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娑婆与极乐苦乐比较

来源: 发表人: 2023-07-08 浏览量:493

 娑婆与极乐苦乐比较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下面要为我们细说两个世界苦乐不相同的处所,“娑婆苦乐杂”,娑婆世界有苦有乐,在我们人间苦多乐少。“其实苦是苦苦”,这是就克实而论,苦苦下面这个苦是名词,上面这个苦是动词。“逼身心故”,我们身心都受到很重很大的压力,那怎么不苦?这个逼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压力,我们精神上所负担的这个压力,生活上所负担的压力,生活压力是身,精神压力是心,所以感到非常之苦。“乐是坏苦”,虽然有的时候也有乐的时候,乐的时间不久,一下就过去了,过去的时候就坏了,所以它还是苦。“非苦非乐是行苦”,非苦非乐我们讲的舍受。舍受是什么?是行苦。“性迁流故”,迁流就是它不能常保。

  我们先说这几个名词,都是佛门里头常常见到的。经中常说“三苦”、“八苦”,这个地方是讲的三苦,其实三苦就包括八苦,这个苦苦里面就有八种。八大类前面四个是“生、老、病、死”,在我们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不能够避免的。生苦这我们都忘掉了,人很健忘,佛在经上说得非常透彻。从坐胎就苦,这是讲神识,我们中国人讲灵魂,佛法里面讲神识。来投胎,在母亲肚子里面十个月,这十个月佛形容他的感受,就像在地狱里头受那个苦难一样。母亲喝一杯凉水,他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狱,喝一杯热水,感受就像在八热地狱一样。他不是没有感觉,太痛苦了,所以出生之后,前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我们也看到世间,往往看到小朋友非常聪明活泼,害一场大病之后可能就变成白痴,这一场病苦把自己聪明智慧都丧失了,何况在母亲肚子里十个月!所以前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也就变成无知,这是生苦。这一出生,佛经上形容出生时就像在夹山地狱,一出世的时候接触外面这个境界,那个感受叫风刀地狱。所以一生出来就哭,为什么会哭?痛苦才会哭,才会大声的叫,你看到哪个小孩生下来哈哈大笑,很喜欢的样子,有没有看见过?这个真苦!这是我们仔细观察小孩出生,能体会到佛在经上所说的,这是生苦。

  生了之后,就一天一天的衰老生病,老病,这个苦我们能够感受得到。自己也慢慢老了,自己也生过病,所以病苦、老苦比较容易感觉到。死苦,这还没死过,不知道死苦到底是怎么样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的神识,灵魂脱离这个身体,那个痛苦,佛形容它叫“生龟脱壳”,活的乌龟把牠的壳剥下来,那个痛苦就像那样的。所以死之苦超过最严重的病苦,这是个大难关,任何人没有办法避免的。可是诸位要知道,真正学佛人,学佛有真功夫的人,这个生老病死,这个生过去了,不说了,老、病、死都没有,他不生病,他虽然老,他老而不衰,体力跟年轻人一样,他没有老苦;死的时候他很自在,晓得哪一天走,他又不生病,如入禅定。不学佛,没有功夫的人,这个老病死是非要受不可的。真正有功夫的人,这三种苦我们在这个世间可以完全避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讲福报,真有福!

  第五种是“求不得苦”。这世间人欲望太多,求不得就感到苦了。第六种是“怨憎会”。冤家对头不想遇到,偏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想遇到,偏偏碰到,这都是属于怨憎会。第七个是“爱别离苦”。喜欢的人偏偏不能够常聚在一起,喜欢的物也常常不能够在面前,这是爱别离。这三种是身外的,生老病死四种是身内的,内外都苦。第八种是“五阴炽盛”。这八种苦,刚才讲的七种苦是苦果,是果报,我们眼前所受的。五阴炽盛这是因,这是苦因。五阴是“色受想行识”,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生理与心理。生理跟心理的作用,以及我们生理造作前面七种苦的因素,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时时起贪瞋痴慢,身体不知道保养,消耗自己的精力、体力,这是带来生理上的疾病。所以五阴炽盛,炽盛是形容词,他这个造作非常兴旺,时时刻刻不停,身心的造作,感来前面七种苦果。苦果里头包括这八大类,所以我们称八苦,八苦就是此地讲的苦苦。“逼身心故”,给我们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

  “乐是坏苦,不久住故”,我们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乐,实在讲就像我们现在讲的麻醉一样,暂时把苦忘掉,可是那个时间很短暂,过去之后,这个苦又现前了,所以说乐极生悲,这是实话。佛讲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为什么?苦不会变成乐,乐会变成苦。不变是真的,会变是假的。譬如我们吃好吃的东西、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吃东西很乐,如果叫你继续不断的再一碗一碗,吃一碗很乐,再吃一碗还可以,连续吃个二十碗、三十碗你就苦了,乐就变成苦。跳舞很乐,连续不断跳七天七夜,受不了,要叫救命。乐过头就会变成苦,苦不会变成乐。肚子饿了很苦,饿上七天更苦,不会变成乐。所以苦是真的,乐是假的,这一定要认识清楚。“乐是坏苦”,它不是真实的。

