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篇——净土篇
《般若境缘集》校对修订版
◎现代人福报太大了,反而有障碍,成见太深,听得太多,看得太多、太杂、太乱。本来只有一个烦恼障,现在搞这么多成见,增长所知障,还能开悟,还会有成就吗?不可能,学得愈多,所知障愈重。所知障天天增加,知道的事愈多,烦恼也愈多。我们每天增长的是烦恼障、所知障。现代人因缘具足,可惜的是善根、福德不具足,所以成就反而不如古人。古人没有这么方便,接触不到,非常单纯、老实。有人一生就跟一位老师,《高僧传》、《语录》、《居士传》里有记载。一位老师领一条路,所以他的成就快速、容易,三、五年开悟,根性钝一点的,十年、二十年开悟。我们现在学佛,愈学愈糟,就错在“成见”太深。必须将成见“一扫而空”,让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六祖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我们什么时候达到“本来无一物”,就是法器。佛门讲“法器”,是指有资格接受如来大法的人。若心里有一物存在,不但老师无法教你,佛也无法教你。(净空法师)
◎怎么会有六道轮回的这个说法?实际上六道轮回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情。六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他的空间维次不相同。现在科学家知道,确确实实这个不同维次空间存在,而且在理论上讲是无限的,空间维次是无限的。确实被证明存在的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六道是怎么来的,就是空间维次是怎么来的?空间维次怎么来的现在科学家也没有说出来。他是讲空间维次,在佛法不讲空间,佛家讲“法界”,法界就是他们讲的不同空间维次。从哪里来的?佛说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是从这个地方产生的。(净空法师)
◎现代科学家已经明了没有物质存在,所谓物质只是波动的现象而已。佛法讲物质现象是从哪里来?由不觉心动而来。这是心波的现象,比电波、光波更微细,比电波传达的速度更快。电波与光波,一秒钟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而心的波动,一念即是尽虚空遍法界,确实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不可思议。现代科学家尚未发现心波,但已经知道物质是波动的现象。我们所见到的一切相,即是此波动的相续相,它确实是刹那生灭,生灭同时。(净空法师)
◎科学之研究始终没有离开分别执著,他们是由意识心中变现出来。意识心的功能很大,能缘虚空法界而缘不到真心,换言之,虚空法界的根源他们没有办法缘到。科学的理论用动,而佛法用静。佛法不需要外界帮忙,只凭内心的定功即能看到事实真相,这种境界乃是“入佛知见”。(净空法师)
◎实相,哲学家称之为本体。佛在大乘经中解释说,从体上讲“无相”。宇宙万法如何生的?世界如何来的?动植物如何有的?都是由一个根源生出来的,这个根源即是本体。古今中外哲学家宗教家均探讨本体问题而未得到结论,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心、唯识诸说,佛在三千年前已在大乘经中说出来了。佛说万有的本体是心,天地万物皆由它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是一个,所变的无量无边,这就是大乘经讲的真如本性。这个真心无形象,无色彩,非过现未,非香味触法,但它是有,不是无,佛法常用一个“空”字形容它。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讲现象,空讲本体,空是能变,色是所变。诸位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境界,一定有一个能现梦境的东西,比作心性,梦中现的境界是色相,是由能现的体变现出来的。色相是假的,能变的是真的,所以心叫真心,性叫本性。相是假的会变的,能现相的体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禅家有一句话:“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净空法师)
◎佛法讲物质,它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就是说明物质有四种特性,所以它才能够变现万法,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它还是有体积,地是有体积的物体,所以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火大”代表它有温度、能量。“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在讲带阳电、带阴电,佛经讲火大、水大。“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最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特性。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象没有不变的、没有不动的,一切物象都是在那里变化、变动。为什么?因为它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个动相。从这上面来看,一切法是空相,万法皆空,这是讲分析空。科学家今天所观察出来是一种分析空,分析到最后都是一个基本粒子。佛法更深入去观察,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法性里面无中而有。无中能有,有又能归于无,所以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精神能够变物质,物质又可以化为精神。