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
陇南烟雨中矗立的崖壁佛国
艺术价值:
自然人文结合得最完美
麦积山的名字来自形状有如农家麦垛堆,又因所在地甘肃天水市雨水充沛,令这“崖壁上的佛国”常年烟雨迷蒙,雾色缭绕,这一美景被称为“烟雨麦积”。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被多数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代一千六百余年都有不断的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原作居多。
走在崖边栈道上,身边是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千年佛国,脚下是烟雨中延绵起伏的青山,可谓美不胜收。
“麦积山和其他三大石窟最不一样的是,它是自然和人文结合最完美的一个石窟,其他石窟都没有这么优美的环境。”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花平宁说。
保护现状:
尊重历史结果做“减法”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主任马千在1984年来到麦积山从事修窟工作,从少年时代至今转眼便已30载,熟悉这座石窟上的每个细节。在他来这里之前,西面的三尊大像受自然灾害影响已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在1982年曾经做过一次抢救性修复。
马千说,现在的文物保护原则是“减法”,历史上有的东西让它继续存在,历史上没有的东西一律剔除。对于泥塑亦是如此,如果手臂掉下来了,可以像骨科大夫一样把它托回去,但如果是手没有了,便不以想象来修补,“像断臂维纳斯,也有一种残缺美。”
在阵容庞大的9号窟,便有一尊曾经“塑像归位”的女像,本来手是垂吊着的,然后把它托回了。“如骨架非常破旧了,我们会用一种方式把这个骨架抽出来,然后用回古人本来用的那种木头换进去,偷梁换柱,就好像骨科大夫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