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平等即是一心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6 浏览量:246

◎在这当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以与一切众生相处,要念念利益众生。凡夫修学之所以不能契入,就是念念利益自己,没有想到别人。诸佛菩萨念念为众生,没有为自己,因为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上从诸佛如来,下至阿鼻地狱众生,就是自己。譬如,我们的身体是无数细胞所组成的,好的细胞、健康的细胞比作佛菩萨,坏的细胞、有毛病的细胞比作三恶道,都在自己一身,并没有离开自体。所以,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而舍弃众生,那是大错特错。于是我们才恍然大悟,佛为一切众生就是真正为自己,佛家讲三身,这是法身。报身是智慧,彻底觉悟明白,这是报身。然后,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就好比帮助自己的身体,哪里有病痛就赶紧治疗。能认知虚空法界是一体,我们对一切人事物的观念就完全不同了。(净空法师)

  ◎富贵人吝啬、悭贪,不愿意帮助别人。世间人不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愚痴蒙昧,自私自利。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性是一个。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我爱护自己就会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学佛一定要把心量拓开,关心一切众生,心量愈大,福就愈大。世出世间,佛的福报最大,因为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净空法师)

  ◎布施就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全心全力为大众服务。“布施”二字包括圆满的菩萨行。(净空法师)

  ◎布施是教人放下,你肯不肯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皆放下,世出世间法,一切都放下。若真的都放下,就成佛了,不需要学佛了。佛与凡夫不一样,凡夫放不下,佛都放下,所以一定要从这里下功夫。一开始要练习,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说得容易,做得难,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与锻炼。(净空法师)

  ◎中国谚语里面所谓的量大福大。为什么种小福,很少的布施,能够得这么大的福报?这是往往我们初学佛,听到经上讲这些话,总不免怀疑。这个怀疑都是以世间人情来衡量,殊不知这桩事情,不是人情能够想象得到的。这里面的理论是因为称性,只要称性,哪怕再少的布施,真正像是一毛一尘,微不足道,他的功德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法之殊胜就在此地,佛法的难处也在此地,难在凡夫总不能把心量拓开,总是小心量,小心量修再多的布施,福报有限,如果是大心量,修极少的布施,福报都不可思议,这个道理要细心去体会。“若不为自求人天福报”,若是假设,假设我们决定不是为了求自己的人天福报,布施的目的何在?“尽回向法界众生”,只希望一切众生得福,一切众生得利益,决定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人布施的福报就大了。所以“则不问施之多少,毕竟成佛”,用毕竟成佛这四个字来形容他福报之大,因为世出世间的福报,没有比成佛更大的,说到成佛,福报就达到究竟圆满。这个道理我们总得要懂,然后我们就不会怀疑了。(净空法师)

  ◎为什么能得到无诤三昧?事相断了,所以能忍世间人所不能忍的。世间人何以无法忍?因为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你就没法子。佛菩萨、阿罗汉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你骂他,他绝对不会答复你,因为他无我,你骂谁?你骂了半天,他都没有接受。我们被人家一骂,马上就生气,因为他这一骂,我马上就接受过来,一接受过来,就有反应。阿罗汉无我相,骂的都落空,没人受。细想这个道理,从今之后,如果再有人骂你,如立刻就生气,想想,怎么我就接受了?要明了,真有功夫的人,好的赞叹、恭维,也不接受。心在境界里保持清净,如如不动,才是高段的功夫。(净空法师)

  ◎菩萨六度,忍辱是关键。你看金刚经上,六度,它特别重视布施跟忍辱,布施能修福,忍辱能保全。如果一个人肯布施,不肯忍辱,佛经上常常有一个比喻说:“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呢?嗔恚之火,心里一不高兴了,就是一把火,把你的功德都烧掉了。(净空法师)

  ◎“故施忍两度,实一切行门之主要。” 持戒、精进、禅定,这三度,如果离开布施、忍辱,便不能成就。如果不能放下,没有耐心,这是修行的大障碍,不但于佛法修持上是最大障碍,即使在世间法里,学业、事业,不能舍、不能忍,其成就也必然有限。布施与忍辱是菩萨行门的关键,也就是最重要的课题。(净空法师)

  ◎修行须一天比一天清净,如同无量寿经经题说的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要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必须看破、放下、随缘才有可能。看破是学问,放下乃功夫,能彻底地放下,就成佛。菩萨的阶位,就是从看破放下的多少而定,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还有一分未放下。所以一定要放下、随缘,那就得大自在。(净空法师)

  ◎平等即是一心,即是定。凡夫之心,还有起伏还有乱心,所以无定。(净空法师)

