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地藏经讲义第四十二卷-4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1 浏览量:282
所以我勉励念佛堂这些护法,念佛堂所有这些护法的人,把每一个念佛的人看作自己父母,看作诸佛如来。你用这种心情,来服务弥陀村,来照顾念佛堂,你才感动得一切诸佛护念,经上所讲的诸天的天王、天神都来拥护。什么道理?真诚心感应。这跟一般退休、养老院不一样。今天在这个社会上,你儿女未必能孝顺你,未必能尊敬,你参加新加坡居士林的弥陀村、念佛堂,每一个人把你看作父母,把你看作如来。这个道场为什么会这么兴旺?你们在这边念几天佛,你会感受到这个地方气氛跟其他所有道场不一样,人心不一样,他们看待你们心情不相同,这是其他道场没有的。这个道场人为什么能做到?天天听经,天天闻法,我们天天讲解,天天劝告,渐渐他们觉悟明白,念头转过来了。我们以孝顺心、以恭敬心来对待一切众生,不仅仅是念佛堂,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以孝顺心、恭敬心来对待。心转变了,思想转变、见解转变,这就是转凡成圣。

  所以建个道场不难,现在大家都有这个财力,难在到哪里去找这么多孝子贤孙,你到哪里去找?孝子贤孙是谁?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才是真正的孝子贤孙,这个不容易找到。有这些人护念、有这些人拥护,拥护就是护法,这个道场才殊胜,这个道场才能成就人,一生当中往生不退作佛,所以这个道场希有就在此地,难逢也在此地。有道场,没有人来作详细的说明,深入的讲解,不行,不能相应。这个工作就要靠你们这些出家发心学教的同学们,你们要发心担负起这个使命。这一切大众,怎样与经教相应,怎样与诸佛如来相应,要靠你们认真努力讲解劝化。请看底下这段经文:

  【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一共是十六句,三十二种毫光。这一段注解里面说得很详细,毫光顶门上放出来,毫是指什么?白毫。佛的顶门眉中间有两根白毫,白毫三十二相之一,我们常常念赞佛偈‘白毫宛转五须弥’,佛的报身很大,他这两根白毫是盘旋在一起,在眉间好像一个珠子一样,其实它不是珠子,两根白毫盘转在一起,佛常常白毫放光。注解里面讲‘毫相是一,即用之体。光色不同,即体之用’,这说明十六句是一桩事情,‘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三十二句,注解里面它也是分三十二句来讲,三十二就是一,毫相光,‘多即是一’,毫光里面有种种颜色,各不相同,‘一即是多’;说一是讲体,说多是说作用,体虽然是一,作用不同。在此地,青莲法师注解,他引用《法华文句》,用五色来比喻五道,青色譬如地狱因果,黄色比喻饿鬼因果,赤色表畜生因果,白色表人天因果。这里面分大色、小色,小色像这是比喻二乘,大的色像这是比喻菩萨;后头还有,短的色像譬如别教菩萨,长的色像譬如佛的因果,佛的因果就是圆教的菩萨。

  ‘诸文开合随意’,经文的讲解可以意会,没有一定的说法,就像《华严经》里面表法的意思完全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著你自己的见地,你看得深,你解得就深,你看得广,你说得就广,可是深广还要契机,因为在讲台上讲经说法不是自受用,是为了利他,一定要观察听众的根机,他能接受多少,你就讲多少。如果只随自己的境界去讲,听众未必能接受,他不能接受,这就是说法不契机,契机契理这才是如来说、菩萨说,我们应当要学习。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契理不契机,这不是佛说;对于这种现象,佛讲得好,闲话,闲言语,契理不契机。不能说你错,但是听众听了不懂,不能领会,一点好处都得不到;闲言语,要说得不好听就是废话。如果契机不契理,佛说那是魔说。佛菩萨说法可贵之处契机契理,契理与性德相应,契机是适合听众的程度,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天台家表法这个意思,末后有两句说得很好,‘此由法华九界同归,三乘咸会’,这两句话说得好。九界是指九法界,三乘是讲菩萨、声闻、缘觉,也有人讲五乘,五乘再加上人、天,像净土里面所说的‘五乘契入报土’,非常不可思议的境界。

  下面这是第一个“白毫相光”,第一说白色,白色是本色,这个说法随顺众生说,众生都认为白色是本色,佛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也说白色是本色。为什么?只有白的它可以能接受所有的颜色,一张白纸你要去画画,你会画得很舒服,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如果是彩色的纸给你画画,你就觉得很困难。红色的纸不能接受红色,一定要跟它不同的颜色才能显示出来,蓝色的纸不能接受蓝色,唯有白色的纸可以接受任何的色彩,所以用它来表本色。佛白毫在两道眉的中间,此地它有表法的意思,在注解里面第六行,‘《大论》云’,《大论》是指《大智度论》,《大智度论》里头有这么说法,‘白毫眉间峙,白光踰琉璃’,第一句说白毫的位置,在两个眉的当中,它放光的时候超过琉璃。下面意思就很重要,‘在因行布施时,适可前人意,起自在业因缘’,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如来相好里面白毫相是怎么修来?修布施。布施什么?很适合受布施人的意思;换句话说,你的布施正是他的需要,这种因行能感得白毫的果报。

  ‘起自在业因缘’,这句话说得好,佛得大自在,我们今天为什么得不到自在?我们也修布施,结果布施怎么样?未见得如人之意。或者是你修布施,你发心很勉强,发心当中有疑虑。譬如救灾,我们眼看大陆这些灾难,这一次空前的水灾,许多人想布施,布施又怀疑:我这个布施的钱能不能到达灾民手上?会不会给中间人剥削去?疑虑重重,不敢布施,想布施又不敢布施,你怎么会得自在?类似这种情形太多太多,知道这个好事想做又不敢做,修布施的时候想得太多,考虑太多,你得的果报就不如意。佛在普通经上讲,财布施得财富,你赚钱赚得不如意,赚得很辛苦,那就是你修财布施的时候不如理,你布施得不痛快,布施很辛苦,将来你得的果报也很痛苦,也不自在,就这个道理。佛的白毫相,那是布施得很自在,布施得适合人意,才成就这个相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