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舍离这四种邪命

来源: 发表人: 2023-07-09 浏览量:673
       百丈大师提倡的,实在讲很有道理。因为中国道场的建立,他生活的来源都是有山有田。这些山跟田地都租给农人,农人租寺庙的田来耕种,然后缴租,所以寺庙的生活非常安定。从前一般大户人家供养寺庙送什么?送田地给它,送山给寺庙,所以寺庙的道粮是不会缺乏的,就是经济生活非常安定。心安则道隆,佛门里头常说“法錀未转,食轮先”,生活不安定,他这个心就不能安,那怎么能去办道?所以首先生活要安定,就是经济方面他要安定。现在寺庙不一样,现在在中国大陆完全改变了,土地都是国家的。在台湾寺庙不少,有些老的寺庙还有一些田地,大概现在田地恐怕都没有了,土地价值太高,早可能都变卖掉了。现在的生活完全靠信徒的供养,依靠信徒的供养,诸位想想,这信徒不能得罪,信徒跑掉了,生活来源就没有了。所以要想种种的方法去拉拢信徒,于是这四种邪命统统都具足了。所以这是社会环境的背景,我们必须要知道。

  真的有无漏的智慧,他才能够舍离这四种邪命。生活是要靠在家信众的供养,如果想生活过得很舒适,恐怕就不容易,简单清苦的生活是决定不成问题的。我们离开这四种方法,一样能够过得下去,但是如果不甘心不情愿去吃苦,我们的道业又有了问题。佛给我们讲了两句话,在入灭之前跟阿难讲的“以戒为师”,这是阿难最后提出四个问题请教释迦牟尼佛,佛在世我们以佛为老师,佛不在世我们以谁为老师?佛就讲以戒为师。佛在过去曾经常常告诉我们,叫我们“以苦为师”,所以一个修道人,无论在家、出家,生活能够清苦最好。因为清苦的生活,我们常常有一个出离心。拿我们讲,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正想去,这个地方生活过得太舒服、太自在,就不想去了。所以一切还是苦一点好。佛法虽然说不修无益的苦行,不赞成吃苦,但是释迦牟尼佛常常赞叹苦行的这些弟子。苦行的弟子,第一个就是他真正有出离心,第二个也可以做一般修行人最佳榜样。这些东西统统能够放下,一心在道。

  特别是我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成就是无比的快速,只怕你不是真正肯修。真正肯修,这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七日,七天是真能成功。我们在《高僧传》,在《往生传》,确实看到有七天成功的人。何况一个人真正修行,修学这个法门,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修学这个法门,必定为一切诸佛所护念。诸佛护念,龙天护法哪有不照顾的道理?所以我们尽管放心,自己生活方面统统交付给护法神,统统交给佛菩萨,自己可以不要操心,不要去理会,一心念佛,那就完全正确了。这个道理,老同修听了,虽然不敢反对也不敢做,新学的、初学的人听了,根本就不能接受。这是什么原因?跟这个法门没有两样,难信之法。第一个是我们对于这里面道理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我们对它怀疑。第二个是我们善根福德不够,对于善知识这个说法我们很难接受。

  我跟一般初学的人比较,说实在话,我还是有一点善根。善根,讲起来也很勉强。为什么?我要看什么样的人讲,我才相信,换一个人跟我讲,我就不相信。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教我在这一生当中专心修学佛法,弘扬佛法,自己的身体、生活一切都不要去想,统统由佛菩萨来照顾。我想这个好,这个我就不要去操心,什么都放下了,由佛菩萨、护法神他们去安排,他安排什么,我就这样过就好了。安排得好,我生活就过舒适一点,安排得差一点,我就比较清苦一点,但是再清苦也好,总不要自己操心,自己操心很苦。我对于章嘉大师非常尊敬,他老人家教给我的话,我都相信,都能接受,而且认真的依教奉行。我得一点自在,得一点好处,实在讲,得章嘉大师的恩惠最大,他教导我的最多。所以我们要相信,要真正肯做,一心向道。这是讲我们除四种邪命,心安理得。

  “摄诸口业”,口业是“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说人家是非长短,这叫不两舌;“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也是欺骗人。有“有意”、有“无意”的,有意固然是有罪,无意过失也不小,要看它的后果,它的影响力,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正语就是与自己学业,与自己所学,与自己在社会上从事行业,本分的言语,那都叫做正语。在念佛法门里面正语就是佛号,不仅是净宗,在中国普遍的寺院当中,这个出家人日常问对都用“阿弥陀佛”。譬如我们叫某一个人,他答复不会答复说“我”,他说“阿弥陀佛”,都用佛号来代替。这句佛号不仅是净宗的正语,可以说是一切宗派法门里头通用的正语。

