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黄念祖大德开示15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5 浏览量:1250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欲”就是贪欲。《四十二章经》说:“离欲清净,是最为胜。” 既然离欲是最胜,当然不离欲就是最为危险了。目前有许多怪现象,有些佛教徒不但不离欲,甚至纵欲,赞叹纵欲,邪见缠身,怪论惑众。初机行人,必须小心识别。所以要离欲啊,离开这些欲染。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这就是世饶王发菩提心以后的实际行动。“捐”也是舍弃的意思。世饶王就舍弃了国王的地位,这就是众生的榜样。封建社会国王是人类最崇贵的地位,同时富有四海,享受也是人间第一。他闻法后毅然决然一齐放弃,表现了真实的出离心,这是学道的基本。一个人虽在弘法利生,讲经说法,可是内心深处,总和声色货利、功名富贵、名誉地位、眷属恩爱搅成一团不能出离,那要想成道,请您等待驴年吧。

  ◎食欲、色欲都是欲,其中严重是色欲。《甄解》说:“爱欲是诸苦之本。” 《净影疏》说:“爱欲之心深而难越。” 佛说“爱”是最可怕,最不好办,如果世间还有另外一件事和爱欲同等地难办,那一切众生就不能成道。一切众生都因爱欲成为生死之本,若再有一件事同样严重难破,那众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这个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是要大家能够悟入佛的知见,但是佛的知见,经中说:“唯有诸佛世尊,乃能知之。” 既是众生,现在所有只是众生知见,所以要用慈悲喜舍中的舍字,你要舍掉自己的知见。许多人只是抱着自己的知见不放,根据自己的众生知见来评定批判佛的知见,他就永劫也不能懂了,所以要先舍掉你的众生情见。常云“舍身容易舍见难”,所以首先要在舍字上用功。常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就是说你先舍尽你的凡夫知见。譬如一只装满了浆糊的瓶子(佛教称为满器),你拿来装甘露,那是装不进的,必须把瓶中洗干净再说。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哪,要慎重啊,千万啊,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啊,你的思想啊!这么一句就够了,底下还顶了一句:“汝意不可信”哪,你的意思不可信哪!所以,这个也就告诉我们,你不要太主观,这个主观是非常麻烦的。至少你先客观一点哪,能够听听旁人的意见哪,不要时时相信自己,不要主观、自以为是哪!再进一步说,所有这一切,脑袋里头的产物,这些见解,都还是生死中的东西,六道中的东西,不是解脱的东西,不是成佛的东西,所以必须要超过这些。

  ◎“法绝情妄为真实。” 法指的一切,所有有情的、无情的、有形的、无形的种种都叫做法,不是专指佛法叫做法,或者法律叫做法,佛教这个“法”字的定义,是最普遍了,什么都可以称为法。什么叫真实?就是对于一切法都要离开情执与妄见。众生都是在情见之中,所有的见,都是众生知见。佛出现世间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佛的知见。我们的修行是什么?就是要把我们的众生知见,转变为佛的知见,就是这么一件事。所以我们要舍除自己的一切知解和成见,日新又新。修行是否得力,就看你能否去掉这些东西,破除这些东西。不是把自己的这些见,作为核心,慢慢丰富,慢慢美化,这只是自欺。譬如货物,只用名牌货的包装,实际的内含是自己的劣货,你始终是假的。你得把这个自己抛掉,无我嘛,真正要无我!没有我,还有什么见?没有我相、人相、我见、人见,不但要无相,而且要无见。众生所有都是情见,都是妄见。真实法中没有情见,没有虚妄,所以叫真实。

  ◎什么叫做勇啊?这个“勇”字,《嘉祥疏》说:“勇”是自胜胜他。自胜是超过自己,战胜自己,这个叫作勇,确实,这真是大勇。自己是什么?所胜过的对象是什么?这就是自己的见,尤其是自己的成见。我给一位朋友临别赠言,我说如果你把自己的思想作了核心,你老是看经,哪怕阅了全部《大藏》,你选择一些有益的话来,加在你这个核心之上,来装饰它,美化它,你以为这是用功,是提高自己,其实你不知道,你这个核心就是癌细胞。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舍就是除掉自心所有的差别见,但“舍”字很不容易,所以说“舍身容易舍见难”。

