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传心法要(摘要)-2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3 浏览量:274
真诚从哪里修起?从不自欺、不妄语修起。今天全世界,连法律都讲求要有隐私权,你就晓得世间人,没有出离六道的意念,不但不想出离六道,连出离欲界的念头都没有。为什么呢?他有私心啊!私心重,强烈地执著五欲六尘,生色界天都没有份。色界天人的心比我们清净太多了,没有那么浓厚的欲望。你参禅为什么不能得定呢?欲太浓了。因为坚固的执著,所以他修定也不能生初禅天。因此你就晓得隐私权的害处有多大!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哪一样不能公开?有什么秘密要瞒人呢?有不能告人的事,都不是好事。好事哪有不能告人的?所以你要问学佛从哪里学起?修行从哪里修起?就从这个地方。你还有不可告人的事,你在佛法里还能有成就吗?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念佛不能往生,参禅也不能得定,更不要说开悟了,研教也不能开解,修“道”你没有份啊!只是跟佛法结个善缘,种一点善根而已,要到哪一生才成就呢?远之远矣!这一生没指望啊!我们要想在这一生成就,就要把虚伪、作假的毛病习气连根拔除,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诚,我们从这里做起。首先要记住:不怕吃亏,不怕上当。实际上,你绝不吃亏、绝不上当。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的心快乐啊!真正得大自在!你没有烦恼,然后你才能作一个真正正常的人。世间人不正常,因为不真、不诚就是不正常。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句,都是讲心,也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后面这四句是它的起用,从体起用,用也就是享受、作用。接连的三句,就是《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提出修行的总纲领,就是:清净、平等、觉。而经题前半段,“无量寿庄严”那是果报。所以这个经题有因有果。无量用一个“寿”字作代表,不仅仅是无量寿命,还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样样都是无量,世出世间哪一个人能相比呢?“庄严”则是指美好到了极处。那么这个果报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是理想的?还是夸张的?给诸位说皆不是,性德本来如是。自性里面的德能嘛!本来就是这样。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人工造的,你们念《华严经》,应该明白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也不是人工造的,是性德自然变现的。《无量寿经》你们都念过,经里的八个自然,那里头的味道无有穷尽啦!古人常讲“本有家珍”,那是本有,不是从外来的。华藏世界的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人人都有,我们还不能说人人都有份,而是人人都具足啊!有份,这个话说得不妥当,是本来具足,本来就是。我们今天变成穷光蛋,穷苦到这个程度,为什么?就是我们的真诚心没有了!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不正常了、迷了,所以本有的德能也改变了,真正是依报随着正报转。佛教我们修清净、平等、觉,你就能恢复无量寿庄严。世间一般人没有这个福分,没有这个“机会”,佛法讲缘,无缘啊!现在一般人讲没有机会,遇不到佛法,遇到佛法是大善根、大因缘!遇不到佛法,不能明白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无量庄严,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一般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恢复自性,这真正叫可怜悯者!

  真诚心的表现就是清净,清净心是真心,是诚心。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 这个说法好!你有一个念头,已经不诚了。有念都是妄念啊!佛法注重在修定,定就是清净心,清净心里没有一个杂念。中国儒家过去非常重视修身的功夫,他也讲定,但是佛法讲定,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更具体。定就是清净心,要懂得修清净心。从清净心来说,决定不为一切境缘所染污,“境”是指物质环境,“缘”是指人事环境。什么叫染污呢?你在这个环境里,动了心,起了念,六根接触境界的时候,心里起了贪嗔痴慢的念头,你的心就被污染,就不清净了。一被污染,你的心就不诚、不真了,真心、诚心本来是清净的。我们通常讲真诚,有些人说:我是真心的,我是诚心的,我想骂就骂,想打就打。他以为这就是直心,这就是真心,其实意思全错会了。什么叫真诚呢?清净是真诚。你想想:你的心清不清净?还被不被外面的境界污染?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还会不会动念头?还会动念头,就是凡夫不是圣人,功夫差远了,还要认真努力!

  平等心是真诚心。平等是没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分别就有高下,哪来的平等呢?从形象上来看,佛法说有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众生,这个不平等。可是,佛教我们生佛平等,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从理上讲,当然是平等的,十法界都是自性变现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从事上讲平等不平等呢?事上讲还是平等。事上的平等,只有佛与大菩萨见到,我们凡夫见不到。凡夫为什么见不到呢?凡夫着相,一着相你就见不到,凡夫在相上分别,虚妄分别啊!诸佛菩萨何以见得到呢?因为诸佛菩萨不着相。

  譬如我们世间人,看得最贵重的是金刚钻,小小一粒价值就很高。如果把一个玻璃珠跟金刚钻放在一起,谁的眼睛看是平等呢?那些还不会走路的小朋友、婴儿,他的眼睛里是平等的。为什么他平等呢?他没有分别心,他看两个都一样,都好看!都好玩!成年人的心就有分别了:哎哟!这是金刚钻,那是玻璃珠。它的价值就不平等了。由此可知,不平等是从妄心里面产生的。你再仔细观察那些婴儿,你给他一块糖,他吃,他自己拉的大便,他也吃,都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他都吃呢?他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平等的。所以佛门菩萨行里,有一个方法叫婴儿行,就是叫你学婴儿啊!婴儿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天真烂漫,你从这些细微的地方去观察。诸佛菩萨没有分别心,虽有十法界这些现象存在,对他而言十法界是平等的。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差别里有平等观,平等里面有差别观,差别、平等是一不是二,这是入了不二法门。你能入不二法门,那你就是法身大士了,就是一真法界里的菩萨。入一真法界就超越十法界了,真正的功夫是在这里,这是真功夫、真修行啊!所以诸位读《华严经》五十三参,你看看这五十三位善友,从他们的行迹上看,几乎看不到,几乎跟世间人没什么两样,功夫全用在内心里,就像经上讲的:从外面看好像没什么,都是心里面在用功!心里面用什么功呢?用清净的功夫、平等的功夫,这叫真精进啊!无量法门就展现在我们眼前,无量法门就围绕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起心动念都是,这叫修学大乘,这才是修行人啊!真诚心,决定是清净、平等、正觉。从清净、平等、觉里面一定生起大慈悲心,这个慈悲心的生起,是自然的,法尔如是,自然而然啊!对人、对事、对物一切如是。看到东西摆得不正,你把它扶正,这是慈悲,不需要人教,不需要人提示。看到椅子不正,很自然就把它扶正,这是对物的慈悲;对事的慈悲,就是认真负责去做;对人的慈悲,是真诚的关怀与爱护。这些都是出于自性,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一丝毫的勉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