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地藏经讲义第二十九卷-3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0 浏览量:794
你入三恶道,你有何“异术”?‘异术’是方法,你有什么方法能够不受这些毒害?这不是凡夫能做到的,菩萨才有,而且这些菩萨还不是一般小菩萨,小菩萨还不行。经上讲法身大士他们行,他们示现在六道当中,跟这些邪恶和光同尘。表面好像跟这些人造作没有两样,其实心地清净慈悲,他的种种造作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所以他“能制诸毒”。在这个境界里面染而不染,相上好像是染污,其实他心里头一丝毫没有沾染,这才行。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就要懂得远离。所以古时候修行人,道场为什么建立在山林之处,人迹罕至之处?这就是与社会隔离。如果不隔离,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免动念、动恶念,贪嗔痴的恶念。所以古人建道场一定要建立在深山里面,让你到那边去相当不方便。你到道场去,你一定是求法,你没有事情绝对不会跑到那里面去,所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它隔绝。

  现在在今天社会困难,中国大陆寺院丛林,从前去的时候非常不方便,现在都开了公路,车可以上去,甚至于听说还有缆车更方便,高山上面一样有电视,有无线电的广播。从前是要隔离,现在不但不要隔离,想尽方法来接触,那就是佛在此地讲,你‘有何异术,能制诸毒’?这两句话要对我们现前人来讲很现实,我们要把这八个字常常记住,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还是回避一点好。我们的道场虽然每一层楼都有很多电视,这电视跟外界不通,看不到外面的讯息。都是我们内部讲经念佛这些节目,这是我们道场这个作法,时时刻刻我们要做防范的工作。再看下面经文: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恶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这是比喻众生听经闻法忽然觉悟,知道贪嗔痴慢是自己严重的病毒,知道外面五欲六尘是不良的诱惑,他真的明白、真的觉悟,他晓得那是恶道。起心动念与贪嗔痴相应,决定是造三恶道的业。你今天造恶道的因,哪有不受恶道之果?这个事实要懂得,所谓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一定要受恶报。他知道这是恶道,他自然就退步了。“求出此路”,一定要把恶的缘断掉。断恶修善,把恶的缘断掉,增长自己的善缘,增长自己的善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临命终时善的种子先成熟,你就能够往生善道。一切善因当中佛告诉我们,念佛是第一善,尤其是念阿弥陀佛,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果报殊胜极了。这是个真正顿超的法门,所谓是横超三界,即生成佛,当生成就。他要是真正明白、真正觉悟,他就回头了,这也是证明,他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真的成熟了。

  实在说这种人不多,我们看多少学佛人、多少修行人,习气还是不断,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当中,都明显得看出来。他还是有贪嗔痴慢,并没有把念佛看作第一,念佛好摆在第二、第三,还是把名闻利养放在第一。他这一生有没有成就?太难太难了!很不容易成就。这就说明他念佛善根并不是很强,他恶习的力量非常非常强大,这一生当中也像过去生中一样,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还是去不了。真正去了,是彻底放下。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那些老太婆、老阿公,不要小看他们,他们不认识字,我们看他是无知,看他是很贫贱,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人瞧得他。往往这种人真的作佛去,他真的放下了,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他们念佛能成功,他们这一生作佛。我们自以为很聪明,自以为很能干,结果还要搞六道轮回,还要堕三恶道。所以修道老实是最可贵,我们的麻烦就是不老实,想退步没有完全退出,想出六道轮回,依旧舍不得这个地方,对这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留恋。

  正因为是这么一个因素,所以佛才教修行人,教诫弟子以苦为师,这个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过的是很苦的日子,对这世间就没有留恋了。这也说明富贵学道难,你在这里面有乐、有享受,有乐、有享受你就有留恋,你就放不下,你的出离就非常非常困难。所以佛讲的那些话,你细细去想有道理。叫我们真正放下贪嗔痴,自己怎么样?要虐待自己几分;那是一个明白人,是个觉悟的人。我们看李木源居士是个很好的榜样,他常常挨饿,我们大家都看到的,他为什么?我要虐待自己。身体不好,不好我就不吃饭,他也不看医生,他也不吃药。常常生活在苦难当中,对人世间没有留恋,正确的。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一天吃一餐,他那个饮食我们别人看到之后,这个饮食怎么能吃?他过的是这个日子,几十年如一日。他自己烧饭,他的锅跟碗就是一个,带一个把子的小锅。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吃的东西菜很少几片菜叶,过著那个苦生活。诸位如果有机会到台中,他纪念馆里面去看看陈列的,他这些遗物摆在里面。衣服都是补补丁,补很多个补丁,他穿破衣服。谁给他补?他自己补。别人决定不会给他补,他要拿破衣服叫别人补,别人马上丢到垃圾埇,给他买新衣服。自己补,人家有送他的新衣服,新衣服马上就供养别人送人,他修福。日常用物是非常节俭,一点都不浪费。菩萨现身说法。我们在此地,看到李木源居士也是这一流人物。他自己多么节俭,为大众非常大方,念念利益众生。这是我们要警惕的、要警觉到的,苦一点好。戒经里头常说,‘比丘常带三分病’,什么病?不是叫你装病,三分病就是吃不饱、穿不暖,是教你这个。时时刻刻警惕世间苦,知道苦才有出离之心,你不晓得苦,出离忘掉了。再看下面经文: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

  这是难得遇到善知识,遇到一个好人,好人教导你、帮助你,这就是“提携接手”,伸出援手来拉你一把,把你从恶道里面拉出来。恶道,心恶、口恶、行恶,这就是恶道,你在造作恶道业,将来堕三恶道。已经要堕到三恶道,提携接手是非常困难,所以佛度众生为什么特别重视人道?人道是你将要堕还没有堕落,你在地狱门口还没进去,这时候拉你回来容易,进去之后不容易了,拉不出来。所以这时候如果劝导你,你听清楚明白觉悟了,马上回头,回头是岸。提携接手引出都是大乘经典,大乘经典要常常读诵,要常常讲解讨论,提醒大众断恶修善,依教奉行,这样你才回头。回头之后你决定是达到好道,好道是佛道、是菩萨道,这是真正的好道。你能够得到永恒的安乐,现前心安身安,身心安稳,身心安稳就法喜充满,你现前所得到的。这是说这个人回头觉悟了。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这叫他回头,看到他回头了,再警策他、警告他,从今以后不可以再犯,一定要严持戒律。我们戒律不说得很高,很高没有用做不到,最低的、最起码的五戒十善。《观经》里面告诉我们的净业三福,最低限度‘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最低限度。这是你离恶道,再修好道,那就‘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乃至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行菩萨道。从恶道里面回过头来转到菩萨道,这就是好道,这样你就能得乐。要时时刻刻记住菩萨的警惕,决定不能再走回头路。“此路入者”这是讲三恶道,这个道路你要是进去,你出来就难了。“复损性命”,性命是指法身慧命,严重伤害法身慧命。这个人得到佛菩萨的教诲,觉悟之后对于佛菩萨也非常感激、也非常尊重,真能依教奉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