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净土篇——般若篇15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4 浏览量:286

 ◎在念佛堂里,一定是结弥陀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个大指拇指连接起来,这是弥陀印。手印就是手语,是表法的。(净空法师)

  ◎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功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则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念,或立念。昏沉去,当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印光大师)

  ◎念佛记数,只取其心归于一,不许又记百记千。汝所立之法虽好,恐久则心力不堪,或致受病。(印光大师)

  ◎一心念佛,即是正念真如之大者。不预外事,纵有不容推脱者,当平心和气,审慎度量,即是察言观色之大者。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印光大师)

  ◎印祖晚年被礼请到苏州灵岩山,祖师赞叹:“此道场是天造地设,浑然天成的好道场”,起到现今,也得走路上去,并无工具直达。祖师重兴灵岩山的道场,极力提倡念佛法门,定下道场的规矩: 一、住持无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 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五、不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度徒弟。 五条有一条违者,立即出院。这是祖师在民国二十二年在灵岩山订下的规矩,用大理石刻下来,还请县政府盖章,镶在灵岩山大殿外的墙壁上。

  ◎从前善导大师,教我们念佛三个要诀:“身专礼阿弥陀佛,口专称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如是专修,万修万人去,没有会遗漏的。相反的,若是杂修,也就是念佛以外又参禅、又学教、又持咒、又拜忏、又做法会,心不能专注,大师说这种修法,一万人中难得有二、三人往生。(净空法师)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中,提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经训,可见专修的重要。至于“专”,前面说过,就是身口意全部摄在阿弥陀佛的境界上。而发菩提心呢?蕅益大师在要解中告诉我们说:“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因为“无上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而求生西方净土,就是“一生成佛”,也是名符其实的“即身成佛”。可以说,西方净土所成的是圆教“无上正等正觉”,可见蕅益大师的话恰到好处,一丝毫都没有疑惑。(净空法师)

  ◎从前的人、社会比我们现在单纯太多了,还得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现在我们身在这个花花世界,要加十倍的功力。你看,染污超过十倍,我们时间也要拖长十倍,从前五年,现在要五十年了,我跟大家讲的是真话。五十年?算了,不要学了,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广学多闻呢?见到阿弥陀佛再说,在我们娑婆世界我不学了。所以我只修前二愿,我要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作后二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安全保险啊,这不会错误。后头二愿现在学,一定把你念佛的功夫障碍掉,要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上上根人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什么经都不要看,要不要懂?不要懂。我心定下来,相信就行了,这一句佛号就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上上根人!比这次一等的,再念念《无量寿经》,念念《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五经,这是次一等的人。再次一等的人就再多念一点,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净宗经典,念个几十部,这是第三等人。如果觉得这个还不够,还要念念《金刚经》、《地藏经》,那往生没指望了,太杂太多了。佛法讲精纯不杂,我这头脑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不生第二个念头,这种人决定往生。分别、执著、妄想里绝对得不到真实法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净空法师)

  ◎我们以念佛为主,讲经为辅助,这个道场解行并重。讲经的目的是坚定信心、愿心,你若有真信切愿,就不必听经了,真正的功夫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过去祖师道场没有讲经,只有念佛,现在因为大家对于佛教认识不清楚,对于净宗不能了解,信愿不是真实的,不够踏实,因此每天两个小时讲经,是为了让大家认识佛法、认识大乘、认识净土,认识得愈深、愈真切,信心、愿心就愈强烈。所以,讲经是接引,念佛是真干。(净空法师)

  ◎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向来所念的佛号置之不顾,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何不想一想:《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寿命无量”,我们念佛得生净土,无量寿命,何况人间百年寿命呢!又《观无量寿经》中说“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于念念中,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目前的罪垢和厄难有何不能消除吗?又《无量寿经》中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无央即无边),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以智慧光明照触其身,何况普通的聪明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能治一切疾病,但如果三心二意,不肯信服,那么纵有神圣善巧的本领,对你也无能为力。(莲池大师)

