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能应五人

来源: 发表人: 2023-07-04 浏览量:216

能应五人

  己三 能应五人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此明能应五人,但这五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在国家负有领导责任或有相当地位的人,他们原来不一定是信佛的佛弟子,但菩萨示现为他们的身分后,可以逐渐转化他们来信佛,而成为佛法有力的外护,使佛法在世间,更为广大的流行,以影响更多的人来信佛,这是很重要的。

  在应五人中,首先说应小王身。王在君主时代,为一国的主人,是统领整个国家的,具有无上的权威。在中国古代,诸位都知道,大国的国王称为大王,小国的国王叫做小王,所以小王是对大王而言。但在印度,除了一般国王,传说尚有转轮圣王,是能统一天下的,如铁轮王能统一南赡部洲,铜轮王能统一二洲,银轮王能统一三洲,金轮王能统一四大部洲。即此统一天下的轮王称为大王,一般小国的统治者叫做小王。小国的国王,不是一个两个,如古代的中国及印度,都是有很多小国的国王,这在佛经叫做粟散王,谓小王之多,如粟散在各地那样的多。

  国王,不论是大是小,都是一个最高的统治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国家的总统,或元首、主席之类。他们对国家的全体人民,负有保卫照顾的责任,即保障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一国治理得好与不好,在古代专猘时代,与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有著极大的关系。如国王是暴君或昏君,必使全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遭受无穷尽的痛苦,过著牛马不如的生活。若国王是圣君或明君,处处爱护老百姓,时时关心老百姓,一切以老百姓的福利著想,不苛捐杂税以扰民,不无辜残杀以害民,百姓就可安居乐业,过著和平幸福生活。所以,一个国王对国家人民的影响是很大的。假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能够信仰佛法,以佛法的五戒十善,教化人民,指导人民,使得全国人民,都能信仰佛法,奉行佛法,则这国家一定是和平安定的。发心行菩萨道的菩萨,所以要示现国王身,不是自己想做人民的统治者,而其目的是为度化人民。若国土中有类众生,‘应以小王身’去化度他才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就随顺众生的要求,‘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所说的法,当然不外五戒十善,使人民本此戒善,奉公守法,和乐相助,果能如此而行,不但得到佛法的受用和利益,并且能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人类众生的心理,大都是向上看的,若一国最高统治者,果能信奉佛法,并以佛法化民,必然会得到上行下效的良好效果,亦即百姓自然而然的来信佛法,所以佛陀曾将护持佛法的重任,付托国王。

  例如印度佛灭百年左右,有位统一全印的有名的阿育大王,就是佛法最有力的护持者。在他未信佛前,是个非常残暴的君主,经常随意将人亲自动手杀害,致使全国百姓非常震惊,并且给他起了一个恶名,叫做“暴恶的阿育王”,亦称为黑阿育。后来经一僧人的感化,即消灭了过去残暴的恶心,奉行佛法,进而大筑佛塔,供养佛陀舍利,以扩大对佛法的宣扬,并定佛教为国教,使印度成为佛教的国家。阿育王自己,亦一变而为仁慈、和蔼、爱护百姓的明君。过去对待臣民的暴虐手段,不再出现,从前“暴恶的阿育王”,不再有人叫他,代之而称呼他的,是“仁慈的阿育王”,亦即白阿育。黑是代表凶恶残暴,所以佛法说的恶业,亦名黑业;白是代表仁慈善良,所以佛法说的善业,亦名白业。

  阿育王信佛以后,不特是第一位佛教的传道帝皇,且是第一个认识到在治理国家时,宣传是极重要的君主。后来他对于王权,不当作是一种权力,而是看做建立和平、善意和慈悲的工具。而且,阿育王并不以自己国内对佛法的宣传,能达到边疆部落的成功为满足,还要到遥远的国家去宣传佛教的教义。曾派佛教使节到叙利亚、埃及、马其顿等国家宣传佛教,而最成功的宣传,可说是锡兰。现在我们常听到“世界佛教运动”这句口号,近代这句口号的喊出,不用说,太虚大师是第一人,但在古代印度,推进世界佛教运动的,不能不说阿育王是第一人。因此二,若说阿育王是观音菩萨的示现,是也未尝不可的。

  在阿育王之后,约在佛灭四百多年,又有一位迦腻色迦王出现,亦为佛教有力的护持者,对佛教的贡献是很大的。其他,如中国的唐太宗、隋炀帝、梁武帝、明太祖等国王,对中国佛法的普遍弘扬,也是尽过最大的努力的。中国向称隋唐是佛教的黄金时代,这一方面固然有很多大德高僧出现于世,努力佛法的弘扬;一方面亦得力于当时国王的护持和推动。这些,亦都可以看作观音的示现。

  在应五人中,其次说应长者身。长者,等于中国说的耆绅、士绅之类。依佛经说,真正的长者,应具有十德,就是姓贵、位高、大富、威猛、年耆、智深、行净、礼备、上叹、下归。于中,前五德属于身体方面的,后五德属于心理方面的。简单说:德望丰隆的,人格崇高的,德行美满的,财产众多的,知识广博的,年齿已尊的,信义孚众的,称为长者。为长者的,不论出现于社会的那一角落,都能受到广大人群的尊重恭敬。为长者的,不论做事或处理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极为公道正直的,诸如在乡间地方,往往有些事情诉讼多年不得解决,可是一经长者出来说句公道话,立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大家心悦诚服的接受调解,可见长者的影响力之大。若他能信仰佛法,则对他具有好感以及恭敬尊重他的人,自然也就随之奉行佛法。观音菩萨深深了解这点,对世间的众生,若有‘应以长者身’才能‘得度者’,‘即’为‘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劝他做人应该正直、公平、敦厚、朴实。一般人听到长者这样说,自然很乐意的接受,并且老实的照著去做。所以,信佛法的长者,感化力也是很大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身为长者,不能以佛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亦不能以佛法去化导一般人民,其长者的资格,也就成为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