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三昧是梵语

来源: 发表人: 2023-09-11 浏览量:430
       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正受。受是享受,是最正常、最圆满、最究竟的享受,这叫大三昧光明云。这里句句都是大圆满。诸佛菩萨为众生所说一切经教都是从大圆满里流露出来。我们明白了,对佛家的经论,信心才具足,恭敬心、仰慕心、希求之心油然而生。经教好,我们的信心生不起来,是因为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经典的来处、出处,明白之后,才真正肯定,再也不怀疑。

  大吉祥光明云:吉祥的意思是灭罪生福。我们每一个学佛的同修,都希望自己的业障能早一天消除,福报快快现前。佛教教育给我们什么?前面在总纲领上跟诸位说过,它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了之后,自自然然带给我们最幸福、最快乐、最美满的人生。你本身得到幸福快乐,你的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是佛法教育近程的目标,决定可以得到。很可惜今天社会上许多人把佛教教育误会了,认为它是是多神教、是低级的宗教。世间最伟大、最究竟、最圆满的教育被世人严重的误会,这是很可惜的一桩事情。我们明白了,就有责任、有义务尽心尽力的宣扬,把这事实给大家讲解清楚,让大家重新再认识佛教本来面目。我们自己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决定能得到深广的利益。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时髦的话:‘改变体质。’一般人身体不好,都想改变体质。改变体质,最早是佛说的。改变体质最有效的方法是佛法。如果真正懂得佛教的理论、方法,依照它的原理、原则去修学,这一生就能:一、不会衰老,会越来越年轻。二、不害病,体质完全改变。三、不会死。这是真的,不是欺骗大家的。你们看我六十六岁了,不老啊!不害病,改变体质!学佛学得好,体质就会变好。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人为什么生病?他天天想病;想病,病就来。这里痛,那里不舒服,越想病就越重。假如把病忘掉,往健康方面去想,像佛身心清净,内外透明,哪来的病!佛法修行,观想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常作如是观,身体就透明,就没有一点病痛。你为什么不去想佛?为什么不去念佛?为什么去想病、想老?想老就老了,想病就病了,能把老、病从内心去掉,永远没有这个字眼,永远没有这个印象,就永远不老,永远不衰退。

  大福德光明云:福是佛陀教我们修学的。学佛的人不能没有福报,福报最大的是佛陀。归依佛,二足尊。‘足’是圆满、满足;‘二足’是福报圆满、智慧圆满。所以学佛的人要福慧双修。福与慧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如果没有修德,则性德不能透出来?虽有性德,不起作用,得不到受用。要想性德快速的现前,我们就要在修德上真正用功。福从那里修?从利益众生上修。念念想自己则福报有限。念念想众生,念念为佛法,把诸佛众生的福报与自己的小福报集合成一个,就变成大福报。好像讲堂的灯光一样,我们自己有一盏灯,光明有限,光与光互照,整个讲堂的灯变成一片光明,自他不二,自他一如,光明就遍照,福报就大了。所以心量越大,福报就大;心量越小,福报就小。修福是从心量上来观察。福德跟功德不一样。

  大功德光明云:功是功夫,德是收获。具体而言,功德是戒定慧。持戒是功夫,定是所得到的?因戒得定。修定是功夫,开智慧是德。智慧开了之后,智慧是功,在生活上得大自在,那是德。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一样不自在,没有一样不圆满,那是德。功德是要靠自己认真修学,跟福德不一样;福德可以跟人家共享,功德没有办法分给人。佛在楞严会上跟阿难讲得很明白,阿难认为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自己可以不要修行,到时候,佛就把功德给他。遭了摩登伽女之难后,才晓得佛的功德没有办法给他。由此可知,福德可以送人,功德一定要自己修学。前面八句是性德圆满的总纲,为我们说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以及一切经教之理论依据。末后这两句,当然还是离不开圆满的性德,但是它说的是方法,性德里流露出来圆满的方法。

  大归依光明云:归是回头,依是依靠。这个方法非常重要。凡夫初学,只有从一切境界里真正回头,依靠一个老师。善知识难遇。我从前遇到李老师,李老师不承认我过去所学,要我舍弃,这是回头;把过去修学的统统舍弃,回过头来,依靠他一个人,这是方法,这是成败的关键。今天,我们找不到善知识,怎么办?真正的善知识都很谦虚、不炫耀,自认为不如人。我们找不到善知识,就找古人。我在台中,李老师很谦虚,教我学他的老师?印光法师,教我以印光法师为老师。印光法师已经不在了,但他的文钞在,教我每天读文钞,依照文钞的教训去改过修行。孟子私淑孔子,以孔子老夫子的著作来作功夫。司马迁学左丘明(左传之作者),唐朝韩愈学司马迁,皆私淑古人,以古人为师。在佛门里,蕅益大师以莲池大师为老师,专读莲池大师的著作,依莲池大师的教训来修行,他也成为一代祖师。这就是今人不认识,找古来的祖师大德为师,但是要学一家,若学很多家就学乱了。一家至少学五年至十年,根基奠定,然后再广学多闻。我介绍同修以阿弥陀佛为老师,依照无量寿经来修行,做阿弥陀佛的学生。决定不错。我也是依阿弥陀佛为老师,我们是同学、同参道友。

  大赞叹光明云:赞叹就是宣扬,我们自已得到佛法利益之后,一定要把这殊胜法门介绍给别人,普遍弘扬,辗转介绍,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正法殊胜的功德利益,这是大赞叹光明云。十种光明云没有一样不是自性圆满的表现,所以这十句不仅是地藏经的理论依据,是所有一切佛法的根据。明白这个意思,才知道一切佛法从哪里来的?究竟有些什么好处?我们为什么要修学?为什么要普遍宣扬介绍?这些答案统统得到。

  在序品中,我们看到世尊放光之中所显示性德的圆满,这不仅是果证的圆满、说法的圆满,乃至于事事法法无一不圆满。这样的境界,只有法身大士才能很清楚的见到。没有证得法身的人,虽然听说了,也很难体会真实的境界。因此,修学就非常的重要,在佛法里称之为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实在说,也是无量无边。佛在经论之中,将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的类:第一类是身体的造作,我们一举一动是身的行为。第二类是言语,口业的行为。第三类是思想见解,意业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行为的错误与正确以什么做标准呢?佛门里不但有标准,而且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标准。因为修行不是一开始就能圆满的,正如同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一样,有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修学层次不相同,它的标准当然就不一样。观经三福就是明显的三种不同的标准。第一福是讲人天标准,第二福是二乘(声闻、缘觉)的标准,第三福是大乘菩萨的标准。虽然层次标准有很多不相同,但它有一个原则是永远不变的,这个原则是一称性。换句话说,与真如本性相应的。这是佛陀教我们修行的准则,与心性不相应的就是错误的,相应就是正确的。因此,我们修行下手一定要依靠经论,要善于选择法门。在还没有选择法门之前,地藏本愿的法门是修行的基础,无论你将来学哪一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统统是以地藏本愿做基础。换句话说,学佛就是从地藏本愿下手,从这个地方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