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经里面虽然说有四土三辈九品,我们明白不要在意,对于这些事情明了是智慧,不起分别执著那是你的功夫,如果你斤斤执著这些,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低,你的烦恼习气还是很重。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绝不把它放在心上,对它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你的心多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你往生的品位就高,道理在此地。何况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特殊修学环境,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一切诸佛刹土在事相上确实是不平等,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凡圣同居土的菩萨,跟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在一起听经,这确实我们在经上没有见过,他方世界没这种情况,这是显示西方极乐世界的平等。虽有四土,四土合在一起,里面没有隔碍,没有间隔也没有障碍,四土在一起,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诸佛所谓难信之法。
我们讲到这些地方,常常用一个浅近的比喻让大家去体会,就好比我们在学校上课一样,一般的学校不同年级一定分开来上课,一年级在一个教室,二年级在另外一个教室,三年级又在另外一个教室,不相同。极乐世界情形很特殊,幼稚园、小学跟博士班在一个讲堂上课,就像这种情形一样,很特别没听说过,各个不同程度都在一起上课,这叫平等法界;我们一般学校,大学跟中学绝不在一起,中学跟小学也不在一起,不平等,它是平等的。虽是平等,个人程度确实不一样,譬如说都在一起上课,一个教室,实报土的菩萨看阿弥陀佛报身,凡圣同居土看阿弥陀佛应身,不一样,看佛的相好光明也不相同,但是在一起;佛并没说现两个相,佛是一个相,个人看法感受不相同,但是决定在一起,这是不可思议境界。所以诸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很有道理,劝我们念阿弥陀佛爱护到极处,这才是真正的究竟法,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才是真正的圆满。请看下面经文:
【地藏。】
这是又叫著地藏菩萨。凡是叫名字决定有很重要的开示,叫名字特别提醒他。
【是南阎浮提众生。】
“南阎浮提”就是指我们地球,佛在这个地区出现,对这个地区的众生特别的关切。
【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
这六句话,佛把我们世界这些众生的病根诊断出来,这是我们的病根,我们要知道。“志性无定”,这一句尤其是重要,‘志’可以说他的愿望,‘性’可以称作为性格,‘无定’是变化太大,实在说念念都不同,佛菩萨遇到这个众生也难度;志性无定就是心思散乱,我们一般人说这个人没有主意、没有主宰。而且“习恶者多”,‘习’是习性,习性恶多善少,我们在儒书里面看到,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这两个人都是贤人。人的性到底是善、是恶?佛法里面讲恶多善少。圣人讲法比他们的确是高明一点,孔老夫子讲法跟他们不一样,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说讲的性是讲真性,真性一切众生是一样,没有差别,真心本性,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所以孟子跟荀子讲的性不是真如本性,是讲习性,习性我们今天讲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性不是这一生养成,生生世世,所以烦恼佛家讲有‘俱生烦恼’,你生下来就带来的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是你过去生中的习气,这就叫习性。
习性决定是恶多善少,诸位读过《百法明门论》,百法里面跟我们讲烦恼,烦恼心所有二十六个,给我们讲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你看谁多?十一个善心所,二十六个恶心所,恶多善少,何况恶的力量强大,善的力量薄弱,所以一般人遇到善法,“纵发善心,须臾即退”,很难保住;遇到恶法,他“念念增长”,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遇到善法,善心所太少,力量薄弱,不容易保住;为什么恶法他会增长?恶心所太多,力量强大。由此可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好!也来听经、也来念佛,可是不多久又听说他去学外道,学其他法门,什么原因?道理就在此地。虽然有机会接触到善法,他的善根薄弱,不能够维系长久,一定会退转。我们看到这个现象,知道这个现象是正常,如果接触善法他不退转,那是很不寻常,真正是千万人当中难得有那么一、两个,他能不退转。遇到恶缘他不会增长,遇到善缘他会增长,我们就晓得这种人善根深厚,这种人在一生当中,我们能够想像得到他决定成就。
所以这六句话,世尊对阎浮提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做一个总的诊断。我们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性,真正要学法藏菩萨,我们要‘住真实慧’,‘住真实慧’志性就定,如果不住真实慧,志性怎么能够定?所以一般人见异思迁,无足怪也!他志性不定。唯有住真实慧,真正懂得如教修行,决定远离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才能保住这一生决定成就。世法能影响人、能诱惑人,我们要清楚、要明了,要看清楚真妄虚实、善恶是非利害,样样都能辨别清楚,自己就明了我们应当走哪一条走。
最近李木源居士,这是真正的菩萨,不是普通人,发心要办佛学院,好事情。如果这个佛学院要受世间这些法律框架的限制,我们要符合法律条文去做,诸位想想你能不能超越三界?能不能在经典上悟入?很难!世法的教学跟佛法教学完全不一样,世法教学的目的是教你获得技能,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相同。世间法是叫你学,广学多闻,佛法的教学是叫你定,它是道,连老子也懂得这个原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以它不是同一桩事情,佛法是道,世法是学。学这是愈多愈好,增长你的常识,所谓学识,你要广学多闻;佛法修道,道要一门深入,你才能得定,才能开慧。佛法自古以来,没有听说办佛学院,甚至于办个佛学班都没有。佛学院、佛学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朝末年才有,欧阳竟无办内学院,厦门办闽南佛学院,太虚大师办武汉佛学院,清末民初才有,以前没有听说过。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没有开佛学班,也没有办佛学院,天天在教学。从前教学方式很像我们中国古代的私塾,虽然没有今天学校这种组织,可是代代都出贤人,高僧大德每一个时代地区都很多,佛学院开办之后,从佛学院里面出来的高僧大德就少,远远不如古时候。过去有一年我在香港讲经遇到演培法师,我们也很少见面,他到香港去参访,香港那边法师接待他,陪他一同去旅游,包了一个巴士,那一天我正好碰上,我也就参加。车上有不少是他的学生,演培法师很感慨的对我说,讲佛学院,他说真正现在在各地讲经说法的法师,都不是佛学院出身,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内。我们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不是学校正规教育,我学哲学也等于说私塾教育,不是在学校哲学系里面读的。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在他家里,每一个星期天给我上两个小时课,学生只有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们这样学出来。学佛法也是如此,最初三年我亲近章嘉大师,也是每一个星期两个小时,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接受章嘉大师三年的教导,以这个基础以后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讲经说法。
所以佛法的教学是个特殊的教育,它的方法跟世间不一样,目标也不相同,效果当然也不一样,它所求的是智慧德能,性德的流露,依照佛法经典里面来讲,它修学的课程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学是教给我们如何处事待人接物,慧学就是教我们看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定学就是教我们放下,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心,所以这个教育我们能得到真实的受用,确确实实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世尊一生以这个理念、这个宗旨教导学生,以后世世代代高僧大德都禀承佛的教诲,不违背这个宗旨,流布佛法,教化众生,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在这个时代怎样能够融合世间教学的规则,又不违背佛陀教学的宗旨,这个佛学院才是尽善尽美,而不至于走向佛学,走向佛学我们失败,那是把佛法当作世间学术来研究,得不到它的实用。我们要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学佛会成佛,佛学不能解决问题,学佛才能解决问题。底下世尊接著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