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说对不对,即使自己对,人家偏说你不对,你也要忍受。凡事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安,烦恼即来。(广钦老和尚)
◎想到就念,不要执著我要怎样,不要说我要念多少声,我在念佛,我在做……而只应时时、事事把佛挂在嘴边,心心不离佛境界,把心安住在佛号上。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笑也在念佛,脚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是生死一辈子唯一要考虑的大事。(广钦老和尚)
◎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今天能够没出毛病,念佛而过,就要很满足,明天再来时,明天再说,不要去挂碍,故说不必想以后的事。(广钦老和尚)
◎诵经、看经、念佛、说话,这是一天当中所必经之过程。后者最好少说,前二者之时间最好不超过念佛,还是以念佛为主。不用多看经,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么事皆一句“阿弥陀佛”,要远离是非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无念)到西方。修行要眼装看不见,耳装听不到,老实念佛。不用多看书,只要多念佛,智慧一开,经藏自然在你心中。(广钦老和尚)
◎念佛要发长远心,不可间断,如同小溪的水,不管水流大小,总是潺潺不断流注大海。念佛就像这样,不管念多念少,都要持之有恒,天天念,一心念,念到阿弥陀佛的大誓愿海里,生西就有望。任何人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念佛还要有愿力,才能一心专注,摄心持名。(广钦老和尚)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赅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功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三万五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改变,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则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起贪嗔痴念,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着。珍重!(蕅益大师)(说明:参看“初入此门……”一段及其说明)
◎念佛怎么能够使一丝杂念没有呢?要求没有杂念必须在你念佛时要至诚恳切,不可飘飘忽忽悠悠荡荡,随声唱和,不入你自己的耳,不通过你自己的心,这样,不得受用。讲到此地,要告诫大家,念佛越久有一种危险,初念佛的没有这种毛病,为什么念佛久了反而有危险呢?这是因为成了老念佛的了。这老念佛的是怎么样的呢?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嘴里咕咕哝哝地总是念阿弥陀佛,可是心中无佛,佛中无心,完全把念佛当成一种形式。大家请想,你心中无佛,佛中无心,怎么能算念佛呢?初学念佛的就没有这个毛病,他们都有一股精进心、虔诚心,佛号一起,念佛心就随着而起。念久了,就容易流向这种“老念佛”的毛病了,所以大家不要变成了老念佛的。还有人和我说:“我办公,我上课,我做事,念佛真没有时间。” 你不要烦恼,念佛正须要忙中抽闲,抓紧时间去念。你不要看有些人天天无事悠悠荡荡,天天念佛,天天掐念珠,可是他心里不见得有佛。如果你时间宝贵,工作忙碌,抽一点时间偷闲念佛,那倒是至诚恳切真念佛了。真切念佛可以得到真实受用,而他清闲无事,有口无心地念佛,反而不得受用。抓紧时间念,并不等于紧张念佛,念佛时倒非常需要自然真切地念。(智谕法师)
◎我们念佛一定要认清这个念,是全心全意的想念,不只是口宣佛号便成。几十年来,我看过许多人念佛,有一次在一个地方主持一项活动,有位念佛的老太太念佛已达四十年之久,这种毅力真了不起。她在我面前走过,一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个不停,恰好旁边有个年轻的女同学,不大注意礼节,坐在那里两脚分开,不成规矩,很难看。这位老太太每次转到她跟前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声变了调,意思是提醒这位小姐将脚摆正一点,但是又表示自己没有中断念佛,而且也不是在骂人。你看看,这种念佛能得一心不乱吗?!遇到别人咳嗽,心里讨厌,口中就念阿弥陀佛,看到别人不合己意,也不喜欢地念阿弥陀佛,这算念个什么佛呢?你干脆骂人好了。所以我常说,我们中国人的念佛很有意思。有时候在街上看到一个人不小心跌倒了,旁人“哎呀、阿弥陀佛”那一声,意思是说摔得漂亮,你说这不是用阿弥陀佛在咒人吗?这样子的念佛有没有用?有用,但不是我们念佛为求一心不乱,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应效法的。(南怀瑾老师)
◎对治散乱的方法,以念佛最有效。自念自听,念得清,听得明,用出全身力气,将一句佛号看得稳、把得牢,像捧油钵走路一样,丝毫不敢松懈,不休不息,又如将军临阵,高举一声佛号,要与八万四千烦恼作殊死决战。一句如此,一心不乱,句句如此,一心不乱,一句净念,句句净念,要把(智谕法师)
句句净念打成一片,这样念佛,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决定往生无疑。如果大家名义上来打佛七,而妄想不歇,散心不除,纵然弥陀有怜悯心,也救不了你。我看见大家念佛时,有人不知不觉笑出来,那都是在乱打妄想。乱打妄想不老实念佛,决难往生,这不是佛不度你,只怪你自己不想去。应该想到地狱就在左右,牛头马面的铁叉,就在我们身边,恐怖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生嬉笑呢?
◎老实念佛,既不逞才能,又不求名利,最为难得。以老实二字,是生西方一条大路。又老实者,不于一句阿弥陀佛外,添一毫妄想也。(妙空大师)
◎一切言说相、名字相、境界相都不着,不着是智能,所以是智念。念佛不是智念,而是净念,是“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我们过去的念头是污染的、不清净的,用这句佛号把一切杂念、染念换过来,变成净念,所以,念佛法门称为“净”。念佛的秘诀就是一心称念,怎样得“一心”?第一、不怀疑;第二、不夹杂;第三、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净念。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净”就是不疑、不杂,“相继”就是不间断。“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治”是对治,把从前杂乱的念头改过来,改成纯一之念。所以念佛比修止观、修禅来的亲切、殊胜。(净空法师)
◎念佛者,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费力,默念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复昏沉,则不妨高声。久乱之心,一时难定,念佛心不清,不必忧,只要功夫深耳。字字句句当心念,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功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功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莲池大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