  ‘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业”是讲行业、事业。我们在造作的时候叫事,在做事,也叫行为、行动,它的结果就叫做“业”。如果用因果来看,行跟事是因,业是果,所以叫结业,这个行事结成业。业有善恶。我们起心动念、思惟想象是属于意业。我们的心意在造业,心在造业,意在造业,心理上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是口在造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属于身在造业。这个地方特别着重在身。因为前头有正语、正思惟,所以意业跟语业都包括在前面两段,这个地方特别着重在身业。以清净心,无漏慧就是清净心,“除身一切邪业”。

  这个身,在我们中国人讲礼节,一举一动要合乎礼节。礼是有节度的,也不能够超过,做到恰到好处,这就对了。礼节是维系社会的秩序,如果礼要是失掉,天下就大乱。今天的社会实在讲,儒家的礼失掉了,佛家的威仪,在现在这个时代也丧失掉,所以不但社会乱,今天佛门一样,跟社会同样的混乱。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我们没有力量来挽救这个社会,但是我们一定自己要觉悟,在这个乱世当中如何救自己?这是非常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他乱我不乱,他们造恶业我不造恶业,这个就对了。儒家的这些礼,现在社会上没有礼,我们读礼也只能读古时候的礼。古礼在现在虽然不用它,不用是不用它的仪式,但是那个精神永远不会变的。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谦虚,尊敬别人。在大乘佛法里面,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自己不谦虚,怎么能够礼敬别人?自己不谦虚,怎么能够赞叹别人?所以自己要知道谦虚,对于人要知道礼赞,这是举一个例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身要清净,不造一切恶业,这个就对了。佛门里面常讲修清净梵行,身远离杀盗淫,就是不杀生,不偷盗,在家的是不邪淫。这个就算得上是正业。

  在净宗,我们利用这个身体,这一生当中修学净土,求愿往生。祖师大德常常教给我们,我们口念佛,身礼佛,身是常常恭恭敬敬的拜佛。拜佛也是很好的运动,我们不必做其它的运动,拜佛就是我们最好的运动。我们多拜佛,拜佛的时候心里面想佛,没有妄念,心里头只想佛,所以心清净。身按照仪规动作,每一个动作我们都做到,全身都能够运动到。这个不但是修行的好方法,也是养生最殊胜的方法。过去有人,现在可能还有人,也许我们没有见到,他们是专修礼拜。通常是一天拜三千拜,他就是用这修行方法,这个拜里面有观想。我们净土宗也有这个方法,夏莲老编的《净修捷要》就是有这种方法,但是他那个少,他只有三十二拜,可以做为我们早晚课诵,早晚课诵用他那个方法也很好。这个叫正业。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五种邪命,批注里头有。“五邪命皆为利养”,这一句话就把邪的意思显示出来了。什么叫邪?统统是为名闻利养。我们今天一般社会讲知名度,这个知名度是名,名利。目标是为了名利,这就是邪,无论你怎么做法,用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方式,统统叫邪命。第一、“诈现异相奇特”。“诈”就是欺骗,就不诚实。“现”是故意表现,表现什么?与众不同,这就是异相奇特,表现跟别人不一样。目的何在?目的是求得别人对他恭敬,对他称赞,对他供养,目的在此地。第二、“自说功德”。自己说自己的功德,目的也是为名闻利养。第三、“占相吉凶为人说法”。说的法也不见得是正法,是以看相、算命、风水地理这些东西,用这个做手段接触大众,使人尊敬他像神仙一样,对他尊重供养,这个意思在此地。

  第四、“高声现威令人敬畏”。这也是他一种手段,就是高傲。我们也有见到的,有一些出家人,我也听说,但是我很少跟他们接触,也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听说喜欢骂人,喜欢教训人,完全是一种长者的姿态出现,对待任何人都用这种手法。这是长者对年轻人、对初学的人,或者是修学不认真,有懈怠、怠慢,或者是破戒不守清规,这个喝斥是有道理。但是佛法跟世法有些时候也有类似的,老师、善知识教训一个人,那是真正看得起他,他能够受教。如果不是这样的人,你要是用高声现威教训的口吻,这个人会记恨在心。不但收不到效果,恰恰给人结了冤仇,那又何苦来!真正有学问的人我亲近过,李炳南老居士、章嘉大师那都是当代的真正大德。他们对于任何一个人确实和颜柔语,无论什么人见到他,他都非常客气,非常谦虚,一点架子都没有,对待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这叫真善知识。这些人有没有责备人?有!他要教训学生的时候,一定把学生叫到房间里来狠狠的教训一顿,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人在旁边听着。有人在那里他不会教训人的,所以学生对老师感激得五体投地。老师常说:“有人在,人有面子,你这个教训的时候,他以后怎么做人?他到外面的时候人家讽刺他了。”所以真正喝斥教训人,那是真正的爱护。我看你不成材,不是个材料,对你永远恭敬客气,看到你有毛病也不说。为什么?给你说了,你不但不感激,不能改进,你还怀怨恨,何必跟你做冤家?由此可知,愈是有学问有道德,他的心愈平静,不可能在大众之前喝斥人、责备人、教训人,这个不可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