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福慧双修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6 浏览量:442

◎念佛人一天到晚注意这句“阿弥陀佛”,这也是话头。禅宗必须开悟才能出三界,净宗不悟也可以带业往生,这个话头比禅宗的话头好得太多,用一个念头,止一切妄念,用意与目的皆在此。除净宗法门以外的法门,用般若、用观想修行,总方法称为“智念”,转识成智。凡夫的念头是“情念”,带着感情的,愚痴,痴情。修行人用功夫把情转成智,所有的方法都是智念。我们念“阿弥陀佛”,不是智念,也不是情念,而是“净念”。净念与清净心关系更密切,所以智念还不如净念。净念,直接修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十方法界所共具”,其实,它是十方法界的本体,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是从一真法界变现的,我们一打妄想,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一有人我是非的执著,就在十法界内制造出六道轮回。由此可知,如果没有烦恼,没有执著,就没有六道轮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就没有十法界。我们现在天天还打妄想、生烦恼,就是用轮回心造轮回业,要想了生死出三界,没指望。真的想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要再用轮回心,不要再造轮回业,而应该依照佛菩萨教的方法,“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在事相上,佛菩萨过日子,我们也过日子,佛菩萨每天穿衣吃饭,我们也穿衣吃饭,佛菩萨每天做工,我们也做工,然而用心不一样,我们是真作,他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人我是非,永远保持心清净,这就是佛菩萨过生活,就是佛菩萨在办事。我们必须认识真相,学习一点一点地放下,不断地放下,一定要进步才行,决不能退步,要真干!开头得咬紧牙根,因为习气太重了,开始放下当然很苦,这个关口要突破,要精进,决定不退转,就有成功的希望。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就是金刚般若。(净空法师)

  ◎知道现前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这就是智慧,这才如法。果然依教奉行,念头转过来,业就转过来了。转念头,就是“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染成净,转迷成觉,转成“阿弥陀佛”就对了。觉了之后,明白外面这些不相干的境界,原来全是自性所现之物,所以显示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原来都是“妙净明心,性净明体”。妙净明心是指色相作用,性净明体是指真如本性。看到大地一切众生个个都是佛,花草树木也是佛,没有一样不是,这是真的成佛了。我们今天看众生,这个面目可憎,那个不高兴,这是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起这种心,造这种业,多么可怕。我们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你才是好人,才是做好事。我们晓得道理了,从今之后,就看自己如何转法。(净空法师)

  ◎所以一心称念就是念实相,要不然它怎么能灭罪?我们念佛,念佛的人就是大慈大悲,为什么?要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干什么?见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明心见性,为的是得无上菩提。得无上菩提之后,为什么?为了广度众生。我自己有智慧、有能力,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我们就能现什么身,这度众生才真的叫自在。所以没有见阿弥陀佛之前,我们想度众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发恳切的愿望,智慧、能力做不到也是枉然。修学其它法门要像佛菩萨一样,能够自在现身谈何容易!即使遇到真善知识,如法修行,经上跟我们讲,要想证得法身大士的地位,至少还要修两个阿僧祇劫,才有这个本事。两个阿僧祇劫是天文数字,我们觉得时间太长了,还是念佛往生净土好。有一些人说,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没有慈悲心,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你要是有大慈悲心,你的功夫必定得力,决定不会退转,决定不会疲厌。没有慈悲心,念几句佛号就累了,就要休息了,都是没有慈悲心。“经体为生实相,修宗为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是修学的纲领。“离相,观空也,修慧也”,离相是修慧、观空,“修善,不住空也,修福也”,所以福慧双修,离一切相是修慧,修一切善是修福,福慧双修,因为福慧双修这才能圆成佛道。福慧双修当中,慧重于福。你知道这个道理,你才晓得离一切相是主,是第一重要,修一切善是辅助,也非常重要。离相从哪里离?就在修一切善里头离,不修一切善那你离什么?你也没得离了。一定要懂得离相修善,这才是福慧双修,这才叫真忏悔。学佛最忌讳的是修福不修慧,佛门这样的弟子很多,喜欢修福,喜欢福报,喜欢享福,不要智慧,痴福。这个福报到哪里去享?你要知道,因为他愚痴,愚痴变畜生,畜生道里面去享了。(净空法师)

