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般若篇——净土篇4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5 浏览量:344

◎佛是教我们断烦恼、开智能,而念念都有“我”,这是烦恼、生死以及一切病痛的根源。如果能将我看淡,日子就过得很幸福,就会很快乐。必须对佛法真正深入的人才能懂得,才同意佛这种说法,肯定佛讲的道理确实没错。(净空法师)

  ◎我们都把身体当作“我”,我从哪里来的?父母所生的。父母真能生吗?父母如果真的能生,喜欢生多少就可以生多少,那才是能生。为什么有的人结婚一辈子不生小孩?反之,有些人不要小孩,偏偏生一大堆?仔细想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父母并不能生,父母只是缘,另外有因,“因”遇到“缘”就结“果”。(净空法师)

  ◎相随心转,修清净心转业力,我们身体的病痛是业报,业消了,病也就没有了。病、老、死都是业报,业转过来,人就不老、不病、不死。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我们相信佛的话。拿治病的钱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点功德,非常之好。人心清净了,相就清净,身就清净,不会有病痛。有病是业障,要忏悔业障,业消时,什么病都没有,相貌变庄严,身体体质也改变了。修慈悲心,相貌就好看、就慈悲;修清净心,相貌就清净,身体也清净。这真正懂得养生之道,将来不生病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不要想自己,想自己没有好处,人常想自己,就将自己想老、想病、想死了。念念想光大佛法,念念想利益众生,念念想别人,没有自己了,谁老、谁病、谁死?都没有!因为有我,才有生老病死;没有我,生老病死谁去承担?这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空了,生老病死就没有了,六道轮回也没有了,这是彻底解决的办法。起心动念都想到自己,这是偏见,是执著,不是智慧。(净空法师)

  ◎要想到人有生当然就有死,不必怕死。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去,来的时候没有带一样东西来,死的时候一样都带不去,你真正了解这个道理,真正参透了,你现在这个心就清净了。(净空法师)

  ◎一切法,包括身体,都是变化的,都是无常的,梦幻泡影。不执著,什么事都没有了。

  ◎佛所有一切法是破执著。“一切法当体即空”,连自己的身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观念的好处很多,最起码能不生病。“当体即空”,病在哪里?没有病。另一个好处是年轻,纵然功夫不够,也不容易衰老。忧、悲、老、病、死皆因有“我”这个错误观念,认为外面东西都是实在的,才惹的麻烦。若真能放下,忧、悲、老、病、死皆没了,真有好处。不仅生活在此,生活在尽虚空遍法界皆得自在,无不自在!(净空法师)

  ◎“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人要是真正了解真相,活得多么自在、多么快乐。没有得失心,今天赚了很多钱,也不会欢喜,是假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今天赔了钱,被人骗了一大笔,笑一笑,也是假的,没事。这怎么不开心,怎么不快乐!所以人就不会老。若天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忧能使人老。没有忧虑,人就不会老。若想得太多,忧虑太多,不但使人老,还会带来许多疾病。心地清净,不但人不老,也不生病,多快乐。得失与我根本不相干,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勉强叫你做,事实如此。若说有关系,是自己错解了,不是事实。确实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与事实真相就相应,相应就自在,就无障碍,“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净空法师)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老、病、死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都是因为“我”才有的,我老了,我病了,我要死了,因为“我”才有这些东西,才有这一大堆的问题。“我”都没有了,这些东西全都落空了,全都没有了。转变在一念之间,问题在你会不会转,你明不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不知道这些事实,搞明白了,搞清楚了,自己就会转了,就大自在了。(净空法师)

  ◎般若就是离一切相,你懂得离一切相,那你就有智慧了。为什么?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心永远清净,心不会被外境所污染,这是智慧。世间有不少人修一切善,他不知道离相,修的善很多,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清净没有般若,纵然是有观照而没有般若。般若是佛母,一切法从般若生,我们不能离开。我们学佛,尤其是学金刚般若,目的何在?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就是金刚般若,我们真的得到受用,真的得到好处。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离相修善,穿衣吃饭都不例外。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规规矩矩、如理如法,这就是善法,这就是智慧。你肯做、肯坚持,那就是高度的智慧,无论有人看见或者没有人看见,绝不改变样子,这叫做观照,观照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因观照功夫得力,这才能够证入实相,这是修行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净空法师)

  ◎佛法要在生活当中行,不是在口头上念的,口头上念不能成就,要做出来。果然做出来,你身心清凉自在,天天智慧增长,法喜充满,得无量的受用。不是叫你每天念多少部经,念几万声佛,念累死了,还是打妄想,还是生烦恼,那样学佛没用处的,不能成就的。要学会观照,用佛说的话对照、指导自己的言行。(净空法师)

  ◎常常保持着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也就是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就是实相,第二念就变了。诸佛菩萨能够永恒保持第一念,我们凡夫保持不住,第二念里面就有分别、执著、妄想,那就不是实相。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就是实相,就是真忏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量劫所造就的罪业也是梦幻泡影,觉了就没有了,不觉,在三途六道里决定有果报,没有办法避免,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换句话说,你只要有念,有我、有人,只要有四相,善恶果报你就得要受;四相没有了,这个我就没有了,苦报,我没有了,谁受?没得受的。只要有我,你就够受的,你有得受的,所以,“我相、我见”不能不舍,不能不离,不离,三界六道就有得受的,受不完!生生世世无量劫都得要受。(净空法师)

  ◎我们要把观念改正过来,使自己起心动念,念念皆与佛法相应,也就是与自性的性德相应。这一点特别要了解,否则能得到的受用,就打很大的折扣。若不了解,所学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东西;如果明白了,听到释迦佛讲的,是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迷惑颠倒,性德没有能够显露出来,借着释迦牟尼佛的言教,把我们的性德都引发出来了,其受用不一样。(净空法师)

  ◎道怎么修法?“须先断惑”,决定不迷惑。什么是不迷惑?决定不为外境诱惑,常记住佛在《金刚经》的教诫,如果境界现前,心里动念,顺心的起贪心,不合己意的就讨厌,这就动心了,心才动,立刻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平,就不动了。断惑的好方法就是怎样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经文很有效,最好写在时刻看得见的地方,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一忘立刻就迷了,迷得很快,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惑,要断惑。(净空法师)

  ◎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起了贪心,境界现前了,就想到经上两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贪心就没有了,立刻对治,就管用。看到不顺眼的人、不顺眼的事,嗔恚心生起来,马上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就平了。难分难解的事,繁杂得不得了,马上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立刻就平了。这就是观照,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得上,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用这个方法保持你的清净心,保持你高度的智慧。你在境界里不迷、不邪、不染,这个人生真有意义,真有价值,没有白过,没有空过,你的生活会非常充实,怎么不快乐,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