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般若篇——净土篇3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5 浏览量:232
◎相分是由见分变现出来的,“一切法悉皆空寂”,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家讲的“万法皆空”,这是事实。这个“有”是“假有”,不是真的,是假的,而“空”是真的,所谓真空。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身体所接触的,眼前这些法,从理上讲是空的,从事上讲是有,摆在我们面前,有啊,有是假有,是假的不是真的。这“真”、“假”怎么个说法呢?永远不变是真的,如果它会变,那就不是真的,所以“空”是永远不变,所以叫真空。“有”呢,一切现象都在变化,我们人很显著的变化就是生、老、病、死,这是任何人都可以觉察出来的,其实细微的变化,如我们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刹那刹那都不停啊,所以它是在变化的。至于植物,经上讲有生、住、异、灭,矿物,甚至于星球有成、住、坏、空,这都是我们能理解,能觉察到的。所以一切的物相,统统是在变化,既然都是在变,那就不是真的,所以这个“有”,佛称它为“假有”、“幻有”、“妙有”,真空妙有啊。但是诸位要知道,佛家所讲的空、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如果把空、有分开来,那就大错特错了。“真空”就在“妙有”之中,“妙有”就在“真空”里面,“真空”是体,“妙有”是相。这个道理明白了,帮助你舍离一切执著。执著从哪里生的呢?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可以得到,这才执著。搞清楚了,才晓得原来什么都得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一样都得不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那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自然就肯放下了。真正放下了,那个真的、永远不灭的,你才会得到,那叫“真正的自己”。“真空”讲的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为什么叫它“真空”呢?因为它没有迹相,眼看不见;没有音声,耳也听不见,甚至于我们连思惟想象都达不到,我们的六根,对它完全失去了效用。它确确实实存在,它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法都是从这个“体”变现出来的。所以什么叫“成佛”,你见到性了就叫“成佛”。尽虚空、遍法界,自己做得了主宰了,自己做了主人了,这叫得“大自在”。(净空法师)

  ◎宇宙本体为何?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宇宙由心变现,心是能变,宇宙是所变,能所皆是一心,故能所不二,心境如如,心是无处不在。佛法教我们认识真心,真心才是自己的主人,一切万法的真正主宰。(净空法师)

  ◎“正因佛性”即一切众生之本性,一切有情无情,包括一切动植物矿物皆有,有情叫“佛性”,无情叫“法性”,它是一切法之本体,一切法都是由此流露而出。故《华严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因为一切法性体同,故为同一法性。(净空法师)

  ◎自性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宇宙人生一切诸法皆由此变现而生。(净空法师)

  ◎一切法皆是本性所显,故不分别不执著,随拈一法皆是本性所显,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净空法师)

  ◎佛见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因为佛见到一切众生的真性。我们何时见到一切众生都是佛,自己就成佛了。同理,见一切众生皆善,自己才是纯善。(净空法师)

  ◎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妄想,没有烦恼,这就叫佛。(净空法师)

  ◎何谓真心?离心意识谓之真心。何谓离心意识?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即是真心。(净空法师)

  ◎佛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从这一句我们看到,佛说的心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后面讲胎、卵、湿、化,就不必提了,这个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讲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一个大千世界,那个心量多大!这是我们学佛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心量小不能成佛。佛和众生的差别,就是他心量大;我们成不了佛,就是心量小。他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能成佛;我们今天这个心量,点点滴滴都要计较,要分别,要执著,怎么行?所以一开端世尊就教我们将心量放大,要为一切众生之类。众生的类别,无量无边。一切众生,不仅讲有情众生,他没有说一切有情众生,没有加上“有情”,则有情、无情都包括在其中。讲有情是指动物,无情有植物、矿物,可见都包括在其中,这是我们生活的范围。我们在这个范围中怎样过生活,学佛无非就是学这个,这是很现实的,绝不消极。学佛就是学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怎样过日子,怎样过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美满。这是佛法,大乘佛法,就这样发心。(净空法师)

  ◎心量小,大法也变成小法;心量大,小法也变成大法。心量大,点点滴滴、一举一动,都是圆满的大法。(净空法师)

  ◎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得大自在啊!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净空法师)

  ◎知道众生同体,我们对众生有一份特别亲切之感,一切众生不是外人,是自己心性所变之物,同体,因为同体,慈悲心就生出来。清净平等是从当体即空生的,大慈悲心是从同体上生的,“则不知不觉,我执自然化去”,能常常这样观照,我执、法执不必刻意去断,自自然然就化掉了,所以这是大而化之。(净空法师)

  ◎僧曰:“我今告汝,汝当谛听。汝今朝之身乃过去善恶妄念二因合成,非汝法身也。汝之法身,即如来之体,本来空寂。今朝此身皆过去作善作恶所种之因结聚之果所现之身,故此身名为业果报身,一切善恶诸业皆以此身而受报。善恶业之轻重不同,报应于六道轮回之种类亦不同,故有富贵贫贱之不同。作善者,受轻业;作恶者,受重业。轻业距佛果近,重业距佛果远。作善事之上品人报应结果升天堂成仙人,天堂一切乃善果享受。作恶事之下品人,报应结果入地狱成饿鬼,地狱一切乃恶果享受。作善之人种善因故结善果,作恶之人种恶因故结恶果。此二因皆起于善恶二种妄念。菩萨观今朝之身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长住如来体性,不随善恶二因所转,故不结二果,脱离轮回。菩萨慈悲众生,无灾、无难、无有业障,发普度众生之心,成就方能普度,故结成就之果。菩萨不断慈悲普度心,为度众生故。”(僧题和尚)

  ◎我们修学大乘,目标在如何能会相归性。“性”是一,“相”是森罗万象,很多。怎样能将“多”归成“一”?一就是性,心性。“会相归性”,就是在相上见性,只要不着相,相原来就是性。所以,只要一切都不分别、不执著,哪一法不是真性,哪一法不是实相?由此可知,我们在相上见不到性,就是因为着相,执著法相、分别法相,错在此。因此从性上讲,没有生,没有不生,生与不生说不上,所有一切相对待的都说不上,这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凡是说得出的,都是相对的,离开相对,怎么说法?不但不能说,也不能想,一想,想的对面有个无想,就是相对的法,想与无想都没有,才能见到性,才能见到实相。事上虽然认真努力不疲不倦地做,而心里若无其事,根本就没有想这回事。我们学佛,就学这一点,可是我们学不来,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起心动念,不可能心里若无其事,还认真努力将事都做好,我们很难想象得到。这种境界要慢慢学习,就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工作、处世、待人、接物,从这些地方学习。天天要穿衣服,天天要吃饭,学不着相,学若无其事,这才是真正的本事,这是清净。若四相具足,我、人、众生、寿者,则心不清净。自己若无其事,这是清净。“但蓦直如法行去”,一直这样做,不要起心动念,不要有妄想执著,就对了。“是人心中初不自以为信成就,初不自以为心清净”。这是真正修行人的心态,真清净。(净空法师)

  ◎“义在言外”。佛每用一个名词,皆是启发我们的悟性。分别执著的具体显现,就是“成见”,心里有成见,已经有个标准,有个框框在,不合适的,他不接受,这就没有法子。不但听经、看经如此,在生活上、工作上,一切活动里,都要懂得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就决定没有成见,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地接受,这才能触动悟门,让人真的开解领悟。一有成见就不行,特别是大乘佛法,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就得受用。可以从这一面体会那一面,就是不着相,透彻了。(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