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乐?“自在游行”。到什地方去游行?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旅游是很多人喜欢的,也是大家非常羡慕的,但是我们的旅游不能超越这个地球,不能到外层空间去旅游。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旅游的范围就太大太大了,所谓是尽虚空遍法界,想到什么地方就到达那里。他们的飞行工具太殊胜,经上讲的莲花,莲花就是他的飞行工具。他乘着莲花,想到哪一个国土就到哪一个国土,想到哪一个星球就到哪一个星球,这是我们讲横面的。竖的,想到过去世也行,想到未来世也行。我们旅游要跟他相比,那是天壤之别。这是自在游行的乐。
“天食天衣”,这是举出衣食。我们这个世间不能够缺少的,大家辛辛苦苦为什么?都为衣食去忙碌。西方极乐世界对于物质生活一点也不愁,为什么?一切供应随念而至,心里面想什么,你所想的就在面前。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为什么还说有天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无量劫来,每天都需要饮食,饮食成了习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不要了,有的时候还会想起来“好久没吃饭”,还会动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一动,饭食自然就摆在面前,一摆在面前,这才晓得现在不需要了。这个念头没有了,这些餐具、饭菜也统统都消失了,所以不必要你去收拾,也不要你去洗碗碟,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一种习惯,会有这个现象,在极乐世界时间长了,这个习惯渐渐就淡薄,以后就没有了,初去的人有这个现象。
“诸善聚会”,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古德有说,我们这个人间最可怕的是什么?你们每个人想一想看,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最可怕的是什么?古德告诉我们:社会上最可怕的是同行。同行因为有利害冲突,不择手段诬蔑陷害,比虎狼还可怕,所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人与人在一起没有利害冲突,就不必提防了,绝对不至于有相害的事情发生,没有利害冲突。西方世界确实没有利害冲突,衣食住行彼此都不妨碍,彼此都同样的丰足,大家在那个地方真正是一心修道,帮助诸佛如来接引众生,我们所说的弘法利生,所以那边都是上善之人,这一点我们也要清楚、要明白。那一边人既然是上善之人聚会一处,我们自己的心行要不善,虽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因为跟那边的人志趣不相同。所以是人以类聚,我们跟他不同类,这就入不了他们这个团体。一定要自己和他们志趣相投、志同道合,自然就相应。这是平素我们要觉悟的,这个地方的世缘要放下,一心向道。
‘方便体观巧,无沈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四土里面所说的苦,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苦都没有了,都不受。四土里面所说的乐,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有分。“方便土”这是已经断了见思烦恼,念佛的功夫深,得到事一心不乱。“体空”,是聪明智慧更高,不但他闻法,在日常生活当中他领悟的力量很强,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高度的智慧。不是在极乐世界,像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小乘人到这个境界,我们通常讲他“入偏真涅盘”。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讲真相,佛将事实真相教我们从三个方面去观察,三方面是“体、相、用”。如果我们明了,懂得会用,你这一生就会很幸福,就很快乐。体是空的,决定不可得,你得不到的。相是有的,是可以受用的。你在受用,你不要执着,你认为你有所得那你就错了,你就会生烦恼,就会有痛苦。你要晓得,相有,可以用它,用要用中。我们中国儒家讲“中庸”,中国古圣先贤,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我们中国人会用中。佛法里面也是用中,佛法讲“中道”,儒家讲“中庸”,所以要懂得用中。不偏有,也不偏空,两个都不偏就是中,所以你用的时候要用中。佛给我们讲,我们凡夫不懂,凡夫用有,他不懂用中,他用有,一切都是有,执物样样都有,所以就有很多很多的苦恼、烦恼。二乘人、小乘人他知道,有是假的,体是真的,叫真空,他用空,他不用有。用空,他不起作用,换句话说,他永远在定中,这个地方叫“沉空滞寂”。他入定,在定中他不起作用,他这个并不圆满。菩萨懂得用中,空有两边都用,两边都不执着,这叫中道,所以他有“游戏神通等乐”。菩萨非常活泼,不像小乘那么呆板。凡夫愚痴,小乘呆板,菩萨活泼,菩萨用中。
