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临终一念往生(摘要)

来源: 发表人: 2023-06-26 浏览量:256

临终一念往生(摘要)


  智敏 慧华金刚上师著述

  生命的真相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不过是灵魂随业流转而不断生生死死的历程。

  什么叫业?就是我们的所做所为、所言所语、所思所想。这一切的行为言语思想,都有它的能量,一有造作,能量便释放出去,影响他人,牵系自己,称为“业力”。

  当灵魂随着业力的牵引,进入母胎,便有了生命。胎儿长成身体,离开母体,便是出生。当这一个身体业报已尽,灵魂离开身体,便是死亡。灵魂离开这个身体后,又随着他的业力,再找一个母胎,于是又再有生,又再有死,生生死死,永无止期,这便是生命的真相。

  业力既是自己造作而成,所以业力可以由自己决定及改变的。而生死又是随业力而流转,因此生死也是可以自己决定及改变的。乃至生命中所遇、所受、所得、所失,所有的一切,也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及改变的。

  改变业力、改变生死、改变生命,必须从平常的言行思想做起。生命中多一个好的行动、好的话、好的念头,则多一个善业,生命便会更好一分。若多一个伤害别人的言行思想,则多一个恶业,生命便更恶劣一分。若能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乃至一个念头,都不要伤害别人,都总是利益别人,如果生命中充满的都是纯善的业,则想不变好都不可能了。

  何谓一念往生

  改变生命,要由现在每一念做起。而要决定生死,则必须在临终最后一念来把握。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无量无数的世界,也有无量无数的佛在教化众生。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那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在救度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凡是有众生听到他的名号,真心相信他,至诚发愿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心持念他的名号,并做种种善行,不造恶业,则在临终舍报时,阿弥陀佛一定前来接引他的灵魂,往生到极乐净土。往生到净土里,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老死,没有贫病,只有纯净永恒不变的快乐。假使有人在生时不知道修持,但能在临终舍报时,听到阿弥陀佛名号,至心称念,也一样可以往生。

  为什么平常没有修持,只要临终念佛就可以往生呢?因为当人临终的最后一念,正是生死交关的一念,也是生命交替的一念,所以这一念的力量也最为强大。这一念,可以决定下一世是往生极乐,或再受轮回?是生人天,或堕畜生、饿鬼、地狱?

  这一念若是起嗔恨心,则将受嗔恨力量牵引,而堕入地狱或生做毒虫。这一念若是起贪爱心,则将受贪爱力量的牵引,而堕入鬼道、畜生。若是临终这最后一念,能注想于佛,则能与佛相感应,舍报之后,必能往生佛刹,这一生的最后一念方才结束,下一世超脱生死轮回的生命,已在极乐净土的莲花中出现,这就是“一念往生”的意义。

  为何要推广一念往生助念

  这“一念往生”,听起来是如此简单,实际上是何等困难!因为在临终舍报之际,身心都受到无比的痛苦,要想定一下心来都已很难,何况要把握得住最后一念来住念于佛?除非是极有修持的修行者,否则单靠临终者自己的力量,要想一念往生,实在不是容易的事。然而,“只愿众生离诸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是学佛行者的本分,因此,佛教乃有“助念”(助他念佛)的法门兴起。

  助念乃是佛教传统的临终关怀方式,但助念的方式,又有临终前助念、舍报后八小时内助念及舍报三天半之后的中阴助念等不同。虽然各种助念,都同得佛力加持,助念后也都有明显的瑞相,但功效仍有差别。以舍报者而言,临终一念往生,较之舍报后助念,可说费力少而成效大……

  虽然有时临终者外表已呈现昏迷,但他们的内心或是潜在意识,其实是清醒的,甚至更敏锐,所以千万不要因此认为临终者听不到,一定要不断地念佛和引导他,即使临终者心力已极微弱,也要记得《法鼓经》上曾说:“若人临终,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临终一念圣言录

  飞锡大师:又问,一念十念,往生净土,何者为正。对曰:但一念往生,住不退地,此为正也。如腊印印泥,泥坏文成(印刷的一种形式),尚不需二念,岂要至十念哉。

  印光大师: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数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况彼修行世善,不作诸恶者乎?

  李炳南教授:(问)经云“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又云执持名号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极乐国土。二说何以不同?(答)至心者,心无杂念,彻底到家之谓。信乐者,深信不疑,愿乐往生之谓。此等功夫做得到,临终一念,便可成就,何待十念。一日至七日者,即是期望做到此等地步。

  念佛者必定往生

  一生皆未修持佛法,或造恶多端的人,临终若能遇善知识教以念佛,而他本身亦能接受劝导念佛,此人即是宿世有大善根,不能以他此生未修佛法,便认定他过去世也未修学佛法。又虽然一生造恶多端,临终肯念佛,即是大忏悔。如《观无量寿佛经》中,释迦牟尼佛亲口说:即使造了五逆十恶的大罪人,只要临终念佛,具足十念,就能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而得往生极乐世界。何况一般未造大恶之人,只要临终最后一念能保持念佛的正念,无有不往生之理。

  对于造恶之人临终念佛而得往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阿弥陀佛功德力之所加持,二是念佛众生愿力之恳切猛利。佛力加持不可思议,如《那先比丘经》中,那先比丘所言:重罪众生临终念佛而得往生,如以巨石置于船上,可行千里而不沉;小恶众生未念佛而堕地狱,有如小石投于水中,则直沉水底。以船比喻佛力功德之加持,则道理已极明显。又众生愿力之猛利,则如苏子瞻所说:众生造业,本由一念而造,所以灭罪亦以此一念而灭。如是,则往生也是以此一念而得往生。

  古德昙鸾法师及智者大师亦以三种道理比较造罪与临终念佛:一是以心念比较,造罪是由自己虚妄颠倒心所生,念佛是从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而生,所以说罪业虚而念佛心实;二是以所缘境比较,造罪时是缘虚妄境界而造,念佛是缘无上菩提心而念,所以说妄境伪而菩提心真;三是以所决定比较,造罪是以有间心(不持续)、有后心(有悔转),念佛是以无间心(持续不断)、无后心(没有悔转),所以善心猛利。以此三种道理,故临终一念佛即能灭亿劫罪业,而得往生。这三种道理中,又以第三种决定力为最主要。又如有人一生行善,应得生天,但临终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地狱。罪性虚妄,但以猛利故,尚且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何况临终以猛利心念佛,乃是真实的无间善业,岂有不能排除恶业,而得往生净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