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黄念祖大德开示7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5 浏览量:1192
◎《弥陀要解》中现成的两句,正好作一副对联:“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这两句话可以概括净土宗的殊胜奥妙。事持就是不论是谁,老老实实地念“那谟阿弥陀佛”、“那谟阿弥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这么持了,理持呢?须要契于实相,住于般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从容中道,这叫理持。所以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实相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觉得无从下手。但是不知道,这个奥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实实,绵绵密密,清清净净,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你也就达到了实相念佛。最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究竟的方便,所以说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因为你就是清清净净的,别的都放下了,若能净念相继,能所两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实相,也即是实相念佛。实相的功德不可思议,以忏罪来说吧:“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 说明实相能消众罪。《观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亿劫是多长的时间,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观经》指示,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实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蕅益大师的话:“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这个净土宗不是一个愚夫愚妇行的法,这个法门极深极妙,“斩尽一切意见”,“破尽一切戏论”,一切戏论都破尽了,一切戏论都给你斩尽,不然有这些东西你就不能很好地信受。“唯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才能“彻底担荷得去”,只有这种大人物、大宗匠才能承当,而我们糊里糊涂地认为只有愚夫愚妇才去搞,还在轻视,这是什么?这是颠倒见。把殊胜的看成轻,把轻的看成好,你自己正在颠倒见中,你还在拿大顶呢,头冲下,脚冲上,很辛苦呀。——只有这些人(大宗匠)才能担当得起!其余世间的“士”、“世智辩聪”、“通儒”、这些“禅客”,“尽思度量”,尽他去思度的量,尽其量,“愈推愈远”,他越想,越琢磨,越想越远,越不能明白,反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了。

  ◎经中以《华严》最尊,但《华严》所独明的一生圆满之教,却落实在《阿弥陀经》的大小二本(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可是普天之下,从古至今,对此信受者极少,怀疑的人很多很多,虽有言教,但义理却已隐晦,可哀可伤,所以大师(注:蕅益大师)悲痛至极地说“唯有剖心沥血而已”!大师愿剖出心肝,流洒热血与我们相见,而如是说,希望世人于此生信。我今普愿一切见闻此说之人,三复斯言,切莫再轻视净宗为低浅之法。

  ◎《阿弥陀经》的宗是“信、愿、持名”。《无量寿经》的宗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何为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这三者圆融为一体的心。三者为一体的,不是大拼盘,而是“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如果你发了菩提心这个因,必然成就菩提心的果。

  ◎相信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是我心所具,是我心所造,“十法界”就是从我们一念心中所流现出来的。真正相信,当下承认、承当了,就成为自己的见地了,这就算了达了。

  ◎要知道一切事物没有灭的时候其实就是虚妄的,表面像肥皂泡似的是个球,但根本就没有球的存在,当你认为存在的一刹那,其实当体便是虚妄的!不要等肥皂泡灭了才看出它的虚妄性。一切都如梦幻,一切就是指“诸法”,它包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情。有的人修定得了点境界,出现了一些奇异功能,于是便觉得这是得了真实受用,其实这样认为就耽误了大事了。要知道一切皆如梦幻,你依然还在诸法的范围之中,所以是非有非无的。

  ◎实际上,夫妻儿女只是一台戏。在台上您是母亲,下了台您是谁?所谓母子,其实都是戏,都是假的,您是过于认真了。《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切,好的坏的,通通都是肥皂泡,马上就要幻灭的。老实说来,您的儿子在当前年青人中还是不错的,您是“爱之深,责之切”,演变至今,几乎形同水火了。您现在应当认清目前是演戏,您在演“三娘教子”,其实您本非“三娘”,您只是您自己,这次您演“三娘”,下次您演什么还不知道。希望您看破这台戏,往生极乐,莲花化生。