决不是今天所讲的质能互变的质与能,那是物质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够变成质能,质能可以变为物质,这一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所以从一切法的本体去观察,它是一个空相。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你的烦恼没有了,你的分别、执著没有了,心能够在境界里呈现出清净平等。佛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他从哪里得来的?他知道法的总相。怎么会得清净?一切法里,他不执著、不分别,他晓得一切法原来是一样,没有两样。一切境界没有好丑,同是基本粒子造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样,所以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从这里起的,心平等,当然就清净。这是第一种智慧,这一种智慧,阿罗汉就得到了。佛法所追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现前叫做“正觉”,真正觉悟,正确的觉悟,对于宇宙人生不迷,正确的认识,称之为正觉。(净空法师)
◎一切法形象上,千差万别,如果仔细观察,并无差别。在差别里面看出无差别就是“如”,“如”就是一样的意思。看出一切相有差别,那是错觉,看出一切法无差别,则是真相。现代科学家,看到一切相是分子结构,分子是原子结构,原子是电子结构,看到最后,完全一样,一切法平等。大家把钻石看得很宝贵,一块石头不值钱,就没有人瞧得起,科学家看它们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原子结构排列不同而已,其实是一样的,看到的是真实,真相是平等相,凡夫看到的差别相、虚妄相,都被虚妄相所欺骗。科学家所看的不是纯真,是接近真、相似真,看得不够深,但比我们高明太多。再要深入,原来相就是真如本性,这要法身大士才能看出。千差万别的相,是自性变现的,就像前面举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千差万别的金器,体都是金,从体上看,平等一如。众生与佛平等,一切万法平等,都是自性变现的,就从相上见到性,这叫诸法如义。一切法的体性、相状、变化过程,这些法“无实无虚”。“无实”是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十法界依正庄严绝不是真实存在,都是无常,刹那刹那在变化。我们看到的,那是短暂的相续相。年岁长一点的人、阅历深一点的人、头脑冷静的人,世间一切法,你仔细观察,就跟佛说的一样的。我们少年时期的玩伴,短的一两年,长的十几年,没有了,无常啊!长大以后,踏入社会,我们的同事、朋友、长官,相处短的一两年,长的十几年,也没有了,就像流水一样,它不住啊!一切法的真相,就是这样,所以相在面前,可受用,不可执著。现代人说:留念。不可以留念,没得留念的,怎么留念?再过几年,自己也没有了,即使留在历史里,将来地球都要毁灭,世界都要毁灭,留到哪里去啊!一场空啊!处心积虑要在历史上留名,历史也无常,你留什么?白费心机,还是妄想、执著。所以要知道事实真相——“无实”。“无虚”是没有虚假的,无虚是性。佛教我们要见性,见性就无虚,不见性则无实。六道、十法界无实,一真法界无虚。一真法界在哪里?《华严经》上所讲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报土是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报土是一真法界。十法界的相无常,一真法界的相真常。佛教我们要取的是取一真法界,要舍的不但舍六道,十法界都要舍掉,实在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我们在这一生中能办到吗?幸亏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能帮助一切凡夫都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为一切诸佛所赞叹,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虽然读经、探讨经义,如法修行,可是我们对于宇宙、人生、事理的真相,却一无所知、一无所见。佛菩萨在事相上,跟我们一样,他们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我们也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为什么佛菩萨能见到事实真相,而我们见不到?能见到的人,常生智慧,见不到的人,则常生烦恼。见不到的原因,就是心有所住,不知道一切万象的真相是无实无虚,这是修行不能证果的关键。一切法都是无实无虚,因为无实,不能执著;因为无虚,要认真去做,不可以不做。“无实”是体,“无虚”是从事上讲,从相上讲。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个话非常有味道,没有一法不是佛法,穿衣吃饭都是佛法,起心动念,一言一笑都是佛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这个味道就很浓很浓!在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法是无实无虚,一切诸法平等一如。要切实体会,体会浅的,所谓是“解悟”,理跟事都明白,理解,这是解悟;体会深的,证悟,什么叫证悟,是把这一桩事情跟自己的生活打成一片,那就叫证悟,也就是“虽广修六度,而一法不执”,这就是契入境界。“广修六度”是无虚,我们真做,就是快快乐乐地过日子,积极快乐地生活,一点都不消极,积极地、快乐地在生活,这是广修六度。虽广修六度,知道万法一如,当体即空,决定没有执著,也就是说,决定没有忧虑牵挂,你有忧虑、你有牵挂,就是执著,于一切法,世法、佛法,对人、对事、对物,心都清净,都无牵挂,都无忧虑,这是无实。如此,与世尊所讲的“无实无虚”的教义相应。(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