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佛法难闻,信心难起

来源: 发表人: 2023-07-02 浏览量:491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信心难起。’佛教在我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佛学自南北朝及隋唐以来,影响了,也充实了我国的文化。而今日社会上,大部份人对佛教陌生的竟一无所知,这不仅令人为佛法悲,更令人为我国文化悲。

  四、名为佛教徒而不知佛法的人:这种人,披著一件佛教的外衣,自称为佛门弟子。他们也拈香,也念佛,也抽签,也扶乩。他们利用农村间斋公斋婆愚夫愚妇的无知和迷信,藉机敛钱。他们的庭堂里,是真人仙姑与菩萨并列;他们在修持上,是运气导引与念咒并进。这种四海一家式的法门,如果他们不提佛教二字,也就罢了,怎奈他们偏把佛教徒的招牌挂在口上,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佛教叫屈了。

  此外,尚有人倡导什么五教团结(市面唱片行中就有‘五教大团结’—倡导释儒道耶回等五教团结的唱片出售),三教归一,这就真使佛门正信弟子有啼笑皆非之感了。

  五、非佛教徒想了知佛法而无机缘的:这类人相当多,也最值得同情。这些人多是智识份子,在观念上知道佛教的教义博大高深,与我国文化有密切关系。很想了知一点佛学大意,但竟苦无机缘—一来难遇到佛门善知识领教;二来也找不到适当的书籍阅读。即是找到了佛经或佛门初机书籍,一时也看不出头绪来。以致因无机会了解佛教,而不能发生信仰。

  我的一位自美国归来的朋友,和我谈起宗教问题时就有这种感觉。他说:‘在国外,常有些西方朋友问起我的宗教信仰,我告诉他们我信佛教——我的家庭中历代都是敬观世音菩萨,我当然也算是佛教徒。但他们问起我佛教的教义和佛教内部的情形,我一句也答不上来。回国后我想找点佛教书籍看看。但跑了许多家书店也买不到。’接著他又问:‘到处都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宣传品和函授资科,为什么佛教没有呢?’

  这位朋友因职务关系最近又要出国,我已寄了一部份初机佛学书籍给他看。但愿他这次在国外,如再有人和他谈到宗教问题时,他可以辩才无碍的说出一套来。

  我和另一位教育界服务的朋友谈到佛教问题,他说:‘不行,没办法,早先我很想知道一点佛教的情形和佛经的内容,我曾向一位持斋念佛的长辈亲戚请教。那位老太太说不出来,祗送了我几本书。记得是一本禅门日诵和几册什么经。我看来看去,愈看愈糊涂,这就打消了我信佛的念头。’

  像上述这些例子,多的举不胜举。这使我感到今日社会上,对佛教误解的,陌生的人士实在太多了。用什么方法使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呢?这是我时时思维探求的一个问题。

  佛法的高深圆融,博大精微,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即使是不信佛教的智识份子,也都承认佛教的理论正确与伟大。但佛法惟其微妙,则难于领悟;惟其高深,则不易了解。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且名相特多,辞意艰深。这对一个国学修养稍浅,且与佛教素无接触的人来说,要想骤然在言含万象、字包千训的佛经中找出点头绪来,实在是难乎其难。这好比摩尼宝珠光芒万丈,惟其光彩夺目、逼人视线,反而不易辨认出宝珠的真面目。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个初步而正确的认识呢?我想最简便的方法,莫如写一本介绍佛教概略内容的小册子来,供社会人士阅读。本来佛学初机入门的书籍,古今大德已写的很多。有的专述净土,有的单论禅宗。有的祗谈因果,有的戒杀劝善。但这些书,多是用词意高深的文言文写的。若要找一册用现代的语言文字,介绍出佛教的源起流传,佛法的概略内容的书籍,尚不多见。因此,我发愿把这本具有上述内容的小册子编写出来,给社会上不了解佛教的人作参考,这是我写本书的缘起。

  在佛法大海里,我所了知者不过是一滴飞沫之微,以简陋肤浅如我者来写这个大题目,实在是不自量力。不过我想,向社会上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介绍佛教,若由佛门幼稚园学生如我者来介绍,或可收浅显易解之效。所以我大胆的把这册书写下去。

  邦国多难,佛法衰微。异端邪说,充斥社会。是以弘扬正法,挽救世风,佛门弟子,人人有责。笔者此文之作,旨在抛砖引玉。尚祈佛门大德,不吝赐教。普愿一切有情,共登佛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