为世俗公认的“娘娘圣诞”。

  明万历甲寅(1614)明宫监所铸岱顶后寝宫铜钟(今存岱庙)上,镌有《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中云:

  天母运合,玉阙真仙。金莲发苞,御制熊然。孟夏十八,化现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敕封玉女,护世威严。

  成书于明代、收入《万历续道藏》的《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亦称:

  是时元君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慈悲不已,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

  这两篇关于碧霞元君的道经,都将圣诞定于“四月(孟夏)十八”,可见此说在明代影响之巨大。

  为什么当时在泰山信仰中会出现元君圣诞之说?而圣诞日期又会设定在“四月十八”呢?这与当时信仰观念与社会心态多所关联。

  随着各种神祇信仰的“人格化”,给予所奉之神一个如世人一般的生辰,以便每年定期举行盛大祀典,使之成为教门节庆,已是各大宗教的通例。碧霞元君自不例外,伴随着明代成化、弘治以后元君信仰的大兴,各种娘娘身世故事也频频产生,其中以民女修炼升仙的版本最为盛行。元君前身既为世间凡人,其具有一个“生辰”也就顺乎人心、合乎事理。

  而这一日期之设定为“四月十八”,又与春夏祭祀民俗有关。庙会活动以春季居多,对此,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这也是以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背景而形成的文化特色”,“春日庙会居多,一是为春耕做准备,二是为了夏收前做准备,这是春日庙会最直接的意义”(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页71)。“四月十八”恰值春夏之交,既迎合了民众春祭的习俗,另一方面也与泰山神圣诞“三月二十八”东岳庙会形成衔接。

  由于“四月十八”圣诞说的定格,自明代中晚期始,每逢此日,都有规模盛大的碧霞香会举行。明末刘侗等《帝京景物略》卷三云:“岁四月十八日,元君诞辰,都城士女进香。……月一日至十八日,尘风汗气,四十里一道相属也?”入清仍沿而不替,成书于清代前期的小说《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八回)、《林兰香》,戏曲《女弹词》(唐英作)都曾细致描述过“四月十八”香会的场景。另据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考证,《红楼梦》第一回中所写“过会的热闹”,所指的正是四月元君香会(见《红楼家世》页73,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延至清代中叶,“四月十八日”为元君圣诞说,被清政府正式认可,列为宫廷定制,具详后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