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般若篇——净土篇17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5 浏览量:202
◎我们学佛要明了,要清楚,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就晓得,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工作,来处事、待人、接物。佛门所谓“离苦得乐”,我们现前就得到,现前就离苦,现前就得乐。如果眼前不能离苦得乐,而说来世,将来会离苦得乐,这话没人相信。佛法的真实受用就在现前,现前种种幸福的受用,就是不执著,就是教你在心里能放下,然后烦恼不生,智慧增长,才是真正幸福美满,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诸法缘生”,意思讲得很深、很广。佛法中常讲,未能度人,要先度自己。自度度他都在“缘”上,“缘”很复杂、很繁琐,任何一法之形成,皆有“无量因缘”,“无量”二字绝对不是凡夫、二乘、权教菩萨所能想象的。由此可知,自度非常重要,自己度不了自己,决定没有能力度众生。(净空法师)

  ◎所谓菩萨发心,不是为自己,要为别人。我们可不可以发个愿,不度自己,先度众生?如果真的发这个愿,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佛法,确确实实没有自己,我与我所都断了,行,那个没有问题;如果还有人我、还有是非、还有得失,那就不行了,换句话说,你脱离不了六道。凡是不能脱离六道的人一定要觉悟,无始劫至今天我们累积了多少罪业,这是实话,罪业不是这一生造的,生生世世累积下来的罪业,焉有不堕恶道之理?焉有不堕地狱之理?你决定会堕落的。你堕落在三恶道,你拿什么去度众生?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一定要证得阿罗汉以上,才可以说我先度众生,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最低限度是阿罗汉果,脱离六道轮回了,到六道里面那是示现,去帮助众生,自己成佛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我慢慢再来,我先度众生,这才行。你自己有本事才行,没有本事,发这个愿是空愿,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要产生误会。最殊胜的方法,这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业习深重,一品烦恼没有能力断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发心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说老实话,我们要想自己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不简单,说老实话,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人可以做得到。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就成了佛?没有,一品烦恼都没断,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烦恼没断,但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加上自己的善力,自己要有愿心,有点善力,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这个时候行,我不着急成佛,我急着先度众生,那是你有本钱,你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可以到十方世界,应以什么身度化,就示现什么身。所以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千万不要误会。(净空法师)

  ◎湛寂虚灵。湛寂是自体,虚灵是起用。我们的心不湛不寂,我们的心起用不虚灵。学佛没有别的目的,恢复自性而已。恢复自性就是恢复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正如马鸣菩萨所说,你本来具足的一定可以恢复。换一句话说,不湛不寂不虚不灵,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把它丢掉、舍掉,本来有的一定可以恢复。学佛人讲信心,信心的建立,就建立在这一句上。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现在迷惑了,相信这个迷惑绝对可以舍弃,相信佛绝对可以恢复,这才叫信成就。(净空法师)

  ◎要你放下人我、是非、好恶,并不是要你不辨人我是非好恶,而是要你虽然明辨人我,却不随人我转,不因人我起烦恼。不为境转,不生烦恼,才能一心念佛。然而怎么才能不随境转,不生烦恼呢?只要你于人我、是非、好恶不起憎爱二心,便可不随境转,不生烦恼了。也就是说,于人我不起憎爱二心,便可一心念佛了。(智谕法师)

  ◎我们六根要懂得观照,不但眼是观,耳也是观,用智慧、道理更是观。观照外面境界,怎么个观法?《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时一切处常常作如是观,你就会开智慧,你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染污了、迷惑了。无论是人、是事、是物,都能够想起是“梦幻泡影”,这就是观照的功夫。能观照,知道人、事、物都是“梦幻泡影”,当然就能万缘放下,然后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呢?(净空法师)

  ◎学佛千经万论就是令人求清净心,即无分别智,是真正的智慧,即是“照见五蕴皆空”之“照”。一动分别心即照不了,心地染污即照不见,心放不下即是染污。念佛一心不乱即是信心清净,一天念十万声而仍有烦恼,只是培福报,不可能往生。(净空法师)