‘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用中有两种,这个“实报土”是用中,用中有两种,这两种是比较上苦乐。前面所说的次第三观、一心三观,“次第三观”就有隔别不融之苦,因为它的境界是有次第、有等差。三观是空观、假观、中观,它一个层次一个层次,这当中有界限就是有隔别,不能圆融,在大乘菩萨里面显示出这个苦处。“一心三观”的人,这个现象就没有了,随便拈一法,他都知道即空、即假、即中。体是空的;相是假,有是假有,空是真空;用是中,所以随拈一法,空假中三谛圆融,没有隔别不圆融之苦。因此,他那个境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菩萨在这个世间跟我们大众处在一起,所谓是和光同尘,跟我们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但是真正讲的受用可以说完全不同。我们在这个世间,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有苦乐忧喜的感受,菩萨没有,菩萨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那叫做乐。所以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还是苦,乐止苦就来了,所以乐是坏苦。苦乐两边都没有了,这叫真正的乐。所以他实实在在是入不思议无障碍的境界,没有障碍了。
‘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寂光究竟等”,这是四土里面最高的,是如来果地的境界。“法身渗漏”、“真常流注”,这些字样是形容词,不是真的。真的这个法身真如,这里头还能出毛病吗?这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如本性上面的这个烦恼,还没有去得干净。佛法的修学,诸位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明白,佛法里面讲真妄,真是本有,妄是本无。你的烦恼、你的妄想,本来没有,我们今天烦恼很多,痛苦很多,妄想很多,这些东西的根源,佛给我们说得很明白,《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这是一句话把我们六道凡夫的病根说出来,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着。佛法的修学,就是把妄想执着除掉而已,没有别的。“但除其妄,莫求其真”,你可不要求真,求真是什么?求真的那个念头就是妄想。妄去掉了,真就现前了。这个真就是真心本性,真如本性就现前了,所以只是除妄而已。
执着,就发展成为我执,现在一切凡夫都认为身体是我,佛告诉我们这身体不是我,你执着这个身体是我,大错特错,这叫我执。破了我执,就证阿罗汉,就出了三界。换句话说,你要有“我”这个念头在,三界就出不了,决定在轮回。轮回从哪里来的?我执造成的。如果有法执在,就不能见性,禅宗讲明心见性,就见不了性。法执破了就见性,我执破了就出三界,就脱离轮回。所以诸位想一想,佛法大小乘法门很多,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帮助你出三界,都可以帮助你修行证果,这是理论上讲是平等的,事实上你自己去想一想看,你还有没有“我”?如果有我,那你修行的功夫不到家,三界出不了,要“我”没有了,三界才出去了。诸位想想,刚才我们讲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从哪来的?都从“我”来的。如果我没有了,生老病死就没有地方落脚,所以一切苦都没有了;一切苦都是从有我而来的,它的根是执着。法执演变成所知障,我执变成烦恼障,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我来的,这个要知道。佛法自始至终破二种执着而已,我执破了,小乘就毕业,证得阿罗汉;法执要是破尽,就成佛了。
寂光菩萨,我执当然没有了,方便土的菩萨我执就没有了,凡圣同居土有我执,方便土以上就没有了。虽然我执没有了,法执没有破干净,只破了一部分,或者是一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的法执没有破干净,这就叫做“法身渗漏”。好像我们这个杯子一样,这里头有裂痕,里面装的水渗出来了,漏出来了,比喻这个意思,它还有一点破损。这是比喻,并不是法身真正出毛病,法身不会出毛病的。“真常流注”,真常就是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到“寂光究竟”,实在讲是法执断尽,完全没有了,真如本性圆满的显示出来,所以他的受用是“称性圆满究竟乐”。这个地方我们也要晓得,实报土的菩萨,实报土就是理一心不乱的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得称性之乐;但称性他没有圆满,他没有究竟。圆初住菩萨跟佛统统都称性,一个圆满,一个不圆满,一个究竟,一个不究竟,但是都是称性。这是四种净土里面,苦乐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下面这一段可以说是结论,也是教给我们修学的原则。
‘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