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说过两句话很有道理:“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 一个人穷困无立锥之地,没钱穿衣吃饭,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喊我的天啊!有时候不小心受了伤,或是给人打伤,痛极了,哎呀我的妈,自然呼叫出来。人一到紧急危难的关头,这一念强烈的寻求依靠之心,正是我们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本,要以这样的心境来念,才是真正的念佛。此时,念佛不一定有“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直到严重危急时,阿弥陀佛一字一句没有了,只剩挂着阿弥陀佛这一念,一个佛的观念深深印在心里,作为依靠。若是临命终时,就以这么一念,决定往生西方,莲花化生。我们念佛,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全然想以凶猛地念阿弥陀佛佛号,求得一心不乱,那永远也没办法达到,因为你是用散乱心在念佛,一字一声,一句一句,皆是生灭法,生灭法便是散乱。再说,我们以十声念佛法为例,你手中拿着念珠,念呀念,是否能在十声之内,中间插不进来别的妄想?不可能,即使你察觉不出有别的妄想,心里还在数,还是散乱。若说只以手中念佛珠的滑动来帮忙计算,一颗一颗数至十颗,这中间五句也好,四句也好,一句一句,一字一字之间,没有其它念头冒出来,这才算有点苗头。然后,又由第十声开始,倒推念珠,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如此,一来一往,类似数息观的修法,久而久之,练到其它杂念不生,只有清清楚楚的佛号。那么,你说这就是一心不乱了吗?不是。因为你尽管只用佛珠,不注意数字,但是一圈念完又一圈,你全晓得,还是有数的观念。况且,手在动,身体在动,也是念,身体的感觉还是念,念包括了身心两方面的活动。真正念到一心不乱,那完全只剩一句佛号,其它什么身体感觉都没有,忘掉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南怀瑾老师)
◎我经常告诉许多朋友,求生不易,求死也难。“千古艰难唯一死”,谈什么学佛做功夫,念佛打坐,多了不起,别吹牛了!生时没有痛苦烦恼,快快乐乐,穷也穷得心安理得,死时不拖累自己,不麻烦别人,这已是世上第一等人。我看到许多财势两全的人,躺在医院两三个月,吊个氧气筒,颠颠倒倒,半死不活,苦了自己,也累了别人,至少朋友得来来回回,多跑几次医院探望。其实,看也死,不看也死,但是又不能不看,不是做给死人看,是做给活人看哪!这就痛苦了,对不对?我讲的是实在话。所以,我如生病不希望别人来看我,别人生病即使去看他,也不多留恋:一到医院,看看好了一点,那么,再见吧,自己好好保重;若是不行了,还得赶快回去准备挽联。生命就是这样,要放下、看开,因此,念佛不可有任何挂虑。所以,念佛念到一念清净,身心俱忘,不要怕,继续定在此种境界,愈定功夫愈纯熟,念念清净,念念你在佛心中,佛也念念在你心中,久而久之,无相的无量净光自然现前。(南怀瑾老师)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想,是意识。我们作意去想,想佛的相好光明,想佛的无量功德,想佛的依正庄严。譬如说,我们平常读经,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想经里面的境界,这都属于忆佛。为什么要常常想呢?因为你不想佛的境界,你就会胡思乱想,你这个头脑决定止不住的。换一句话说,你想其它的,你是想六道轮回,你在造六道轮回的业,我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是在修净业,那个感应果报完全不相同。这个方法就是忆佛。念佛,就是心里面真的有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不去想他也有,一到时候,这佛就冒出来了。念是会意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你现前的心,现前一念心中忆佛,这个叫念佛,不一定挂在口上。念的第二解释,就是口念,也叫做念佛,持名念佛,用持名的方法。持名是念佛的初阶段,初期。念久了,不念,心里头真有了,那是你念佛的功夫深了,所谓功夫成片了。一切时,一切处,不念佛,佛也在你心中,所以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净空法师)
◎实在说,修福,念佛是修最大的福报。人在临命终这一刹那,这是与来生祸福关键的时刻,那么真正有福报的人,他临终的时候可以不生病,预知时至。你看有很多站着走的,坐着走的,你看他走得多么自在。这一些事实,我们在这几年看得很多,这不是假的。他们为什么能够,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关键就在他们的心清净,万缘都放下了。我们为什么不行呢?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麻烦在此地。……问题的结症,就在你如不如法?经典上讲的是道理、方法,你跟它相不相应?你要相应了,你就能做到。……万缘放下,身心清净,感应不可思议!(净空法师)
◎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他那个同学生活非常困苦,学一个“锅漏匠”的手艺。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他能把它补起来再用。他就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于是就找。找到谛闲法师,在寺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 法师问:“为什么?” “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 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 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老和尚考虑他年岁太大了,在当时,四、五十岁就是老人,体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念经也念不来,这样,住在寺院里,让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里有多难过啊!学讲经吧!他不识字。于是,老和尚就拒绝他。结果他就硬赖着:“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 老和尚就说:“这样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 他说:“这没问题,我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统统听,统统接受。” 老和尚就说:“这很好!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寺里。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再说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破庙、废庙没人住,就找一个小庙住下来。”老法师在附近,找几个护法、信徒每一个月给他送一点钱、送一点米,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个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给他洗衣服,并烧中午、晚上两餐饭;然后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交代他:“你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有好处。” 这个人没有读书,但是听话、老实,他就死心塌地念这六字圣号,他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个庙里,三年都没有出门,一句佛号,一点也不杂,这就叫精进。有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他的亲戚朋友。晚饭吃完,就跟那位烧饭的老太太说:“明天你不用替我烧饭了。” 这老太太心想:师父三年都没有出门,今天看朋友,大概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给他烧饭。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庙里去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那是个破庙,庙门都是不关的,到庙里,喊师父,没人应,就再去找一找。看见师父站在寮房里,面对着窗户,手拿着念珠。叫喊,他不回应;走到他面前,才知道,他死了!站着死的,念佛往生了。这时老太太吓了一跳,她从来没有看见人死是站着的,于是赶紧报告那几位护法。这些护法一瞧,也不晓得怎么办,就派人到观宗寺报告谛闲法师。那时候没有车,请人去报信,来回需三天。你看他,站着往生,还要站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谛老看了之后,非常赞叹说:“你没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啦!” 一句阿弥陀佛,就叫专精,不夹杂、不间断,是成功的关键。(净空法师)
◎这一句佛号,念到功夫得力,念到相应,念到如法,冥冥当中,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诸佛加持,你的身心境界,都在那里起变化。明显的变化,那是显加,你觉察出来了。冥冥当中加持,你没有觉察,没有觉察,佛的加持,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你也得到。你的环境,生活环境会改变,你的体质也会改变。健康长寿,说实在话,看你有没有需要,如果不需要,这个世间没有什么缘分,住在这儿没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早到西方世界去成佛呢?还有什么好耽误的呢?如果有必要,必要的是弘法利生,这样殊胜的法门,我还需要时间介绍给广大群众,那这就需要。所以往生,真的是得到自在了,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天,也不碍事,想立刻就走,行,这个叫了生死,生死自在。不是做不到,人人都做得到,就是你肯不肯做。(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