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般若篇——净土篇19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5 浏览量:324
 ◎他们觉悟、回头了,这一念回头他就能脱离恶道,纵然是在地狱也不例外,只要你一念向善,那个一念就超越了。不要小看这一念,我们世间人念佛往生净土也是一念,临终那一念如果你念的是阿弥陀佛,你想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就那一念就往生。平常叫我们念佛是训练,就怕临命终时那一念忘掉,那个念头错就坏了。平常好比是练兵,临终最后那一念是作战,你这一口气断了,你往哪一道去受生,就凭临终一念,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念。怎样才真正的有把握,让这一念不会失掉?一定要知道修福。有福报的人,真正有福报不是现前有财富、有地位,不是的,这个福报是假的。真正有福报,临命终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晓得自己什么时候走,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着走,坐着走,非常自在,这个人叫大福报。为什么说他大福报?因为他永脱轮回,再也不搞这些六道。他如果再回到人间来,回到六道里面来,他是菩萨,他不是凡夫,他到世间来是随类化身,就像这些阎罗鬼王一样化身来的,他是来救苦救难,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绝对不是造业受报,这叫大福报,这是真正的福报,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所以世间有漏的福报不要求,我们要修无漏的福报,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智慧的人,真正明白人,佛家讲真正觉悟的人。(净空法师)

  ◎因缘生法,既无实体,徒有假名假相,故当体即空。幻化之相虽假,而其性本真,此性体无相而能现诸相,且为诸相所依。一切相都是性变现出来的,性是能变,相是所变,性是真实而非虚妄,故取名曰实相。实相者无相无不相。性虽非相而能现相,一切相皆缘性而起,故又曰无不相,这正是表明性体的真实相状,所以它是空有不二,性相圆融,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义。所以法师说:心要清净到相当程度才能领会到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是第一步,进一步“事一心不乱”,再进一步,念到“理一心不乱”可以见到这个生灭境界,相都是幻相,非真相。如确能体会到或者能肯定,即了解《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乃是真实话。(净空法师)

  ◎宇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空的、假的,但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所以佛讲“当体皆空,了不可得”,确确实实不可得。不可得里面你想得,那叫妄想。佛字字句句都是跟我们讲真实话,直截了当,所谓单刀直入地给我们说出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独处,或者是与大众相处,都要想到如梦,这个境界是梦幻泡影,统统放下了,那一句阿弥陀佛往生,就成功了。我们对这个世间,为什么放不下呢?以为样样都是真的,不知道它实实在在是一场梦,所以如梦这个观想,妙极了。对人对事对物,常常用这个方法去观察、去观想,一切事不要认真不要计较,守住一个大原则,这个原则就是《金刚经》上告诉我们的: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这就是佛知佛见,我们的佛知佛见虽然没有开,但是能够常常作如是观,常常与佛见相应,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佛知佛见就开了。(净空法师)

  ◎什么是观照?怎么观照法?我告诉诸位,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观照,就是观照的方法。“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南无”是皈依,“阿”是无,“弥陀”翻作量,“佛”是觉,这一句名号翻成中文意思是“皈依无量觉”。我样样都要觉悟,岂不是这一句佛号帮助你回头,从不觉喊回来,你要依觉,不能依烦恼。譬如我们遇到一个顺心的境界起了贪心,你立刻就觉察到贪心是烦恼,清净心里没有贪爱,贪心才起来,“南无阿弥陀佛!”,从贪欲里回头。贪是不觉、是烦恼、是迷,从这里回头,依觉,觉心清净,不生烦恼,这个佛号就管用,念念将我们从烦恼里唤回来。只要一把佛号忘掉,烦恼就起作用,一个接一个来,烦恼就增长、相续。(净空法师)

  ◎自己修行用功,要常常回光返照,就是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之处,还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些事现前,就是心里有忧虑牵挂,稍有牵挂就着相,四相具足。“便是向外驰求”,向外驰求就是攀缘,不是随缘。“便非正知正见”,这样的想法看法皆是错的,不是正知正见。生活是修行,修净土的人也要生活,也不离社会人群,每天都要对人对事对物。这一句佛号,念念提醒我们修清净心,念念提示我们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是真正念佛。心里有佛,除佛之外,一切要放下,心里不可有丝毫分别执著,不可有丝毫牵挂。一定要晓得,牵挂是六道轮回,无论牵挂什么,都是以轮回心造轮回业,往生就困难。(净空法师)

  ◎佛说戒定慧三学,戒学教我们克制,要一切忍耐,这是修学的基础。功夫深一层即得定,定能伏烦恼,心中清净平等,但还是不究竟。总目标是般若智慧,慧若开了,苦就灭了。佛说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定不能转,慧能转。般若智慧现前,能把无始劫来所有烦恼习气转化成大菩提,佛菩萨以此善巧方便度化众生。无尽的智慧德能原来是由烦恼变化而来的,所以烦恼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与涅槃是一不是二,除苦除得这么圆满究竟,真实不虚。般若法门归结到一句万德洪名上,更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能持名号之人,即是修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诸经称之三昧之王,实在这一句名号乃究竟圆满的大般若。世尊对弥陀之称赞,称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也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之赞叹。如此乃能肯定弥陀名号是“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净空法师)

  ◎全事即理,整个现象就是理体;全妄即真,妄是相,真是性,真是能变,妄是所变。如做梦,能变梦境的是心,所变的是梦境,所以说全梦即心,全心即梦,“全修即性,全他即自”,均是事实真相。净宗所修的即执持名号,念一句阿弥陀佛原来是“称性起修,全修即性”,多少人不晓得,也不了解,在修学中是最高的法门。但如何修才能全修即性呢?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能如是则与性相应,与事实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净空法师)

  ◎佛教我们要恢复真心,要恢复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就得要彻底放下。放下什么?不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去管它,你从这里下手,不要再看到张家长、李家短,你把这些事情统统放在心里,你就是执著,你还怕执著不够啊?执著天天增加,你的菩提心到哪个时候才能现前呢?功夫如果再进一步,与自己相关的事也放下,为什么呢?这个自己是假的,身是假的,家也是假的,世间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与自己的身家性命相关的都是假的,何况身家性命之外的呢?别人的事你管它干什么?我们学佛的人,所以不能成就佛法,不能修行证果,甚至念佛念了几十年,功夫都不能成片,原因在哪里?管世间上的事情管得太多了,管别人的事情管得太多,统统与自己不相干。甚至于管自己身家性命,这个念头太多了,也不行,也是障碍。身体不好,不好赶快往生,多自在,还要想办法把这个身体调好,在这个世间还多受几年罪,你说你不就又错了吗?有什么好贪图的?念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生西方净土,就对了。(净空法师)

  ◎把名闻利养、贪嗔痴慢、嫉妒障碍统统放下,放下这些,即是放下六道轮回,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劝人念佛,这就是往生成佛的路。今天这个看不惯,明天那个看不惯,我们要明了,这是造轮回业。世间的一切随他去,自己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就正确了,连孔老夫子教学也是这个宗旨——人能够尽本分。我们修学的本分是依据《无量寿经》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落实在生活中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按照善导大师说的“一切从真实心中作”就对了。章嘉大师教导我,我也在此转赠给诸位:“学佛的人,一生任何事情都交给佛菩萨、交给护法神去安排。” 自己什么心都不操,这样一来,心就清净,就平等了。顺境,是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所以在顺境里没有欢喜心,逆境里不生烦恼。一切皆是佛菩萨至善的安排,历事炼心成就道业,哪里会怨天尤人!(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