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景区这样统一管理就砸了我们的饭碗
讲述1 大家的饭碗没了
散导:万年村村民帅有芳
37岁的帅有芳嫁到万年村16年了。在山村,能读到初中毕业的孩子不算多,自2002年起,帅有芳便开始背诵导游词,为散客做导游,当地村民将该种行当称做“散导”。
帅有芳的工作内容是带领散客从万年寺景区停车场到清音阁猴区,该条线路属于中山区B线,走一圈需要4个半小时,若有老人或小孩,得走6个小时,一天也就能带一拨客人。
带路的同时,她也给游客们讲解,“讲解词都记在心里了,客人对佛教感兴趣,就讲佛教,喜欢猴子的,就讲猴子。”
每天,帅有芳能赚80元到100元,旺季能赚到2000多元,淡季一个月的收入只有几百元。
帅有芳说自己做导游“带过很多人”,不少游客夸奖她“你的服务态度很好哦”“普通话很好哦,也不带买东西”等等。
变化出现在6月23日。“那天9点,我到停车场接一位从成都来的老游客,有工作人员对我说,以后散导没法干了,峨眉山的导游被一讲解公司承包了,只有穿制服的讲解员才能挣钱。”
帅有芳将游客带至万年寺。按惯例,帅有芳可从寺里领到25元佣金,“但这次不给佣金了,说以后就统一用有导游证的讲解员了”。
帅有芳感到了危机:家里一共5口人,公婆均已60多岁,38岁的老公靠抬滑竿,一年收入也就一万元,14岁的儿子读初一,如果景区统一了讲解,统一由观光车将游客带至索道至金顶,不但自己做不成散导,老公的滑竿也没生意了,“老公和一邻居同抬一滑竿,从停车场抬到万年寺6华里,自己揽生意,一次65元,两人一人分32.5元,一天一趟。”帅有芳称,自家本来就是出苦力赚个生活费,现在景区要统一管理,导游将游客从景区大门直接带至索道,两口子的工作便全丢了,“景区统一管理垄断了旅游市场,它要设固定的旅游点,定点餐饮和住宿,这种统管让我们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感到生存危机的不仅是帅有芳。在万年村,像帅有芳这样的“散导”约有40名,有100多名抬滑竿的,有20户开农家乐的,有30多名摆摊的,还有70多名在景区里给游客拍照的,“大家都觉得,景区这么一统一,大家的饭碗就没了。”
从6月25日开始,帅有芳便开始随着邻居们去找景区管委会,去路口聚集点,以期反映诉求,“我们平头百姓,要求很简单,就是为了有口饭吃”。
讲述2 为了温饱才维权
摊贩:龙门村村民李军
除了做散导,今年42岁的李军家里还办了一个摊点证,妻子在清音阁景点门前有一个固定摊位,可以摆摊卖些手链、木雕等工艺品。李军和24岁的儿子,也都帮忙照看下摊位,“有时也带路做导游,给客人搬搬行李,卖点茶叶。”
李军称家里靠这个摊点每年有一到两万元的收入,虽然不多,但可以生活,“可是后来我们景区管委会在零公里景点上面,新建了一个很大的购物中心,还准备招70个导购员。另外,成都高铁站已建好,景区会在高铁出口设立导游站,将游客们直接接上旅游观光车,统一坐车,定点吃饭,定点住,定点购物,游客肯定都被导游带到购物中心购物了,连汤和骨头,都没给村民们留。”李军分析,正是为了温饱问题,才促成了村民如此大规模的表达不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