  ◎迷是不知道万法同体,所以起了分别,起了执著,于是乎才有斗争。事相上好像是有所得,性体上决定无所得,性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

  ◎真心本性是真正的自己,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舍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清净心就现前,就见到自己的本性了。(净空法师)

  ◎心量一大,《金刚经》上讲的“四相”,自然就破了,我相、我见就破了,所以它用的方法妙,叫“大而化之”。本来那个心量很小,把心量放大,这一放大,我执、法执都没有了,都破掉了,这是大乘法的善巧,这是大乘法高明之处,尽量把你的心量放大,把你的心量拓开。所有一切的烦恼、痛苦、生死轮回,都是小心量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发大心,发大心是修行的大根大本。不发大心,那个修行都谈不上,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诸位要晓得,这是第一个条件。(净空法师)

  ◎着相就不平等,不平等就生烦恼,就起执著。懂得诸法平等一如,平等心现前了,众生跟佛平等,有情跟无情平等,平等心就是佛心。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心想变成的。你想佛,佛境界就现前;想菩萨,菩萨境界就现前。这凡夫天天想什么呢?想贪嗔痴,凡夫是这个心,想名闻利养,想这个东西,这就搞六道轮回。所以六道轮回哪里来的?你自己想出来的,这是原理。这个道理搞清楚了,我们念佛的信心才真正坚定了。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就变什么境界。(净空法师)

  ◎果然契入经论上的境界,经典的义理是无有穷尽的,你能够得到一分两分,你这一生就享受无穷,你就快乐无比。你今天还是妄想、分别、执著,这就说明一分一厘都没有入进去。所以首先自己要肯定,然后我们好好学习,你才能有契入的机缘。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治病你怎么个治法?你治病首先晓得我有什么病,那就好治了。自己有病不知道自己有病,这最可怜的,这没法子治。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毛病,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使自己契入境界。许许多多人问我,我都告诉他,我讲十六个字,这是我们不能够入佛门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十六个字。从什么地方下手?我讲了两句话,第一个,“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这个要放弃,你有这个念头,你这一生当中没指望;第二个,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这个很重要,决定不能有。(净空法师)

  ◎所谓心净则土净,一定要成就自己的清净心,成就自己的无希求心,这才决定得生净土。

  ◎“无希望”具体说来,哪些事情我们不希望呢?第一是“名”,不是为名,也不是为“闻”,“闻”就是今天所讲的知名度,我们不为这个。这个诸位要记住的,绝不可以搞名闻。“利”是利益,“养”是供养,不为这些。不为这些,还有人为什么?为果报啊!我这样,将来我会成佛、成菩萨啦!“成佛”、“成菩萨”这念头也丢掉,什么都不求,你才有真的成就。你想:我要证阿罗汉、成辟支佛、成菩萨,这叫打妄想,那是标准的凡夫,他所期望的,他决定不能得到。为什么呢?诸佛菩萨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怎么还有妄念呢!成佛、成菩萨是我们凡夫说他的,他自己并没有说他成佛、成菩萨,经上说他成佛、成菩萨,是随顺众生说的,是众生觉得是这样的,所以佛是随顺凡夫说的,自己心里头决定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呢?有妄想、分别、执著是六道凡夫,不是圣人啊!所以佛在此地这些教诲,叫真实教诲,我们不应该有这种念头。正念是无念啊!又怕你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就变成无想定,又坏了,那果报在四禅天的无想天,那学佛就学成外道了,所以告诉我们无念是无邪念,这称之为正念。正念就是佛菩萨之念,与佛法相应。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烦恼,他身心清净,智慧就增长了。坚持力从哪里生的?从智慧生的。他对于一切事理通达明了,毫不迷惑,所以他做事情能够贯彻始终。心清净、口清净、意清净,他的行为清净,念念觉而不迷。怎样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怎样修能够超越十法界?他很清楚、很明白。(净空法师)

  ◎善人是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向他学习;恶人也是菩萨,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从反面警觉我们自己。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皆是善知识,那个敬是圆满的。乃至于妖魔鬼怪,我们对他的恭敬心也不能有一分缺减,他是众生,有佛性,早晚成佛,何况世间作恶之人呢?我们修圆满的性德,一切恭敬!这样心才清净。(净空法师)

  ◎过清净的生活。所谓知足常乐,世人不懂得,最简单的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你心里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常生欢喜心,每天生活所需一点点就够了,怎么不快乐。到这个境界,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正觉悟的人,必定是跟佛菩萨一样,舍己为人,广利众生,这就是道。(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