  ◎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现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还是一个心念。念佛的因现念佛的果,所有一切众生的果报,都是因果相续。因变成果,果变成因,就是因果的轮回相续相。虽现相,了不可得,相是幻象,是妄想。这件事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心自然是清净、真诚的。清净、平等、慈悲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性德就流露。于一切众生,不论喜欢的也好,不喜欢的也好,讨厌的也好,不讨厌的也好,一律平等看待,平等照顾,平等帮助,这是觉悟的人。(净空法师)

  ◎所以,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一心,用我们净土宗的名词来讲,大家比较熟悉,我们就是修一心。一心是真心,一心是永恒不灭、不坏、不变的;二心会变,二心是妄心,是会变、会灭、会坏的,是无常的;一心是真常的,我们求这个。必须要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般若经》上讲得清楚、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说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的,你要去追求它,你就错了,它是假的,求得到求不到?求不到。真的你能求到,你能永远保持,假的决定求不到,决定保不住,刹那生灭,你怎么能保得住!(净空法师)

  ◎如果真正通达明白事实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的态度完全变了。从前斤斤计较,觉悟之后,大而化之,不再计较,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你的心情完全不一样,所以觉悟的人过佛菩萨的生活。迷惑的人,现在迷惑的人过什么生活?过三途的生活,不是三善道,三恶道的生活,那个可怜!他所想的,他所看的、所说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三恶道。六道凡夫要想心在顺逆境缘当中,要能做得了主,那不是容易事情,这要功夫。这是什么功夫?头一个,你要有正确的知识,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二个,要能控制你的欲望。人为什么有七情五欲?都发生在欲望上,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欲望要不除掉,六道轮回就出不去,就这么个道理,往生也不行,阿弥陀佛拉不动。但是极乐世界往生它有个好处,在往生那一刹那,我这一刹那放下了,马上就被拉走了,第二刹那妄念想起来,已经到极乐世界了,不要紧。可是你想想看,有几个人有这么幸运,能在临命终时,人家助念这时候真的放下,不要多,只要一刹那,他就走了。怕的是你这一刹那还是放不下,你就去不了。(净空法师)

  ◎所以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念佛人,九千九百九十几个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临终那一念还是放不下。所以,放下在什么时候?平常就要放下,就不应该对这个世间有任何留恋。真正放下,那个自在、那个快乐你们没办法知道,我说了你也不懂,你没有体验过,这是古人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真正去做,才能体会得到,你要真正体会到之后,你再也不会去沾惹五欲六尘。为什么?知道那苦,那真苦,你知道放下之乐,放下的自在。有些糊涂人:放下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他不晓得,放下什么都有了,不放下,你所有的是非常非常有限,很可怜。因为你放下之后,你的心跟整个法界虚空合成一体,十方如来他们所修所证的智慧、福报,我都受用到了,我都能享受。为什么?通了。你没有放下,许许多多的界限、关卡不通,不通你所得到的享受,就是你多生多劫修积的一点福报。而且修积的那点福报,这一生当中又愚痴,用心不善,用心不善你所修积的福报已经打很大的折扣,譬如说你命里头有一亿的财富,因为用心不善,常常动歪脑筋想占有别人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损人利己,结果所得到的福报,大概只得到你命里所有的一半,甚至于一半还不到,你命里有一亿,你所得到的只有五千万,甚至于得到两、三千万,自己以为不得了,我很有本事赚这么多,不知道已经打好大的折扣,这种事情我们看到太多太多了。世间人愚痴,他要用善心、用善意,处处能够帮助别人、成就别人,那他命里面的财富还要加利息,还不止这么多。所以,人不知道用善心,不晓得用善意待人,处处总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个很糟糕。你只要有这两个念头,你学佛,恭惟你,说得好听一点,你得一点佛法的皮毛,你能不能契入?一分一毫都入不进去,真正佛法殊胜的利益,不但你享受不到,你体会不到,你也认识不到,经你看不懂,跟你讲你也听不懂。为什么?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我常常讲的,自私自利是障碍,名闻利养是障碍,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是障碍,贪嗔痴慢是障碍。这些障碍不除掉,经义真的是一分一寸你都入不进去。你能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入进去了,入进去之后,这里面的法味,真叫其乐无穷,你才真正尝到了。你尝到这个味之后,天上人间的味道,在你看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真是索然无味,你超越了,你超越六道,你超越十法界,都在一念之间。我们怎样达到这个境界?没有别的,好学,你要真正肯学。(净空法师)(说明:参看“古人……”两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