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根源是什么?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考善恶报应并是惑心。既本一心而贯诸法。】
这是佛陀教学的原理。
【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
这是《华严经》上一首偈子,这首偈子很有名,古大德常常引用,不读《华严经》的人也很多人知道这首偈。
【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
“摩诃衍”是梵语,就是大乘,翻作大乘。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此意也。】
这是引经论来做证明。
【是则地藏菩萨所云,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者,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说的是什么?佛法的根源。佛凭什么说法?依据什么来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佛法的根据。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根据这个,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无量众生说种种法也不离开这个原则。佛家教学理论的渊源,你要把这个渊源认识清楚,你才承认佛家所讲的法叫正法,这个正字的标准你才会有个概念。通常我们讲佛法是正法,什么叫正、什么叫邪?邪正怎么讲法?邪正标准在哪里?此地文字不多,跟我们说得很清楚。“考”是考察,仔细去观察,“善恶报应”,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并是惑心”,迷惑,“惑”就是佛法常讲的无明,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无明变现出来的。所以破无明这才见法身,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
可是说这些话我们要懂得它的真实义,开经偈里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些话你不能坐实。你如果坐实,超越十法界,真的有个十法界可以超越,真有个一真法界可以能够得到,你就又错了;你存这个念头的时候,你永远出不了十法界,你永远不能契入一真法界,所以你要从言语文字里面体会它的真实义。实实在在讲,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一真法界,但是这个说法众生听到会吓到,这是跟你讲真的。前面不是讲“无相无名,绝思绝议”,那是真的,但是我们凡夫听了这个说法,哪个不害怕?我们怎么办?佛的说法就善巧方便,高明,有六道、有十法界、有一真法界,这是对初级、对中级说;对高级不是这个说法,虽然也是这个说法,意思不一样。无明变现的,也就是你迷了才有这个现象。
“既本一心而贯诸法”,这是原理。诸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是一念自性变现的,这就是“一心而贯诸法”,诸法哪有不圆融的道理?你说你不能度一些外教,没这个道理;你不能度邪恶,也没这个道理。为什么外道可以度、邪恶可以度?佛菩萨能降伏毒龙,毒龙是什么?贪瞋痴,那是毒龙。为什么他们遇到都没有困难?他懂得一心而贯诸法。这句话你们听懂没有?你只要用一心,所有一切法都贯通了。我们今天不能通,就是三心二意,所以你不能通。一心现一切诸法,我相信大家知道,《华严》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那是一心,一念自性,现十法界依正庄严,现一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念心性现的。我现在用一心,一念心性所现一切诸法贯通。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法你没有一样不通达,全通了,一心就贯通。
……
一切法真的是“不生不灭”,真的是“不来不去”、“不一不异”,都是真实、真相,谁能看得出来?如果佛不说,我们决定不能体会。佛说了之后我们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才知道佛讲的话有味。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解脱,解脱是什么?我们明白了,明白就是看破,明白之后这才放下。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舍掉,恢复到一心,恢复到清净,这是你真正得佛法受用。所以佛法总纲领、总原则、总根源“以心为道”,现在人讲,学术界里讲“唯心”、“唯物”,他们讲的唯心不是佛家讲的这个心,佛家讲的心他们不知道,宗门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世间人讲的心意思很浅,把什么当作心?能够思惟想象他认为那个是心,那个东西是什么?在佛法讲第六意识。唯心、唯物那个心是讲第六意识,不是真心;别说真心,他连第八识都不晓得。阿赖耶识比第六意识殊胜太多,几个人懂?所以说佛法是唯心,实在讲他们概念里面依旧是错误的。
……
下面这句话说得好,“同无有住”,但是这个大家不知道,几个人晓得?晓得这句话的人,醒悟过来了。“同无有住”,住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讲“存在”。无有住,同是虚幻而不存在,正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哪里有事实?为什么说同无有住?下面解释“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金刚经》上比喻“如露”,如露是比喻相续,“如电”给你说明真相。虽是相续,诸位要晓得,相续相是前一个相跟后一个相只是相似,并不完全相同,前念跟后念相似,没有完全相同的,决定找不到,在一切人事物里都找不到,它的变化剎那剎那在变,速度快极了,永远不停。
“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这是我们凡夫所看的现象,把这个当作真有,它不过是暂时有。经论里面叫做幻有、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是说能现的心性,湛寂的心性是真空,为什么说不空?能现一切现象,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它能现,所以说它不空。“妙有非有”是讲所现的那些境界相,众生在识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有”是妙有,妙有非有,不是真有,梦幻泡影。我们要晓得,我们现实的世界是什么?梦幻泡影,何必在梦幻泡影里头去造业?这就错了!你在梦幻泡影里面随顺,学佛菩萨“大作梦中佛事,兴建水月道场”。我们在这里建道场,要知道道场也是镜花水月,可别执着。这个道场我建的,我有好多功德,错了!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多座寺庙,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你有什么功德?决定不能着相,不着相是功德,那你真的得大自在,一着相就错了,你就迷了。
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是说你决定不执着,心地清净;无作而作,虽然知道是梦幻泡影,我们遇到这个缘还要尽心尽力的做,不能说不做。不做了,众生不得利益,为了利益众生我们要做,虽做不着相,所以作跟无作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众生的麻烦是做,他着做的相,据为己有,这个麻烦大了。佛菩萨做,做不着相,所以他舍弃干净利落,连个念头都没有,这就是正确的。所以要晓得暂时为有,它是暂有,不是真有,不是永远的有。“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指”是指归、也是宗旨。到这一段这是讲佛法的根源,佛依据什么说法?佛给我们说的是什么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关键。了解之后,真的大乘信相就生起来,热爱大乘,欢喜佛法,他真生起来;不了解这个真相,怎么劝他都是隔多少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猜你喜欢