  “非苦非乐”是不错,是很好,这境界是好境界,它不能够保持,迁流不息。我们俗话常讲青春不驻,这就是属于行苦。我们一个人的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是剎那剎那在衰老,这叫“行苦”。其实说穿了,这说真话,真话不好听,但是它是真实的,绝不骗人的,人可以说从生下来落地那一天就勇猛精进,一分一秒都不耽误一直往坟墓里头走,谁肯停一停?这是真话,这是实在的事实,这就是此地讲行苦的意思。纵然你能够在这“非苦非乐”的境界,岁月不饶人,你的寿命一天一天这样流过去了。所以苦有这三大类。

  ‘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彼土永离三苦”,说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三种苦完全没有。“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因为我们这个世间说苦,苦的对面是乐,乐的对面是苦,是相对的。西方世界既然没有苦,当然乐也就没有了。苦乐是相对的,唯有苦乐都没有才叫极乐,那才叫真乐。假如有乐的话,乐是坏苦,乐不是真的,乐是坏苦。西方极乐世界很不可思议,“议”是议论,是说不出来,“思”是思惟想象,不但说不出来,那个境界的好,殊胜,不但我们说不出来,我们连思惟想象都达不到。这个世界的状况,佛在这个经上说了,这个经上说得不多,《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说得比较详细,说得最详细的,实在讲在《华严经》,《华严经》那个境界实在讲,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要跟华藏世界来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读《华严经》可以能体会到西方世界的殊胜庄严。

  过去慈云大师,他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慈云灌顶法师著作非常丰富,留下来的大概有四、五十种,这个法师很难得,著作等身。他将娑婆跟极乐世界苦乐做一个比较,讲修行的难易,他说了十种。第一、用苦乐来较量。他说:我们这个世界纵然得人身,很难遇到佛,遇不到佛是苦,西方世界往生到那个地方去,花开见佛,见佛是乐,亲近佛是乐。第二、我们这个世界很难听到佛法,不闻法是苦,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换句话说,你想听哪一个法门,想学哪一个法门,都能够称心如意,都不难,佛菩萨亲授。第三、在我们这个世间恶友牵缠苦,我们想修行,我们想念佛,有许多人障碍我们,有许多事障碍我们,我们不能称心满愿的来修学,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不但没有人障碍你,每一个人都鼓励你,都帮助你,这个乐。所以两个世界比较,真的,我们这个地方修行,实在说除念佛求生净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是障碍重重,一生当中非常难成就。这个法门障碍比较少一点,一句佛号我可以念出声,我也可以在心里默念,跟家人大众相处,他们讨厌我学佛,我就在心里念,我口不念出来,不要惹人麻烦,不要伤一家的和气,自己可以潜修,一样能成就,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

  ‘一往分别。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

  “一往分别”,一往就是大略的意思,我们讲大概。这是说明西方世界四土苦乐的状况,大致上经论里面所说的都是凡圣同居土,因为说凡圣同居土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到这个地方。“同居土五浊轻”,这是两个世界的比较,我们这个世界五浊就重,他那边就轻。为什么还要说五浊?因为我们是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有断,带过去的。克实而论,确实有五浊这个现象,不过比起我们这边的环境,那实在是相差悬殊太大了。这个“轻”字,我们要细细的去体会它,轻的程度实在讲,是我们这个世间、欲界天、色界天乃至于无色界天都不能够跟它相比。

  “无分段八苦”,分段,段是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从大的地方分,我们这一生是一个阶段,来生来世又是一个阶段,这就是讲六道轮回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这是大的;如果细分的话,可以说是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剎那都是一个阶段,这都是事实。这里面有八种苦,前面跟诸位提到过。这八种苦可以说是六道里面众生没有一个能够免除的,即使天上也不例外。内,这讲有生老病死。天上的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福报大,天人身是化生,这个身的形态有四种:胎、卵、湿、化。胎生最苦,人是属于胎生;卵生就是蛋生的,比胎生这个苦要减少一些;湿生就更少;化生,这个苦就没有多大的感触。天人福报大是化生,他们通常也没有病苦,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界天人,他临终前七天才感觉到身体有一些不舒服。换句话说,平常他也不生病,他也不老,没有衰老的相,也没有病苦的相,这福报很大,但是临终七天之前他就现衰相。换句话说,他的老病就是在那个时候,时间不长,很短,但是他所感触的痛苦,我们也没有办法想象。就好像大富贵人家遭一点委屈那就不得了,在贫穷人家看起来算不了什么。天人在这个时候感觉到非常痛苦,死了以后还是要随业流转,六道轮回确确实实有,一点都不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