  ◎一门深入的智慧比广学多闻的人,高明很多!文殊菩萨到最后还是要念佛求生净土,还是要向大势至菩萨看齐。所以,夹杂是严重的障碍,我们今天修持很难成就,就是心里夹杂。不但夹杂许多佛法,还夹杂着世间五欲六尘,成就当然难。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念佛人听说《金刚经》不错,也想念念,《普门品》也不错,《药师经》也不错,以为不念《药师经》,生病没人治,每一尊佛菩萨都想拜,每一部经都想念,这就是夹杂。功夫不纯,很难得清净心,修一样,就容易,夹杂决定要不得,这就是“法忍”。(净空法师)

  ◎回家念佛,不杂余修。不能凭自己的兴趣,随自己的高兴,有时念念佛,有时诵诵经,有时拜拜忏,有时又持持咒。这样没有用,自己搞乱自己,自己找自己的麻烦,这样是不会见效果的,一定要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智谕法师)

  ◎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通佛力、成就往生的目标,却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净业行人的首要目标是成就往生,能否往生,往生的品位如何,与念佛人的诚敬专精之程度密切相关。经典昭示:阿弥陀佛“十念必生愿”的前提是“至心信乐”。至心即至诚心,至诚心即是不与万法为侣的妙明真心。印光大师临往生前对弟子们的最后开示:“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带业往生。” 阿弥陀佛大愿接引众生,是他的至诚,吾人念佛求生净土,是我的至诚,二诚相感,如磁吸针,岂有不任运往生之理?诚的外显即是敬。对土木金彩等佛像视作真佛,读诵佛经祖语,宜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对念佛行人作菩萨想,作未来诸佛想。以恭敬心对待三宝,以恭敬心待人接物,以恭敬心持佛名号,常恒如是,业障日消,慧光日益。老实念佛乃净宗心要,老实念佛的本质内涵即是诚敬,诚敬实为成就往生、超凡入圣之极妙秘诀,净业行人应恒常提撕,拳拳服膺。世出世法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专精,专者用志不分,精者纯而不杂。念佛行门贵在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佛功夫深浅与专精密切相关。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表明万法归一,契入性海,便可获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杜绝一切利欲的引诱,身心专精于一个目标,就能获得以一当十的利益;如果夜以继日地专之又专,就能获得以一当万的利益。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就是教导我们不间断不夹杂地直尔念去,心的势能增大到极限,豁破无明,现生顿证念佛三昧,心力弱的,亦可稳操生西方净土的胜券。念佛贵在专精,净业祖师大德对此多有开示。善导大师宏阐净土,不尚玄妙,教人专修净业,即身业专礼阿弥陀佛,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念阿弥陀佛,如是往生西方净土,万不漏一,而杂修净业,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印光大师赞叹善导大师所示专杂二修的法语:“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专精办道,首须遮除杂缘。莲池大师曾略开七事,作为自警之约: 一不得蓄资财,造房屋,买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经像等传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恋,一心正念。 二不得作种种非紧要福缘事,始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权置万行门,一心正念。 三不得于好色好味等起贪爱心,不得于恶色恶味起嗔恼心,于恶言讥毁我者、骂辱我者、种种拂逆我者起嗔恼心,乃至过去未来事,或顺或违,皆悉摒绝,坚壁固守,一心正念。 四不得吟诗作文,书写真草,题帖对联,修饰尺牍,泛览外书,议论他人得失长短,乃至教凭臆见而高心著述,禅未悟彻而妄意拈评,缄口结舌,一心正念。 五不得交结亲朋,应赴请召,游山玩景,杂话闲谈,凡种种世谛中事,除理所当为,决不可已者,余悉休罢,一心正念。 六不得贪著放逸,恣纵睡眠,大事未明,捍劳忍苦,一心正念。 七不得与世人竟才竟能,争名争势,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诳称知识,妄自尊高,唯应执卑守愚,终身居学地,而自锻炼,常专常精,一心正念。 莲池大师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专精念佛的楷模。综上所述,诚敬是念佛的心态,专精是念佛的行持,净业行人应恒常自省,提撕警觉,俾令自己的念佛行持贯彻诚敬专精的原则。(大安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