  ◎这个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可是大家要知道,寂光啊,常寂光土是真实的净土啊,它从不牵涉一点点的咱们这个情和计啊(众生是情想啊,都是些考虑啊、计算哪),不涉一丝一毫的情计啊!《楞严经》说了情和想,人类的情想居中,情要再多即是畜生、饿鬼,想要多,就是天界。想,理想……所以,我常说,这个感情要符合理想啊。佛法就是说“纯情则堕”,纯情就堕落了,情越多就越往下走了;纯想,这个想就离开情,是情的对面,说理想还不大够,“纯想即飞”啊。所以,就是不牵涉这些情啊!我们这个……一切追求欲,追求名利,眷属儿女,种种的感情,都在这个“情”字里头啊!

  ◎从古至今,无量无数之修行人,都是通患此病,认贼作子,煮沙作饭,不知当前能作决断以及种种思惟计较者,只是第六识。八识(说明: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中前五识及第八识均无过咎,只此第六第七两识使人背觉合尘,枉受轮回。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则执我,由于执我与分别,故全真成妄,全盘都错,而聪明人则受病更深,聪明人自恃比别人更能分别,更善计较,殊不知其自作缠缚,百倍于常人也。……盖慧业文人学习佛乘,总是易生知解。宗门常曰:“知解门开,则悟门塞。” 又《圆觉经》曰:“以生灭心,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随流转。” 盖众生意识分别,皆生灭心,以此妄心,欲解圆觉,则圆觉妙性,亦随众生心而流转为有生有灭之妄相。故劝学长,发一猛省,深认生平所自负一切聪明过人之处,即去道愈远之处,从此甘作钝汉,老实修行,方能跳出以上诸人之窠臼。

  ◎有的人误认世智辩聪是智慧,这恰恰相反了,世智辩聪是修道者的最大障碍。一个人很精明,很世故,很有策略,很有手段,八面玲珑,能说会道,这是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其中包括瞎子、聋子、哑巴、神经病。世智辩聪就同神经病患者等人并坐在一条板凳上,这不是优点,是缺点。

  ◎一切事物皆有两面: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光明的一面,黑暗的一面。一切事物对于我们的根本大事(注:出生死,成佛道)同样有以上两方面,就看我们会不会用,会用就能转,但能转物即同如来。“转物”二字多少人错会,以为是把眼前的一座大楼搬走了,才是转物。不对,那是圣末边事,应知,转烦恼为菩提才真是转物。例如:文革时我在河南干校,身份是牛鬼蛇神,人皆厌恶,对于自己的家庭与自己的前途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整天劳动,身同牛马。这是好事是坏事?可是我当时觉得,人不愿和我说话,我正好一句话不说,既然许多事我盘算也无用,干脆就不想。于是我在修持上得到一个飞跃,坏事变为好事。

  ◎不要等待退休,以为退休后,住庙专修,一定较好,这都是主观的想法,实际上许多僧人的俗务并不少于俗人。身住庙而心不在焉,又有何益?故云:“智者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又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所以关键只在当下:“即今休去便休去,欲待了时无了时。” “休”者休其心也,非退休也,非住庙也。夏师诗曰:“力道须从境上练。” 即是说从烦恼中锻炼自心。

  ◎未悟前,决不妄谈经论,更不可谈禅说密。古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焉有心肠与人喋喋!且大事未明,即是大法未明,既未明法,又要谈法,只是盲引众盲而已,不但无益于人,更是有害于己。因无知妄谈,难免轻师慢法之语,犯罪于趾高气扬之中,破戒在雄谈阔论之际,真是可怜悯者。

  ◎十信(注:菩萨五十一个位次中最低的十个阶位)以前,就是邪定聚,因为你“不信业因果报故”。如果你真信造业受果报,你敢破戒?你敢做坏事?为什么你敢?因为你不相信决定要受恶果报。一般人,说起来信,但实际行动上却是不信,要真信的话,你敢破戒?为什么你不去研究戒律,当做自己真正的老师?为什么破了戒不赶紧忏悔?所以你就是不真信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