  ◎大乘妙谛全是无为法,但此无上胜妙甘露注入众生心田,因众生心譬如垢器,污秽含毒,甘露入内亦同混浊,所以不可不先破有为法。初起步时,始于足下,万里之行,在于初步,故须先从最切己处下手。有为法包括很广,人们切身的是功名、富贵、妻儿子女,种种这些很粗的,都是有为法;再高一点,名誉地位、学术成就、事业功勋,还是有为法。……这句经(注:指《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可以一直用下去,可以从干扰你最深的地方入手。有人爱生气,一句逆耳的话听不得,这就是你下手的问题;有的人非常悭吝,稍微吃了一点亏,很不愉快;有人情欲一关打不破,等等。每一个人有他最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先下手。你想想这一切是不是如梦如幻呀?实际就是做梦,转眼成空呀!梦是很好的比方,梦里明明有六趣,觉来空空无大千,在梦里六趣都是有,朗然大觉时,本来无一物。例如害怕的梦,老虎咬自己,没有人救,在叫喊啊,恐怖啊,你一醒,哪有这些恐怖啊?是个梦。现前一切——整个是个梦,是幻术所变。像肥皂泡,很好看的,五颜六色,但是没有谁去抢这个肥皂泡,知道它当时就要灭,像人的影子,哪有实际的东西。所以一切一切都是错认,于是自然而然对所执著的东西就淡了,能把这些东西淡了,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一切万物”就是一切诸有,“自在”就是通达无碍。《法华经·序品》说:一切“有”像绳子一样,打了死结,把人给捆住,要全部斩除这一切结缚,身体就自由了,得到“自在”。人为什么被束缚?就因为你的内心随着境界而转,见色闻声,你的心就随着所见的东西转动了,所以就被烦恼捆住了。因此别人赞叹你,你很高兴,有人要骂你一句,你就不高兴,因为随它转,自己没有作主的份,叫你高兴你就高兴,叫你不高兴你就不高兴,就为烦恼所缚。凡夫就执著于诸有,爱这些东西,世间诸所有物呀,功名富贵,妻儿子女,这是着有啊,皆堕落在情执之中。阿罗汉他们就停滞在空相里头,大士就深达法性,他们当相离相,不是拨相离相。所以宗门就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你对于万物只无心就是,哪怕万物来围绕你呀。所以老是厌烦取静,找个合适的地方才能修,都是为物所转哪!主要是见相离相,你见着一个美女的照片,与一朵花的照片、一株树的照片没有分别,你就不为它所转。再进一步呢,物随心转,外物可以随你内心来转,所以随意自在了。

  ◎“无住生心”是一部金刚经的宗旨。六祖没有别的基础,也没有见过别的经典,他就是因为《金刚经》才大彻大悟的。大彻大悟之下他感叹:“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就是这么一个文盲,他给我们以启示,告诉大家不要总以为“我不识字”就学不了佛,其实大家怕什么呢!学佛又不是考状元。大家要知道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识字没文化,可你的佛性一点不减,一点没减啊!“不知本性,学法无益。”,当知你的本性与佛无别,一点不减。要敢于当下承当,要相信,心不矛盾,信心不逆。“信为手”,信心就是手,有手才能拿到宝,用“信心”去拿!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

  ◎能“无所住”而行布施,才真是“生其心”了。如若有个人听了《金刚经》能相信,心不矛盾,信心不逆,那他所得的福超过了百千亿劫以来拿生命布施的人。

  ◎打个比方:就如这个水上生波,这个水本来无所谓有一定的什么波相,没有这些相,但是因为风动之后,水可以出现种种的波,种种波都是实相,因为风吹动之后而显的相,所以水就遍为一切波作相。水本来没有这个波相,但是它给一切波作相,这个话好懂吧!“实相”是离一切相,可是“遍为一切诸法作相”,所以就能显现一切相,无相而能显现一切相,佛法的道理就在于此。

  ◎“寂照”就是本体,就是实相般若,这个体本来就是“寂而常照”。我们这个心寂然无住,又不断灭,以这个为我们心的镜,这就是“即理而照”。“照不异寂”,在照的时候,跟这个“寂”并没有不同,这也就合乎了“无住生心”。在照的时候跟那个寂,跟那个空寂没有相异,就好像镜子很寂,镜子很寂,可是它能照,镜子并无心,而它能照,而且镜子的照就比我们高,它不留一点痕迹,你什么人来给你反映得真真实实、一点不错、毫厘不爽,只有在空寂之中才有这种作用。这个镜子就是我们很好的一个譬喻。所以这样叫“观照般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