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美国的禅宗热:疯狂学日本推崇中国唐代禅师2

来源: 发表人: 2023-07-02 浏览量:2531

■斯奈德:披头禅精神领袖的40年

斯奈德自己,活脱脱就是一个美国的寒山,他早年就曾做过伐木工和森林防火瞭望员,他热衷于登山,十几岁时就成了野营俱乐部的顾问。这成为其日后热情追随东方哲学和生态主义的强烈心理动因。

斯奈德生于旧金山,大萧条期间,家庭经济陷入贫困,只得迁往华盛顿州。父母在那里经营一个小农场。8岁时,家里六个月的小牛死了。他问神父,这头小牛能不能上天堂。神父说不能。斯奈德痛哭不止,对神父说:“那我退学。”

对基督教失望后,上大学时的斯奈德对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产生兴趣,也开始学习铃木大拙的著作。接触禅学后,斯奈德决定中止人类学的学习,转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东方语言和文化。

在那里,他结识了凯鲁亚克,他俩一起在山上住了几个月,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一书,正是照搬了这段生活:书中主人公贾菲及其朋友,住在一间小屋里简朴苦修,没有椅子和床,只有一张类似榻榻米的席子,屋里全是书,放在柳条筐里;衣服都是慈善商店的二手货;他们还常常去爬山,一爬就是几星期。

1956年,斯奈德去往日本京都,开始了10年的临济宗禅学和东亚文化研习历程。他在京都大相国寺出家为僧,从事劳作之外“敲了三年木鱼”,是该寺第一位洋和尚。他的中文、日文造诣,使得他的禅学水平远远超出一般美国学者;他的四次婚姻中有一次是与一位日裔美国人,结果斯奈德说日语,倒是他的妻子说英语。

1969年,斯奈德在内华达山区买了100公顷土地,在在满眼山花、野火鸡、溪流等各种原生态风光中割草、伐木、种菜。

劳作之余,斯奈德著书立说,讲学访问——他不抗拒现代生活,但他的隐居地整整25年都不通电,但这里却有一间禅堂。有了它,斯奈德的家变成禅修中心,他自己则多了一个角色——禅宗师傅。

进入1970年代,斯奈德比任何与“垮掉派运动”相关的诗人都更受人尊重,被奉为生活的先知、伟大的解放者和保护生态平衡的圣人。而他的内华达山村社,渐成“退役”嬉皮士的大本营,从两三百人增加到今天的七八百人,且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做派,“戴着很多首饰,大耳环,大胡子,长头发”。

而斯奈德显然是这群人的精神领袖——他不仅系统学习过东方语言和文化,甚至连养活自己的本领都比别人强:体力好、干活强、会修篱笆、会把破旧的小屋用纸裱糊得干干净净。

斯奈德自己则在每天早上都打坐冥想半个小时,以冥想的钟声引领大家一天修禅生活的开始。

斯奈德认为有社会成员都应享有重新自我定位的机会。这是社会发生变化时主流社会一贯都有的偏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对立的,城市人口代表前者,乡村人口代表后者。斯奈德认为人们应该走出这种误区,找到更好的出路。”

这背后的宗教情结,或正是布鲁斯在《新时代与世俗化》所归纳的禅念:相信自我的神圣性和无罪感,人人皆可成佛;并且,没有比自我更高的权威。这样的自我意识犹如宣称“真理就在你的脚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