  ◎一般人知道佛门里讲“开悟”,执著此名相,以为“开悟”莫测高深,很玄很妙。什么是真正开悟?每天将自己的毛病找到就开悟了,这是真的开悟。找出自己的毛病,再将毛病改过来,这种人真有功夫。一天能改一个毛病,三年以后,此人就是真菩萨。若一天能改一个毛病、过错,则求生净土不只是想去就去,而是来去自由。自己一天一个毛病都没有找出来,这一天就空过了,毫无进步。并非每天读多少遍经,念多少声佛号,那没有用处,即是古人讲的“喉咙喊破也徒然”。(净空法师)

  ◎真修,一是把观念转变过来,称为“作观”,一是把行为转变过来,称为“观行”。行为是六度,观念是无住。“无住”就是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一定要心清净,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放下行吗?决定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那是妄想,妄想障碍了心性,怎能不放下!这样我们才认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真的是无量法门修行的中枢,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念阿弥陀佛,身心世界要放下,不放下不能带着往生。带业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这是我们必须晓得的。(净空法师)

  ◎有真诚、慈悲之心,有看破、放下、念佛之行,你的愿是真实的,你决定可以做到。(净空法师)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这三句将五德(温良恭俭让)、三福、六和敬都包括在其中,意义无限深广,这三句是修行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地,都必须遵守,决不能违失,我们的功夫才能得力,修学才会有效果。对我们现前学佛而言,此三句经文实在是无比的重要,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过错,自己并不知道。一切错误的发生都在妄想执著,一念私心,自己平日修学固然不错,但是不知不觉就障碍了别人。真心本来不动,本来没有念头,动念就是无明,念头就是妄想,有念皆妄,有念无念、非有念非无念,都是妄念,离一切妄念,才是佛在大乘经说的“正念”。“正念”的意义很深,“正念”是没有妄念,就是自性起用。此处最易错认,因未离心意识故,以为正念还有个“念”,那就错了。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算不算正念?如果以绝对的标准讲,这句“阿弥陀佛”还是妄念,清净心中没有阿弥陀佛。为什么净宗将这句阿弥陀佛当作正念?因阿弥陀佛名号虽是妄念,此一妄念最接近正念,故净宗用此一妄念的方法达到正念。(净空法师)

  ◎般若要是离开净土,决定得不到究竟,就和《华严》一样,《华严》到最后,要不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不能圆满。所以,净宗是真正的大圆满,真正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果位。(净空法师)

  ◎“便是观照般若正智,便是即念离念,二边不着”,这个功夫就是我刚才讲的,念头一起,立刻换成阿弥陀佛,一换成阿弥陀佛,妄念没有了,离有,一句阿弥陀佛提起,又不落空,空有两边不着。何况这一句阿弥陀佛真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名号是性德之称,不是普通名号,普通所有名号都是假的。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是指一般的名字相。马鸣菩萨也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告诉我们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而自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由此可知这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名称都是假名,唯独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真的,纯真无妄,这不是假名。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念阿弥陀佛就真正两边不着,回归自性了,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净土。(净空法师)

  ◎虽然生心,要“无住”,才与真相、实相相应。生心,有住,不是真相,无住,不生心,也不是真相,一定是生心无住、无住生心,才是实相。如果契入“无住生心”,二而不二,实相就现前了,实相现前就是自性现前。宗门讲的“明心见性”,就见性了;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就证得理一心。无住与生心是一不是二,如果说是两边,不能成为一桩事,就没有见性,没有得一心,能把这桩事看出,原来是一不是二,就见性了。(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