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黄念祖大德开示16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5 浏览量:1441
◎戒是摄心。最浅近地说,就是坏事不做,好事多做。真正讲到彻底觉悟的时候,好事也不着相去做了,就离开好坏,就任运了,所做的没有不是好事,像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戒的一个总精神就是止恶生善,这是最基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它是第一条。你总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去影响别人。现在有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头,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种情况很多很多,这都不好嘛!具体说呢,作为佛教徒,应该是受三皈五戒。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不能再去皈依其它宗教道门,皈依后这才是真进了佛门。也可以自己受皈依,自己在佛像前表决心:我依止佛,依止佛给我传的教法,我也皈依这一切奉行佛的教法的大众,这就叫三皈依,有了三皈依就成为佛教徒。再进一步,居士要受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个五戒不一定全受,你五戒能受哪一条,受哪一条都可以。比方说,酒我可以很容易就不吃了,我就受一条不喝酒,那你也受了戒了,你有了一条了。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不一定要受,所以受一条、受两条、受三条、受四条都可以,受了五条就具足了五戒。因此受戒就不是很难了,但是受了之后就不能犯。再往上有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修密宗有密戒。戒是宝塔第一层,你要盖个宝塔,最底下这一层绝对不可缺。你不受戒不要紧,暂时你可以用戒来要求自己,总之自己对自己要有个要求吧。戒就能生定,定能生慧,戒是宝塔第一层。没有戒怎么样呢?就像一个东西是漏的,牛奶是好哇,你把牛奶倒在一个破瓶子里,全给你漏光了。你不受戒,受了戒你不持戒,破戒,都是漏器,你对自己一点约束都没有,属于漏器。现在大家没有因缘受戒,可以按这个来要求自己,减少杀盗淫妄酒这些事情。不杀生,首先是不杀人,也不要为了口福大量吃很多活的东西。不偷盗,偷窃抢夺、贪污受贿、占公众的便宜、私吞别人财物等等,都犯盗戒。在家人不邪淫,夫妇之间是不犯戒律。……受了戒就必须认真持戒。比方说,你不杀生,你要是没有受杀戒,你不杀生没有造孽就是了,你也就没有别的功德,你又没有救他,你有什么功德?但是你要受了杀戒的话,你就有功德,你有持戒的功德。从反面看,杀了生的话,要是不受杀戒的人杀了他(它),就是一个罪报,你欠它一条命,将来就要还它一条命,你杀它吃了,将来它把你杀了吃了,这样才平等,不然讲不过去,但是没有破戒的罪了。要受了杀戒的人,你把鸭子杀了吃了之后,来生你变鸭子被它杀了吃,这样还解决不了问题,你还要加上一个破戒的罪。破戒的罪就大得多,就比被鸭子杀了吃了还要大得多了。所以持戒就是这样,你要持住了,功德极大,要犯了,不仅仅是受杀生还命的报,而且加上一个破戒的报。所以要受戒,要有一个约束自己的心。还没有受戒,就先拿戒条来要求自己,不好的事情少做,利他的事情我要尽力去多做。

  ◎戒是三无漏学(戒定慧)、六度万行的第一位,是宝塔的第一层。在无佛之世,众生要“以戒为师”,可见戒律极端重要。所以法藏所愿说法利生内容中第一个字是戒。

  ◎口上说的都很好,好话说尽,但心中却很恶,坏事做尽,心里想的却都是坏事。轻视别人,害己夺物……种种的干扰使得一切都不安宁。为什么这么做?就因为你是众生知见而不是佛知见。所以昨天我还跟别人讲:“我们修行,就是把我们众生的知见换成佛的知见,也就是我们的大事因缘,佛已经在《法华经》上把道理都说了,对于我们来说,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马上放弃自己的众生知见,变成佛的知见,这就是我们的大事因缘。”

  ◎“坚守重戒勿少犯”。首先是这戒里头的重戒,先要护持住不可违犯。在犯戒之中最厉害的是谤法,例如说整个佛法是假的,这种谤法我们不会做了,但是我们还是会谤法呀!你跟随别人的话说某个经典是假的,明明某人是善知识,有人诽谤,你随声附和说他缺德,这都是属于谤法呀。故意说得过度了也不好,夸张不如实是增益谤,存心说得不够是减损谤。

