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检完票,离车到还有十来分钟的时候,因为这时是三九天,通榆县非常冷,它是一片荒漠,都是盐碱地。我们几个人就躲在候车室的墙角避风,她看见我在那,她从站台上就乐呵呵地奔我走来了。我想可能是老居士也冷了,上我这来避避风也好,结果走到我的面前,她突然就跪下了,乐呵呵地就下跪。我说这车眼瞅就到了,在站台上你下什么跪呀?我这用手一搀扶她,结果这个口水就从她嘴角下来了,当时脑袋就低下了。
哎呀,我当时就明白了,“老居士啊,你可太聪明了!你到我这给我跪下,意思是求我把你这个臭皮囊给你处理处理……”真是特聪明,也确确实实是了不起!当时气温在零下三十八、九度啊。这时车站职工就找来了大夫,一检查,说这个人已经走了,已经咽气了。一点病苦没有。邹桂英如果不会呼吸念佛,她不会走得这么自在呀,如果她在家走也决定往生不了,因为她的儿女都是她的冤亲债主。可见得呼吸念佛方法如果会了的话,真正对往生会有很大的把握。这是培养第七识。
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那个神识,它是真如自性与无明的惑业合和而生的这么一个神识。也可以说它是善恶的种子齐聚、染净混合,叫能藏——把染污的种子和净的种子都藏到这里面。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这七识杂染熏修的业惑都含藏在第八识里,所以说又叫做所藏。既能藏,又所藏,就形成一个有净、有染。当然了,在我们这个阿赖耶识里头,污染的源很多,污染的业很多。为什么呢?因为自私自利的心很重啊,真正为他人着想的可太少太少了。
所以说这个识里所储藏的是个大杂烩呀,染多净少啊。这个仓库里面的保管,这个业识真是尽职尽职呀,它不会变质,无量劫的业识,不管是善的恶的,不会丢也不会变质,也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恰到好处。它遇不同的缘,就会结不同的果,就是我们所说那个果报。
如果第六识转妙观察,不分别我了,将有漏的第六识,转为佛菩萨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的根器而因病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这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达到如此的境界,就叫妙观察。因为它摆脱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四相,这就成为妙观察智。
将第七的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转平等性智,是将有漏的执着转为通达无我的平等道理,不再执着我了,而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智慧,就是叫平等性智。第六识、第七识一转,必然带动第八识,就是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为什么能转大圆镜智呢?它是转有漏的含藏为佛的妙观察和照见,对一切理、事、相和清净的自性无不明白这样的智慧。这个智慧清净圆明,洞彻内外,洞照万物而不染,犹如大圆镜体,物来则映,物去则空,不留丝毫的痕迹。“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把阿赖耶识的染污的源去掉了,这就是大圆镜智,转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一转,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些有漏的业识,必定转为佛菩萨成功所做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就叫做成所作智。佛菩萨就依赖、仰仗成所作智来度众生。前五识一转,佛菩萨就一定能够做到普度众生、利乐有情。这就叫八识和四智的关系。简单说前五识转成所作智,这是菩萨在将来度众生时运用的;第六识转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平等性智;第八识转大圆镜智。智是真实的智慧,智是觉悟。这就叫转八识为四智。为什么这样讲呢?就为让我们明白呼吸念佛方法究竟要解决哪个识的问题——培养哪个识啊?要转哪个识啊?就是转第七识——末那识。
以上就是八识与四智的关系及呼吸念佛方法可达相继不断的道理。
怎么样修呢?恒心练习,三、五个月可成,最多半年可学会。先用第六识意识去支配,随着一呼一吸给它加俩字。一呼一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先用第六识。你修学练成了以后,就不用我们再想“我得记着往呼吸里装俩字……”——第六识不用了,自然而然地就是呼吸加佛号。(练习时)最好给个手印,往这边躺给这个手印,往那边躺给这个手印(双手合十放于枕边腮侧),仰卧给一个弥陀印(将弥陀印自然安放于小腹部)。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应如何来修呢?有四句话,这也是我在这七年当中自己的体会:“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再具体一点也可以,有这么一首偈子,同修你要能如此修,必然当生能成就。这就是要守住身、口、意,守住什么身、口、意呢?“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这个就是具体的修行方法。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大原则就是纯印老人给留下的那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持戒,持戒不是说我们不干坏事了。不干坏事,好事你也不做,那不叫持戒。对众生有利的事情,哪怕一点小的善事都要做,这就叫众善奉行。能众善奉行,自己又不做恶了,改变贪、嗔、痴、慢的习性了,这才叫做持戒 。
“远离名利”——这叫修定。名利是我们修道人的祸根哪!佛对名利怎么讲的呢?佛说:“名利可破道人之皮,名利可破道人之肉,名利可破道人之骨,名利可破道人之髓。”什么是皮、肉、骨、髓呢?佛给我们解开了,他说:“皮者戒也,肉者定也,骨者慧也,髓者无上菩提也。”就是戒、定、慧和菩提心。可见得纯印老人家给我们留下的这句“远离名利”是多么地重要!名利真是害死人哪,稍一定力不足必然倒在名利的泥坑中啊。
第四句“一心念佛”。一心念佛是修慧,清净心现前,智慧必然生起。智慧是在哪里生的呢?智慧决不是在经典中生的,也不是般若经里生的,智慧是在清净心里生啊。智慧是本来本有的,只要心清净。所以不要再往里钻杂念了,应该往外倒啊,通过佛号往外倒啊,把垃圾都倒出来,般若智慧就生起了。现在有好多同修修行的方法走歪了,不是学佛,也不是修行,变成佛学了。问哪部经我都懂,问哪一个佛门的名词还都会,这叫做佛学,你不能往生啊。为什么呢?心里的杂乱太多了,障碍你的般若智慧,它是般若智慧的障道缘,绝对不是真正的智慧呀。另外你所理解的那些也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依文解义嘛。
上面我所讲的就是呼吸念佛方法,只要同修老老实实念,掌握住这个原则——将佛号融入到呼吸当中去,很快就会有感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