  ◎能信因果,便自然止恶修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再能信他,信本师释尊的教诲、阿弥陀佛的大愿、六方佛的证明,于是自然就能信事;信经中的两个“有”字,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是发愿求生,老实念佛。这样于六信中生起了四信,就必能往生了。进一步如能六信具足,其功德更是殊胜,决定往生,并品位甚高。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染入我们的心田,如油入面。在和面时掺入一些油是极其容易的,但掺入之后,想再从面中取出这些油,那就难如上青天了。所以经典中说,世尊的常随弟子中,许多已证阿罗汉,但三毒所残留的习气,仍保留不断,只有如来才能断残习。盖“久反之地,非一战所能成功”,故首先劝您,不可丧失信心。犯错误,怎么办?那很自然,那就是忏悔。再犯怎么办?那就再忏悔。一切罪从忏悔灭,故普贤大士十大愿王中云:“我此忏悔,无有穷尽。” 普贤菩萨尚且尽未来际,忏悔不休,我们凡夫焉能因为忏悔数百次,哭过几十次,但脾气不改,愧见如来,便半途而废呢?

  ◎一切罪从忏悔灭,一切福从恭敬生。

  ◎过去多生直到今世所造下的罪恶,叫做宿恶,一般人肯定是有,往往不自知。……罪只有从忏悔灭,你不能够以你做好事来赎罪,做好事得福报,做坏事是恶报,你要消这个报,你只有靠忏悔,承认自己的罪恶,虔修忏法,痛心悔改,誓不再犯,学道行善,持经持戒,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人在寿命终了之后,不会再堕三恶道,立即生到极乐国土。按他生前的罪恶原本应该入三恶道,但以弥陀大愿加被,直接往生极乐。既生极乐,就永不再入三恶道,这就是一乘愿海的无边功德。

  ◎俗云:“不受魔,不成佛。” 先师夏老有诗曰:“病久方知身是苦,魔多反使道心坚。”这两句对于您很合适。在病痛中,在烦恼中,能念这一句佛号,功德更大,因为“难能”,所以“可贵”。烦恼乃多生习气,如油入面,不能期望忏悔几次,便能永断,只有不断地忏悔,不断地改正。发了脾气,马上知道不对,便到佛前忏悔,这就是进步。脾气发得小了一点,短了一点,都是很大的进步。烦恼很多,一样往生,故云“带业往生”或“带惑往生”,这便是阿弥陀佛极大的慈悲,也是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您能闻能信,能修此法,实是最大的幸福,《无量寿经》说这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世间一切,只是些肥皂泡,千万不要被这些假象耽误了您的根本大事。

  ◎忏悔,有理忏与事忏。理忏者,如“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是谓心空则罪消也。是以“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若能心契实相则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但更重要者,《观经》说:“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劝您一心持名,是即无上殊胜之忏悔。

  ◎我们所造的一切恶业,是从妄想生的,它没有真实的根,所谓“妄想”就是虚妄。而念佛的功德,是从真心而起,从妙明真心起来的。真心就是太阳,妄心就如黑暗,不管黑暗持续多少年,哪怕是上千年,只要光明一现,黑暗就消了。所以念佛就是用真心去破妄心,这是很直接的。

  ◎我们学佛,“忍”不是无用,而是大有用,是大安乐法门!

  ◎至于修净的人,临终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决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极乐的愿望,此时都失效了,这即烧尽功德林之意。所以我们必须忍辱护嗔心,如能忍辱则嗔心渐渐地自然不起了。《观经》说“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劝您一心持名,是即无上殊胜之忏悔。所以,在恒修忏悔、修行忍辱善护己念这两方面的无上武器,便是一句佛号。

  ◎建设一个佛化的家庭,对于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儿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儿女都不信佛。现在你们还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临终,你儿女信佛和你儿女不信佛,这个差别就太大了。他帮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后腿,你就往生不了。现在一般说起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帮助一下。完全能够生死自由,不需要帮助,这种人不是很多,就是你有这个力量,有人帮助一下还是好嘛!可以增上呀!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别人往往靠不上。所以在交朋友、结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我们应当慎重,也应祈祷,靠佛力。(说明:参看“学佛的同修……”和“一心念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